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芍药美学笔记 2020-07-08

好久没当「日历」了,日期播报员再次上线,友情提醒大家今天是九月九,重阳节。

重阳在成为老人节之前,其实是个为「踏秋」而生的节日。这天,亲友团聚在一起,出游赏秋、登高望远、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秋游活动多姿多彩,古人比我们会玩多了。

有两种植物跟重阳密切相关,一是菊花,作为常见的秋季观赏花,大家都很熟悉;另一种茱萸,名字熟,但它到底是谁?为什么重阳节要「遍插茱萸」呢?马上带大家走进今天的植物科普。


芍药姑娘 Vol.522 }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年重阳,免不了把王维那首人人都会背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拿出来吟上一吟,特别应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朝人过重阳有两大习俗:登高和插茱萸。在更早的西汉,也有九月九日,佩茱萸的说法(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配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古人为什么重阳节要佩戴茱萸呢?

这跟端午佩挂艾草、菖蒲的道理是一样的,为了驱病、防蚊、辟邪。所以无论是艾草、菖蒲,还是茱萸,都有特殊香味,才能达到除病辟邪的效果。

九月初九,正值秋冬交替,九又是「至阳之数」,古人认为这天阳气太盛,阴阳失调,是凶日,佩戴气味浓烈的茱萸能御初寒也可辟邪气

以前的人,到了重阳节会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身上佩装有茱萸的布袋。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茱萸到底是什么名叫茱萸的植物要好几种,我们举三种比较普遍的,来一一分析。

/山茱萸/

重阳前后到山上走一走也许会碰上些红色小果子,长相喜人,那很可能就是山茱萸的果子了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它的果子,也叫萸肉,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是一味中药,温肝补肾,中医俗称它为枣皮

果期在秋季,9-10月,

上山秋游看到这么诱人的果子,

不妨摘一点,但别急着吃,

它味道苦涩,并不好吃。

可以把山茱萸果带回家泡酒,喝完腰不酸腿不痛,是补血补虚,强身健体的良药酒。

山茱萸开小黄花,每年春天,3、4月份光景,树上一片片的金黄色,美极。

题外话,最近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晒山荔枝,它跟山茱萸是亲戚,也是山茱萸科的,中文学名叫四照花。

果子像荔枝,可以吃,

所以大家叫它山荔枝。

盛开的四照花美美哒,

我们看到的四瓣白色花瓣

其实是苞片不是花。

扯远了,说回茱萸,下一个登场的也是可以食用的茱萸,叫食茱萸。

/食茱萸/

在辣椒传进中国之前,爱吃辣的人,像湖南人、四川人,据说「辛辣」这一口味主要从花椒、姜、食茱萸这三种食材中来。

食茱萸指的是芸香科花椒属的椿叶花椒,枝叶、果实都有浓烈气味,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区。

果期10-12月,果实成熟后分果瓣呈淡红褐色,干后变灰粽,外形跟花椒很相似。

食茱萸药食两用,树根、树皮入药,可祛风湿,治跌打肿痛。

/吴茱萸/

吴茱萸也是芸香科植物,跟食茱萸长得很像,因此,自古就有对两者身份的争议。

现代植物学家考证后,认为吴茱萸和食茱萸是两种植物。

吴茱萸春末初夏开绿白色小花,

秋后成熟,果实为暗紫红色。

吴茱萸是古老的中药植物,嫩果经泡制凉干后既是中药「吴茱萸」,是健胃剂和镇痛剂,还可驱蛔虫,药用价值还远不止这些。

古代人们在重阳节佩戴的,既不是长得好看但没啥气味的山茱萸,也不是可以当辣子但枝干带刺的食茱萸,而是吴茱萸。

吴茱萸有非常浓烈的气味,符合古人用「芳香辟秽」的习惯,且中药吴茱萸能散寒祛湿,消积食、除寒热,祛病养生,满足人们希望健康长寿的节日愿望。

现在,重阳节大家已经没有佩戴茱萸的习俗了,但很多地方会举办一些颇具特别活动,来欢度重阳节。

重阳的重头戏是赏秋,此时秋色尚好,爬山登高远望美景是最应景的活动。

我国南方一些山村里也保留了「晒秋」的习俗。村民们在屋前屋后挂晒农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渐渐地,成了秋季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重阳节晒秋活动达到最高峰

江西婺源篁岭晒秋

很多地方,重阳会举办菊花展,赏菊以欢庆佳节。祭祖、扫墓也是重阳的节俗之一。

无论重阳是不是有菊花、茱萸,

大家祈盼一家团聚、

家人健康长寿的心愿都是一样的

你家乡有什么重阳习俗?

欢迎补充~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