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未来决定现在 2020-07-07

“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最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

“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和丈夫病逝之后失去依靠,有病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

“宠物店老板关掉店铺专心护理重病的母亲,送走母亲后却无法再次就业,只能卖掉与母亲共同生活的房子以维持生计。”

“长时间脱离社会的家庭主妇在丈夫突然离世之后,因与夫家亲戚关系不恰,领着年幼的孩子们搬到别处,重新艰难地适应社会,养育孩子。”

这些都出现在日本NHK电视台曾陆续推出过的《女性贫困》《老后破产》等反应日本社会现实的调查文稿中。

令人特别震惊的是,这些人因为某些决策、某场变故等等,加之社会经济环境的衰退等影响而陷入贫穷困境,难以翻身。

最近我读的《女佣的故事》这本社会纪实类的书,是一位美国底层单亲妈妈的回忆录,讲述她在社会底层挣扎与奋斗的故事,她也曾同样陷入并挣扎于贫穷的困境当中。

这本《女佣的故事》,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选为2019年的个人夏季书单,由《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社会学家芭芭拉·埃伦赖希撰写序言。这本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杰出非虚构作品,《底特律新闻报》最受瞩目新书,《福布斯最爱期待图书》,《魅力》年度最佳图书。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女佣的故事》一书封面

书的作者斯蒂芬妮·兰德从来没想过贫困会和她的生活沾边儿,可是经历了选错伴侣、怀孕生子之后,她沦落到贫困的底层生活之中,成为一名清洁工,承担抚养女儿的重任,经受穷困潦倒之苦。

所幸,兰德用一台破电脑不停书写,为底层人士发声,让人们对贫薪阶层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她最终用写作翻转了自己和女儿的命运。

阅读这本书,我们得以深入兰德与贫困抗争的处境中,看到她在整个困境前后,如何在无奈和不时濒临绝境的底层生活中坚守尊严,拽着坚韧不屈的劲儿,跳出思维局限,以一个劳动者的朴实和智慧,逆风翻盘,带着女儿从艰难地谋生到安稳地生活。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01 理智选择你能承受的

从单身无忧、满怀梦想到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处境,这个转折就在作者兰德27岁时,她在下班后从酒吧回家的路上遇见杰米,对他一见钟情,主动约他见面,开始发展关系。

没有足够的深入了解,不经理智的考量,在和杰米仅仅认识了4个月时就怀孕了,之后便决定推迟自己的作家梦,生下孩子。期间男友杰米一反常态,极力反对她生下孩子,对她生出怒火和恨意。

凭着一腔热血和理想的憧憬,罔顾个人承受力和抗风险能力,兰德撕掉了大学申请书,决定成为一位母亲。这显然是一场冒险,单身母亲遇到的阻力远比她想象中的大很多。

在成为母亲后,兰德独自带着女儿住过缺乏私人空间、安全保障不足的收容所,利用助学贷款和社会福利津贴勉强度日,同时成为一名女佣,往返于不同主顾的家,被灰尘、污垢和屎渍包围,以此维持生计。

原本生活平稳自足,然而就在她因一时的浪漫想象选择了这个戾气重、有家暴行为的伴侣,并选择成为母亲之时,一切都改变了,她陷入底层生活中,为每日的温饱抓狂,为求一处租金低廉的住处而奔波劳累,为没有时间陪伴女儿而愧疚,为没有给予女儿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医疗资源而揪心,为那份占据大量体力劳动的清洁工工作而忍受身体疼痛,为底层人士的身份而饱受偏见……

而兰德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母亲和男友一起过,压根儿不想帮助她,父亲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兰德,总之,她在这场困境中备受身心煎熬。

跌入困境的可能性就在那一念之间。很多人都说,要做你自己,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跟着感觉走……

然而在重要的抉择前,单纯凭感觉做出决定,或者一时脑热跟随潮流,而不去考虑做出决定之后自己的人生能否在正轨上安全地运转下去,这种做法简直如履薄冰。

成年人终究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随时做好独自承担任何不良后果的准备,随时储备抗风险能力和承受能力,会让我们更理智地面对选择,也更有能力应对苦难的暴击。

选择你可以承受的,而不是你当时想要的。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02 跌入底层后逆风翻盘

对读者来说,这本书最令人惊叹的是,兰德竟然能从底层生活走出来,成为一名作家,改变了自己和女儿的命运。且不论运气和环境因素,就谈她个人所作出的努力,都足以令人赞叹,在我看来,有三个重要的方面推动她走出了底层生活的困境:

第一,金钱稀缺状态下,具有带宽规划个人发展

兰德说:“我牺牲掉睡眠时间,埋头苦读了一大堆网络课程。课业繁重的时候,晚上我会喝上一大杯咖啡,来完成作业。在周末,我也会努力学习。上课的时候,虽然身体上会筋疲力尽,但我脑子里很清楚:上学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件能让我们获得地位的事情。”

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真相:穷人会永远缺钱。详细的内容在他们写下的《稀缺》这本书中。

书里讲到,“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书中还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带宽。“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对穷人来说,金钱的稀缺会俘获大脑,为了生存下去,穷人每天精打细算,把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使用手头少量的钱以及尽可能赚到足够的钱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很难有“带宽”来考虑个人长远发展。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稀缺》一书封面

而在《女佣的故事》这本书里,作者兰德在底层生活中每天入不敷出,不得不精打细算,同时还要担忧随时来一个意外,打破现有基本能保证生存的状况。

只要一天没有薪水,第二天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做清洁工作这种体力劳动给兰德带来强烈的身体折磨,生病或受伤时,她没钱看病,靠布洛芬止疼,咬牙硬撑着继续工作。

