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经久不衰!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的一生

 醉里且笑 2020-07-08

有这样一本书,作者仿佛窥探了我们的人生和内心,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的灵魂与生命简直和主人公发生了重叠。

它从一个人的童年写到老年:少时第一次意识到家庭贫困的残酷与自卑,第一次恋爱的心动与苦涩,成年后初入社会面对一切的格格不入,内心理想与真实现实的碰撞、挣扎,命运的跌宕起伏与多舛,每一位至亲、爱人的离去……

书中插画

在主人公的一生中,他在一次次的劫难中重新站起,他为了理想与信念宁愿与世界为敌,他蔑视权贵,他用真诚的生命点燃了人们追求自由灵魂的永恒火炬,使一切虚假丑恶的东西相形见绌,使一切善良的人们受到感染。

一百年来,这本书的主人公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很多人尤其青少年的精神源泉,每当我们沮丧消沉时,总是能从主人公身上获得新生的力量。

这本书就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凭借这本书,罗曼·罗兰获得了1915年的诺尔贝尔文学奖。

豆瓣读书共收录了49个版本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部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弹钢琴的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故事以罗曼·罗兰本人的人生经历为蓝本

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看清世界的真相,然后爱它——这是这本书带给人最大的感触。就如同罗曼·罗兰在他另外一本书《巨人传》里所说的那样: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作家严歌苓曾表示自己一旦意志消沉的时候,就会看《约翰·克利斯朵夫》;莫言曾表示这本书在其青年时期开阔了他的眼界;李安导演曾经有段怀才不遇的心境,他说:在最痛苦的日子通过《约翰·克里斯朵夫》获取慰藉;演员陈冲在之前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是多么向往约翰·克里斯多夫那种真正伟大的人格。

相对于国外,这本小说在中国尤为流行,这要归功于著名翻译家傅雷,他的翻译可谓信达雅的典范,文笔流畅优美,若不是人名、地名,基本上感觉不到这是一本外国小说。

全书开篇第一句便惊艳、无比: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约翰·克里斯朵夫》插画

这几个字,如同一幅长卷轴画缓缓打开,一个开阔的世界展露,漫长的故事从此开始,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走进男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世界。

翻译家傅雷

1、童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座城市里的一个音乐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是家境非常贫穷。

《约翰·克里斯朵夫》插画

虽然穷,但是祖父一直向他输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所以克里斯朵夫从就立志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大人物。

电视剧《约翰·克里斯朵夫》剧照

克利斯朵夫从小就非常具有音乐天赋,祖父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段缀成乐曲献给了公爵,于是,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还被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

后来祖父去世,父亲整日酗酒闹事,母亲懦弱,两个弟弟染上了恶习,克里斯朵夫在十四岁被迫成为一家之主,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2、爱情

正当克里斯朵夫陷入生活的一滩烂泥时,他遇见了富家小姐米娜。

一个是傲慢自负的小伙子,一个是高傲调皮的小姑娘,两个人彼此试探,彼此提防,爱情却在他们心中积蓄,终于在一个雨天破土而出。

1978年,法国曾改编、拍摄过《约翰·克里斯朵夫》,并被中央电视台引进

但是米娜的母亲礼貌却带着蔑视地告诉克里斯朵夫,他们之间社会地位的差距并不是音乐天赋可以弥补的。

克里斯朵夫的初恋也就这样残酷地被摧毁了,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也让他认识到穷富的差异,富人的虚伪。

正当克里斯朵夫沉湎于失恋的情绪中时,父亲去世了。

后来,克里斯朵夫遇到了一位慵懒、纤细、静谧的寡妇萨皮纳。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暗生情愫,却始终没开口说出爱字。

