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不少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度过了一个轻松安逸的假期之后,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 开学前夕 烦躁不安 因为即将开学而出现的烦躁不安比较普遍,更多地发生在新入学和毕业班的中小学生身上,因年龄差别及产生原因不同表现也有所不同。专家说,低年级学生常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焦虑或惶恐状态,粘人爱哭、惶恐不安、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易惊醒、多梦魇,还可能伴随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腹泻等躯体症状。而高年级学生多有逆反、行为问题及焦虑症,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唉声叹气、发脾气、对家人不满、与人冲突甚至逃学,还有各种身体上的不适感觉。 专家提醒,如果家长只关注孩子在身体上出现的不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则会延误治疗。 厌学表现 五花八门 假期里无忧无虑的日子和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形成鲜明反差,从而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专家分析说,放假“心放野了”面临开学“一时难收心”是导致“厌学”的一个基本原因。但具体分析起来,每个孩子产生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常见的情况有: 适应障碍:假期生活无规律,常常熬夜看电视或上网,早上贪睡不起床,而学校生活作息有规律,学习强度大,如果心理状态没有充分调整,开学后很难迅速适应学习生活。新年华学校的秋季班杨老师说,部分面临升学的孩子,由于家长、学校给以巨大的压力,会对学习及学校环境产生反感,更容易发生“厌学”。 分离性焦虑:常见于低年级儿童,主要是不愿意离开父母而拒绝上学。 社交性焦虑:有些孩子因为怕见老师和同学而对上学产生恐惧情绪。 恐惧症:常发生在个性脆弱、性格敏感、在学校受到挫折的儿童,表现为拒绝上学,但在家就可以正常学习写作业。 心理阴影 如何摆脱 要战胜开学前的“恐惧”,需要家长、孩子、老师和医生的多方面配合,在开学前及时帮孩子调整好,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首先要逐步调整生活习惯,家长与孩子共同制订作息时间表,引导孩子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则需要家长循循善诱,予以适当监督。 同时,家长在开学前应与孩子多交流、勤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多和他们聊聊假期前在学校里的快乐经历,探讨新学期的课程,激发其学习热情。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联系同学,多交朋友,对于有交往障碍的孩子,主动邀请同学来家做客,教他们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一旦家长发现孩子苗头不对,还可以求助老师,请老师在适当时机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信心。如果种种迹象表明,孩子心理问题严重,家长应立即带孩子看专业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释放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