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心理学:好感从何而来?

 V薇拉 2020-07-08

好感从何而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人?Ta和我兴趣相投/聊得来/长得帅/有着共同的经历/性格好......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心理学家也在不断尝试着用科学的手段探寻'坠入爱河'的原理。

|主动表达自己的喜爱

我们对他人的态度,会被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影响。不论我们如何标榜自己的理智,仍然会下意识地对赞美自己的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爱情心理学:好感从何而来?

心理学家[1]于是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先是给每个人都做了性格测试,然后给每个志愿者一份报告,在上面列出了参加活动的全体成员名字,其中有几个圈出来的人名,心理学家告诉他们告诉他们这是'根据性格测试的对比,这些被圈出来的人会有非常高的机率喜欢你。',然而实际上,这些圈出来的人名都只是被随机筛选出来的。在活动告一段落后,这些志愿者被要求选出愿意一起进行小组讨论的前三个人选,不出预料,他们都选择了那些'可能喜欢自己'的人,尽管这只是随机圈出来的人名。

实验的结果显示,仅仅是知道别人可能喜欢自己,就足以影响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更不必提明确的感受到对方的欣赏和喜欢。因此,如果我们可以让那个Ta知道自己的欣赏之情,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在Ta心里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被别人喜欢,就会喜欢别人,在心理学中叫做'互惠'式的喜爱。心理学家[2]在总结了227份'坠入爱河'的真实经历后,发现超高比例的互相吸引始于这样互惠式的喜爱。

不过,这样的好感究竟是Ta对你这个人产生的好感,还是本质上对自己自恋式的验证呢?

在实验的最后,志愿者们都深入交流过以后,心理学家发现,这样简单的'他欣赏我,所以我欣赏他'容易逐渐消弭在互相了解之中。这样看来,有意无意的透露自己的欣赏之情,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癞皮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互相了解以后还持续不断的表达心意,也许是我们迈出了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后,从此停滞不前罢了。

爱情心理学:好感从何而来?

|让Ta知道你的偏爱

我喜欢你,和我只喜欢你是不一样的。上个部分讲到的被别人喜欢,就会喜欢别人,在心理学中叫做'互惠',然而,互惠和互惠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一点,就是这种喜爱是不是偏爱。心理学家[2]曾经借助速配约会研究偏爱在找到另一半中的威力。在156个志愿者中,每个实验者都被安排了9-13个异性的速配约会对象。速配约会是一种上世纪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快速相亲模式。一般是女性坐成一排,男性以四分钟为期限,轮番在每个女性面前的位子上坐下,双方互相聊一聊,然后女士在活动的最后为男士打分,双方互相欣赏的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约会。

爱情心理学:好感从何而来?

虽然这种相亲模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急于求成的心态,但对研究爱情和亲密关系的心理学家来说,不失为一种快速了解好感度的实验方式。在这个关于偏爱的实验中,志愿者们明显偏好那些展现了偏爱的人。当志愿者被问到'你觉得对方会不会想和别人进一步约会'的时候,那些感受到'偏爱'的人自信的认为对方钟爱自己一人。也因此对对象颇具好感。

爱情心理学:好感从何而来?

人类往往是天生的心理学家,许多中央空调型的暖男虽然对多个女生传递暧昧信号,然而他们不会轻易让人知道自己的广撒网多捞鱼行为,尤其有时候会可以掩藏自己的踪迹,不让其他那些被中央空调吹到的女生,知道自己其他攻略对象的存在。在速配和偏爱的实验中,那些感受到配对者会和其他人也发展亲密关系的志愿者,普遍就对坐在对面的'中央空调'失去了兴趣。有些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追求者还有其他追求对象,并非全身心地扑在自己身上,反而会在心中泛起一丝醋意,但明明自己对Ta没有什么感觉,怎么会吃醋呢?这样错误的归因最后却可能导致自己对Ta产生了兴趣,甚至开始一段关系。

其实,不只是爱情之中,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想要感受到自己是独特的那个,当小时候被问起'爸爸妈妈你最喜欢谁'的时候,不论父母多么清楚这种问题的无趣,被偏爱的那个总是会沾沾自喜。人毕竟不是理性的动物,也许轰轰烈烈的爱情和友谊,往往始于对自己心中那个'完美的我'的追逐。

爱情心理学:好感从何而来?

当我们回到亲密关系的话题,和其他形式的社会生活一样,爱情和自我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当你渴望与那个Ta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可能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对Ta的好感到底从何而来?

[1]

Backman, C. W., & Secord, P. F. (1959).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Liking on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Human Relations, 12(4), 379–384. https:///10.1177/001872675901200407

[2]

Aron, A., Dutton, D. G., Aron, E. N., & Iverson, A. (1989). Experiences of Falling in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6(3), 243–257. https:///10.1177/0265407589063001

[3]

Eastwick, P. W., Finkel, E. J., Mochon, D., & Ariely, D. (2007). Selective Versus Unselective Romantic Desire: Not All Reciprocity Is Created Equ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4), 317–319. https:///10.1111/j.1467-9280.2007.01897.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