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茶香飘万里 2020-07-07

山墙

山墙,是砌筑于建筑侧面的墙体,以支撑建筑上部的屋山,山墙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坚固的墙体、而上部大多数为三角形,这样的山墙大多是在硬山和悬山建筑中。在歇山建筑中,山墙一般是山花。在南方很多民居建筑中,山墙的上部不是一般的三角形样式而是做成阶梯状的防火墙样式。本期推送就分别为大家介绍南北方不同的山墙。

南方山墙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山墙剖面图,出处:三坊七巷官微

在明、清代的中式古建筑中墙体的宽度、高度及上部马鞍墙造型等,是由建筑内部平面布局而衍生出的木构梁架予以确定。不论是山墙还是院墙,结构上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由下至上分别为墙基、墙身及墙帽。

1山墙的营造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山墙可分为三部分。墙基用白石干砌,上下有收分,剖面状似马蹄。通常的山墙基采用乱毛石干砌(全部用条石砌筑的占少数),前后转角处用条石砌筑,埋在地下部分根据地质而定,通常在50~80㎝之间。墙基的砌法如图2所示,内外两层乱毛石,用传统的错缝砌法予以干砌,面层须经錾凿一至二遍。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山墙剖面图,出处:三坊七巷官微

墙身多为夯土结合青砖的做法。墙身下部通常为65㎝,上部宽度不一,收分尺寸约为10㎝。墙身的青砖墙体为主要受力部分,用于转角、中部较高的马鞍墙及门框周边,为节省用料,砖墙内部中空,两侧用单皮浑水青砖垒砌,空余处用垃圾土混合瓦砾、瓷砾予以层层夯筑。内墙面层粉壳灰,屋面以上粉乌烟灰;外墙面粉乌烟灰,寺、庙等建筑外墙粉红灰。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出处:宝墨园唐卡馆

鲎页形墙帽。在墙身顶部用青砖叠涩(即砖向外出檐)成二层砖拱(底部裸面,侧部抹乌烟灰,起滴水线作用),承托上部的墙帽。墙帽的样式造型来源于鲎,又称作鲎页形,即在墙头上用黄土堆筑夯实成形后,表层覆七片瓦,帽脊压青筒瓦,各瓦片间用乌烟灰勾缝而形成的墙帽。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2山墙的作用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南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流,以硬山顶与悬山顶为常态,在形制上存在着平面布局宏大、建筑空间高广,利于通风、采光、采阳等特点。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在村落或古城中,一条街巷的两侧由多落并排建筑组成,悬山顶的建筑难以满足结构布局及功能上的要求,为此硬山顶的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硬山顶的建筑是在悬山顶建筑的基础上,两侧配以高大的风火山墙,各进前后多设有院墙。有了山墙的阻隔,各落之间可共用墙体,墙上开的众多边门又可互通,极大程度地达到了防风、防火、防盗以及人员疏散的功能。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在硬山山墙墙根处、屋面转角处都设置了排水沟以利排水,从而更有力地保障了建筑的安全与使用。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墙檐沟外排水,主要应用与徽派建筑的山墙和闽粤地区的锅耳墙中,是先在屋顶四周做山墙(女儿墙),再在墙内做檐沟,使雨水流向檐沟,然后经落水管排至地面。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3山墙的种类

在硬山顶建筑中,主座两侧山墙高过屋面部分的墙垣即为风火墙,在本地因状似马鞍,皆称为马鞍墙。其外观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观音兜、国公帽、如意式、僧帽式等。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观音兜、国公帽式马鞍墙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如意式、僧帽式马鞍墙

马鞍墙形制是根据穿斗式人字型屋面坡度决定的,基本上是前短后长、前高后低。墙体正常状态下两端配墀头,前端墀头称为“山水头”,后部墀头称为“知了头”。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墀头之山水头、知了头

在岭南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着镬耳山墙。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屋因其山墙状似锅耳而得名,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又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唯有功名的乡村方能采用,也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征。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山墙从檐口至顶端用两排瓦筒压顶并用灰塑封固,是整座建筑工程难度最高,造价最贵的地方。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堪称岭南人民智慧的结晶。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五岳朝天式”风火山墙也是常见于珠三角地区的古民居建筑。它采用打磨平滑的水墨青砖纵向依次叠加。正中屋脊处为最高点,向两边顺次降低,如同五座山丘朝天而上,所以得名“五岳朝天”。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还有些地区依照山墙顶端的形状,将山墙分为五行山墙,这种说法流行于闽南、广东潮汕以及台湾的部分地区。关于五行山墙有这样的说法:金者头圆而足阔,木者头圆而身直,水者头平而生泥,平行则如生蛇过水,火者头尖而足阔,土者头平而体秀。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金式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木式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水式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大幅水式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火式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北方山墙

北方的山墙指硬山和悬山建筑贯通屋顶的墙,有时还包裹着“排山梁架”的柱子(山柱)。在硬山和悬山建筑中,山墙将建筑物侧面的木构架包砌起来使之不外露,有保护木结构的作用。有的山墙中埋有暗柱,在历史过程中也经常发生糟朽。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硬山建筑山墙的侧面也是有上、中、下三部分构成的。下段为下碱,高度约占墙身的1/3;中段为上身,约占墙身全高的2/3;上部为山尖,是山墙的高起部分,其形状随屋顶曲线而变化。山尖与外面相交的边缘镶砌的装饰性方砖称为博缝,博缝上面即是屋面。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两堵独立的山墙贴在一起时,称为“合抱山墙”。合抱山墙是在两幢结构各成体系的建筑并排建造时出现的山墙与山墙之间的构造关系。四合院采用合抱山墙的地方主要在正房和耳房之间、宅门和倒座房之间以及厢房和厢耳房之间。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合抱山墙

组成合抱山墙的两堵山墙必须是互相独立的,两墙之间要留出5cm—7cm的缝隙。这种做法与现代建筑中的沉降缝十分类似。传统建筑合抱山墙之间的缝隙要做表面处理,一般是沿墙外皮向内退回1寸—2寸抹出一道凹槽,称为白子。两墙之间缝隙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分开两座体积、重量都不同的墙体,以防不均匀沉降,另一方面是为两座山墙合并在一起后让出博缝砖所占的尺寸。

南北方古建筑山墙的讲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