一次争吵与置气分隔了两人,当克里斯朵夫再次听见萨皮纳的消息时,是她得了流感而死。

克里斯朵夫心如刀绞,他想着他爱的那个人,但再没有机会对她说一句:我爱你,我深深地爱着你。

萨皮纳死后,克利斯朵夫又遇上了女工阿达。阿达热情奔放,但庸俗浅薄。

外人都瞧不起粗鄙的阿达,并且认为克里斯朵夫有失体统。但这都不能让克里斯朵夫屈服,他为了阿达可以与全城作对。

《约翰·克里斯朵夫》插画

但是现实还是给了他一记狠狠的耳光,克里斯朵夫发现阿达同时和多名男子有染,甚至和克利斯朵夫的亲弟弟也有一腿。他放弃了阿达。

又一次失去爱情的克里斯朵夫精神完全崩溃了。他开始和父亲迈尔西奥一样酗酒。

3、反叛、真诚和正义

这时,舅舅的一番开导将他从泥淖中拯救出来,之后他进入了一个心灵解放,灵感进发的新阶段。他醉心于灵感的乐趣,低着头在音乐的世界摸索前行。

电视剧中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个过程中他突然发现,以前他所熟悉的德国艺术,在重新接近后,竟然显露出它虚假的一面。因此,他为自己确立了一条做人的原则:

表现绝对的真诚,且一以贯之,毫无调和的余地,绝不受任何作品或是任何人的影响。

于是他发出了呐喊,他抨击前人的音乐,他在报纸上写出自己的评论,他遵从本心制作真诚的音乐。

小城的所有人都不明白他,他们排挤他、讽刺他,大声嘲笑他,即使是最为宽容的人也说,他是为了标新立异,多数人认为,他疯了。

他在报纸上的评论也得罪了很多人,于是他的生活比以往更加艰难。

有一天,克利斯朵夫在乡间散步时,遇到了德国大兵羞辱村民。正义感促使他挺身而出,救下了乡下少女洛香。克里斯朵夫被关了起来,但是洛香放走了他。他逃离了自己的故土,流浪到法国巴黎。

4、至爱

克里斯朵夫在巴黎的窘境更加恶化,睡在囚笼一般的房间中,一天甚至只能吃上一顿饭。

后他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并认识了制造商的外甥女葛拉齐亚,这位心地善良的女孩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

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因为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丢掉了工作。

这就是克里斯朵夫,他像一头横冲直撞的牛,不怕军官不怕权威,因为内心是勇敢而固执的,在看破世俗的虚假、暧昧、伪善后,他选择英勇的抗争:

“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呼吸着这些谎言;谎言成为生存条件之一;唯有少数天生的奇才经过英勇的斗争之后,不怕在自己那个自由的思想领域内孤立的时候,才能摆脱。

克里斯朵夫的生活再度陷入窘境,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困苦,更是精神上的孤独。就在此时,一位姑娘安多纳德如天使般走进了克里斯朵夫的人生。

安多纳德是法国银行家的女儿,她的家庭在父亲投资失败后产生巨变,双亲相继去世,留下她和少不更事的弟弟。

两人在法国早就邂逅过,安多纳德曾为了维持生计在德国的乡下做家庭教师,并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克里斯朵夫,并爱上了他,但是克里斯朵夫一无所知。

在巴黎,他们的再次相遇充满了戏剧化,并且始终没有正式交往过,只是偶尔的几次邂逅,但却已经在彼此内心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第一次他们在剧场偶然相遇,接着就消失了。

第二次再见,是驶往相反方向的两列火车的车厢窗口,他们认出了,但是来不及相互招呼一下,火车就开走了。

过了很久,第三次再见,是在喧嚣、嘈杂的巴黎大街上。他们又偶然见到了,都挣扎着企图走向对方,但被车马人流冲散了。

命运对于这位善良的姑娘并不公平,在她的弟弟考上了高等师范学校,两人即将迎来生活好转的时候,安多纳德患病去世。

就是这段隐秘的爱情,在作家王安忆看来却是克里斯朵夫最真挚的一段感情:

