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生厌学常见心理原因解读

 老玉米棒 2020-07-08

导读

2018年数据显示 中学生样本厌学检出率21%到53%

小学生厌学检出率15%到28%

厌学的定义:是指儿童或青少年拒绝上学或拒绝一整天留在学校,包括部分缺课和全天缺课。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以后,家长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导致孩子没有信心继续有效接受学校教育。

小学生

案例

有一次,一位满脸焦虑的年轻妈妈带着瘦小的三年级男孩儿到我面前。讲了套说辞。我于是就请妈妈回家把孩子整个做作业的过程录音发给我听,前20分钟,妈妈和孩子相对平静,只听妈妈断断续续在催孩子快点,20分钟后,妈妈嗓门越来越高,尖声失控。(这个孩子厌学的根本是恐惧,恐惧的原因是妈妈情绪的失控。失控的原因:一是妈妈不懂如何陪孩子做功课,如何引导。二是爸爸在外做生意常常不回家,母亲心里有很大的怨恨。其实爸爸对孩子学习要求不好,也不认为孩子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没有安抚好太太,孩子就遭了殃。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常见引起厌学的情绪是恐惧的情感。这种恐惧,有来源于父母对学习要求过高的要求,有来源于父母关系的不和,有来源于同学的霸凌、有来源于老师的某种歧视。所以找到厌学孩子的恐惧的原因,帮助他消除这个恐惧,就是非常有效又简单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生

对于初中阶段发生厌学,往往都与人际冲突有直接关联。常常因为和老师或者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有关导致厌学。

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

1. 青春期,孩子需要通过各种冲突、甚至搞怪行为来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寻找或者建立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建立真实的自我,确定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去如何生活、学习、交友等。

2. 如果家长和老师如果接纳程度较高,孩子的内在自我就会顺利发展壮大,如果不接纳,自我就会变得单薄甚至破碎进入抑郁的状态。

3. 自我越强大,就越有力量,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进而越有灵活度能创造性的去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受挫,反之自我越单薄,就越无力,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

遇到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需要对孩子各种探索行为有高度的接纳性。

下面举个例子

有个男孩初二,长得高大帅气,各科成绩都不错,只是比较有个性,比较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一次和学校的语文老师发生争吵,发展到互相对骂,结果给校长批评,孩子一气之下,拒绝上学,父母百般劝说,  孩子才勉强同意回校。结果语文成绩下降非常明显,到了初三,各科学习压力增加,  孩子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出现多门不及格的情况。结果孩子在初三第一学期考试没有参加,接下来就待在家里打游戏,不愿再去学校。家长怎么劝都没有效果。

这个案例中,表达自己独特的主张,和老师吵架就是常见的自我探索的行为。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自我就是依靠对每一件事情的冲突、思考、讨论、调整逐步建立起来的。但是家长选择了息事宁人,先默许学校对孩子不公平的决定,让孩子接受所有的现状,用简单的对错原则,把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压制下去,就失去了一次和孩子公共探讨人生困难的机会。

在这件事情中,其实家长可以有更多可能的方法来面对;比如反复和学校交涉,维护孩子应有的自我不同见解的权利;或者和孩子讨论反复交流,讨论行为的恰当些,以及处理这个问题的其他可能性;或者安排和冲突老师的对话等。当然跟老师可能难以达成共识,但是如果家长做了努力,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就会稳定很多,甚至会因为这件事儿,学到很多其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可惜的是,我们的家长很多眼光只放在学习一个目标上,基本放弃了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心灵成长、性与恋爱等方面与孩子共同探讨的角色,全面压制孩子在学习以外的各种自我探索。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在青春期无法形成有力量的自我认知,当他们再遇到学业压力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崩溃的境地。

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厌学表面上看是对学习的畏惧,其本质是孩子自我发展受挫而导致自我信心的全面丧失。

总结一下:厌学的原因分析客观上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恐惧、习得性无助和内在自我的无力是厌学的核心心理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