金钱极其稀缺,每天挣扎在基本生活线上的兰德,竟然有带宽来为个人的长远发展作出努力,这很难得。她跳出了注意力局限,报了网络课程,坚持忍受身体疲惫,争取时间安排个人进修,为上大学做准备,这是日后兰德能够跳出底层圈子的重要因素。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二,怀抱梦想,想象美好生活图景

在书中,作者兰德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到米苏拉市的一所大学上创意写作课程。

她的书架上放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她被主角追梦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当你渴求什么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愿望。”书里的这句话曾激励兰德追求作家梦。

兰德还会想象自己带着女儿到她向往的米苏拉市生活,在那里上大学,和女儿拥有一个安稳的家。

在心理学上,有将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比喻为“象与骑象人”的说法,骑象人想要实现某个愿望或目标,但大象并不知道,所以大象自顾自地行动,不遵照骑象人的指示。如何才能让大象知道骑象人的目标呢?方法就是用生动具体的场景、画面。

当你在头脑中清晰具体且生动地想象目标实现后的美好画面,大象看到了,看懂了,就能产生动力往目标奔去。

在兰德艰苦的底层生活中,她时常想象自己上大学实现写作梦并且给女儿安稳生活的美好图景,这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上升动力。

其实,在那样贫穷的处境中,兰德拥有这种想象也是难能可贵的。

推荐这本书的作家芭芭拉曾在《我在底层的生活》中讲到,在她深入底层生活期间,她不明白为什么她的同事们不去追求更高薪的工作,愿意乖乖待在原位,放弃奋斗挣扎,根据她的观察,她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加在众多低薪劳工身上的种种羞辱(药物检测、不断地被监视、被经理“申诉“),是使工资保持低迷的手段之一。如果你被弄到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就有可能会认为自己就该领到那么点薪资。”

兰德虽然身处低层,她也遭遇过芭芭拉所说的这些低薪劳工的羞辱,但她仍然没有因此被禁锢,没有丧失价值感,她依然保有写作梦,依然对心中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三,在写作中得到疗愈,找到价值

最近常听书友说起工人诗人陈年喜的诗歌精选《炸裂志》,我读了诗集里身为巷道爆破工的他写的《炸裂志》这首诗,震撼不已,像陈年喜这样的工人诗人们创作的诗歌不仅描写了日常生活,抒发了淤积已久的苦闷和伤痛,同时也为所属的底层群体发声,用诗歌伸张人格的平等和活着的尊严。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诗歌来自《炸裂志》一书

在陈年喜艰辛繁重的工作之余,文学创作为他带来了生之力量。在这一点上,《女佣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兰德同样如此。

生活多么残酷,总是在跨过一道难关后,又有一道坎出现,阻挡兰德前进,然而她坚持写博客,以此作为记录生活之美的窗口和焦虑沮丧的宣泄口。

她说:“我干着一份糟糕的工作,我们可以拥有的并不多,但我绝不会再让她重回这样的日子。将这些日子书写下来是我自己的一套方式,去珍惜、去描绘一幅生活与冒险的美好图景。我想,或许有一天,我能将这些文字印成一本书给米娅读。”

兰德利用女儿米娅去洗澡或是忙着其他事情或者女儿睡着后,她就会抓紧时间练习写作,“将脑海中想的东西在10分钟里连续不断地用键盘敲下来。”

她试着将美好的记忆抽取和书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日记和女儿的成长记录,以及练习写作的方式。

在写作中,兰德连结了梦想和现实,为支撑自己去改善生活找到了出口。

那些在困境中还能创造出来的东西,不正是我们印证自己还有能力变得更好的一束光吗?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03 活出生命的意义

兰德在跌入贫穷的困境中,内心做出的几个重要选择,使她在寻求人格独立和生命意义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远,越走越坚韧。

父母离婚,各自组建新的亲密关系,抛下兰德孤零零地生活,而兰德决意不像父母一样离开和疏远她的女儿米娅;

第二任前男友特拉维斯对女性不尊重、在亲密关系中态度冷漠,但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物质生活,某些时候兰德快要撑不下去了,也动过回到他身边的念头,但她还是决定咬紧牙关,靠自己的力量勤奋工作,养家糊口,最后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女性;

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可谓自身难保,兰德却选择对境遇比她糟糕的人给予善意,比如虽然只能买到勉强果腹的食物的量,只买得起高糖分、冷冻快餐和半成品等选择有限的垃圾食品,但她认为还没到饿死的地步,所以从不去食物银行或施舍站拿吃的,她认为有人更需要它们;

当生活境况好转,兰德坚持为这个曾经她身处其中的底层群体发声,比如写下这本书,比如参与经济困难报道项目,鼓励那些处在挣扎边缘的人参与进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里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集中营生活过的弗兰克尔认为,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他在集中营见过囚徒为了生存而使用一切手段,诸如暴力、偷窥或者出卖朋友,但也见过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

而弗兰克尔自己,则选择了在他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苦难中发掘出生命的意义——帮助别人寻找生命的意义。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封面

内心做出何种选择,也意味着自己想成就怎样的自我,想追寻何种生命的意义。在兰德遭遇的整个困境中,她做出的选择,比如承担照顾女儿的责任,独立自主,关怀底层群体,创造爱之家,这些都使她日益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从而得到丰盛和蓬勃绽放的生命体验。

如弗兰克尔所说:“让每个人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也就使他有可能完成其创造性的作品,享受到人类之爱。一旦他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他知道自己存在是‘为了什么’,也就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

从跌入底层到爬出困境,她告诉你如何逆风翻盘,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完《女佣的故事》这本书,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陷入困境,又如何在艰难的困境中逆风翻盘,并且如何从困境中找到并追寻属于她个人的生命的意义。

谁的人生总一帆风顺?多一些对困境的接纳和思考,也就能增添一些应对困境的从容和坚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