你看克里斯朵夫遇到那么多女人,可是其实他只和一个人有爱情,而这个有爱情的人是连手都没碰过,对话都没对过,就是安多纳德。

“爱人家的,得不到人家的爱,被人家爱的,偏不爱人家,彼此相爱的,又早晚得分离。”

克里斯朵夫的爱情充满了波折。

罗曼·罗兰年轻时与表妹合影

5、挚友

克里斯朵夫又一次失去至爱,只是这一次上帝让他尝尽苦涩的滋味后,又给他发了一块糖。

安多纳德的弟弟奥利维埃发现了姐姐隐秘的感情后,主动接近了克里斯朵夫。结果两人一见如故,趣味相投,他们可以七天七夜足不出户,谈论法国、德国、民族、人类、革命……

好的朋友,能够让你增加生命的宽度,让你看到不同的人生,看到广阔的思想之原。克里斯朵夫和奥利维埃便是如此。

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并携手走出了各自的人生低谷。

不久,克利斯朵夫创作的《大卫》出版了,他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生活也出现了转机,就在这时,悲剧再次降临在克里斯朵夫身上。

在法国的工人运动中,克里斯朵夫和奥利维埃接触到了底层人民的痛苦,他们开始帮助穷人。在一次游行活动中,奥利维埃在人群中被踩踏致死,克里斯朵夫出于自卫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逃离了法国。

6、情欲挣扎

逃到法国边界小镇后,克利斯朵夫住在朋友家里度过了一段平静疗伤和音乐创作的日子。

奥利维埃的死对克里斯朵夫的打击格外可怕,他充实了克里斯朵夫的生活后却又抽身而去。克里斯朵夫的力量完全分散了,意识模糊了。

每天起床时就开始沮丧,完全不知道是为什么。“既然一切都归之于虚无,创造又有何用呢?”他甚至想过死。

在朋友家,当他发现不知不觉爱上了朋友的妻子安娜,并且发现安娜对他也动了心。他沮丧到了极点。

他对爱情特别是婚姻的态度素来严肃,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一向厌恶轻浮放浪的作家,更加厌恶通奸行为,认为那是平民的粗犷性格和高尚道德混合的产物。

可是自己却做出对朋友妻子动心的行为。

于是在一个雪夜,他鼓气最后的勇气离开了朋友家。

7、和解与释然

战胜了情欲的束缚,克里斯朵夫在瑞士隐居了,深入浅出地探索音乐,日日创作,直到乌发斑白,直到发现自己新的灵魂。

音乐抚慰了他痛苦的灵魂,使他变得安静、坚定和快乐。

他与以前的很多情绪都和解了,重新变得豁达与宽容,他甚至和之前针锋相对的音乐评论家也和解了。

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时与丧夫的葛拉齐亚不期而遇,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然而,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但是葛拉齐亚弥补了他的孤独,成为他的新伴侣。

他深沉地爱着她,忘记了之前的爱人。生活变得平静而安逸,克里斯朵夫,他真的老了。

回望克里斯朵夫一生,如此波澜壮阔,又如此波折和多难:迷茫——探索——执着——反叛——创造——领悟——释然。而这一切,唯有热情和信仰能够抵达。

《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是现实主义,也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

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们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几日的山东苟晶高考顶替事件,调查结果被披露后,因为前后事实有出入,有不少网友在叫嚣“反转”,寻求事实真相和正义的苟晶被骂“恶心”、“恶人”,而操纵冒名顶替偷取档案的老师则被同情与理解。

这一切都源自信仰的缺失和道德底线的滑坡。如同克里斯朵夫因为揭露虚伪、不愿违背内心的原则而成为全城公敌,被攻击、被嘲笑,这个时代,追求真相、谈论信仰同样容易被群起而攻之,成为大众的笑话。

所以当看节目,听到陈冲说她多么渴望向往克里斯朵夫那种真正伟大的人格和那种道德的勇气时,我心有戚戚焉,甚至还有一股热流在内心澎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