分享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三位网友是如何看待读书和人生的?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读书家对自己的要求:独立人格和坚持阅读。

人家读书家都给自己定要求或目标了,你呢,你对读书是如何看的呢?你认为读书是无用呢还是特别有用呢?又或者你觉得读书根本不能用“有用无用”这样狭隘、功利和世俗的视角去看待?

关于读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探讨下。

有个网友在知乎上说,读书能让他的心灵变得平静,让他在置身于看不见的时间洪流中时,能够多些清醒的判断和对生存的感知。尽管他现在还不能真正、完全做到,甚至有时还会迷失自己,容易受周围人和大环境影响,抑或是很久才能静下心去读一本书。但是,他心里已经定下了这么一种可称之为信念或底线的存在,这样他就能相对束缚自己的言行,不至于太过漂浮。

因此,这位网友认为读书这个习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用心坚持。(哲学诗画也这么认为)

另一位网友这么看待读书,他说:所谓读书并不是让我们学到从摇篮到坟墓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道德捆绑,而是在经历人世沧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存在的渺小与脆弱,最终变得澄澈且谦卑。人的想法总会依据现实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便愈发觉得初心不改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在基本生存问题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情怀又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在此基础上,懂得人情世故和实时变通是好是坏,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他指出,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在当时都是没法醒觉的。或许隐隐约约也会有所察觉命运的反复和戏谑,尽管不甘不愿,却又不得不承认人性的复杂和善变,贪婪和脆弱。对此我们不要伤春悲秋,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成长和经历,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正因如此,好多事也就没有了纠结的必要。也许真正的成熟并不是真正改变了自己的心性,而是逐渐懂得去控制和隐藏那些可能会伤人害己的心魔。

所以他结论是——所谓的坚持自己,所谓的知难而退、平淡自足,或许只是一种怯懦的表现,不争其实代表恐惧,平静只是掩盖无能,因为太多人的内心都害怕失败。读书可以改变我们对失败的认知,从而重新定义人生中的失败。

还有另外一个大神是这样认为的,这位大神的观点,哲学诗画也非常认同。什么观点呢?且看:

感觉越是平静规律的日子,越容易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徒然的期许。为什么说是徒然的期许,很可能是因为人一旦有越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就越难全身心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来。因为过度审视生活的真相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自己的精神更加疲累,甚至更加看不懂,理不清。

对存在意义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最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世界上难以解释的事情太多太多。往往看似甚嚣尘上的快节奏生活,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能让一个人的意志变得越来越强大,精神也总是处于亢奋状态,也许掩盖着空乏疲惫,但看得见的积极面貌,总好过连自己都会厌嫌的颓靡、堕落时刻。

人作为无可奈何而又各行其是的个体,只不过被时间和命运推着走罢了。在瞬息万变的城市生活里,没有钱真的是太难存活了,完全要靠自己的话,又得衡量能力和期许是否成正比。

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心是自由的,身体却是冰冷的。无穷无尽的欲望和现实琐事把你我拖入深渊,等反应过来后才发现,那些短暂美好的一幕幕欢愉不过是另一种堕落和庸俗,结局是漫长而又苦涩的,虚无和自我安慰也让我们身心俱累。这就是我们,做一个人的存在之困境。

在经历的尘世的洗礼和锤炼之后,愈发觉得除了生死和病痛,任何事都算不得生命中的大事,但是有位张作家就告诉我们,每日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细碎之事,却也是最折磨人心的。生命虽然是一袭华美的旗袍,但上面总是爬满了虱子。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虱子一一剔除干净,还自己一个纯净之心和洁净之身呢?每每这种时候,我们最容易感慨理想与人生,然后就是说不尽的惆怅,诉不完的情怀,把酒言欢,倾诉衷肠之后突然明白,所谓的情怀在金钱和现实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是最没用的事物,或者说,只有物质相当充裕和财务绝对自由之人才有能力去谈情怀,也更容易为众人津津乐道和学习效仿。

要是终日恍恍虚度,却平白生出些诗情画意,那么这诗情画意也免不了被人家冠以矫情与穷酸的称谓。既然佛祖都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享受着群居世界的丰富资源,既然现实世界一直就摆在那存在着,我们就不能再自私的摒弃相关义务和责任去追求个人的自由世界了。毕竟我们都是现实之人,无法做到只抬头看月亮,不低头捡脚下的六便士。

有了这种觉悟,到了这种层面,我们会发现,所谓人生价值,只有在不总想着自己时甚至是彻底的忘记自我时,才会真正的显现出来。而要想达到这种觉悟和层面,一方面是要德性修为,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