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不是你心态不对,你早就拥有所有了

 老友手札 2020-07-08

虽说最终留在我们身边的人并不会多,但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也还是会遇到不少人。

他们各有各的样貌,各有各的特点,又按照自己的习惯说着自己的话。可能你会发现,其中一些确实会很容易批判他人,好像总是不自觉的在指点江山;而其中还有一些,不怎么言语,遇到指责没有多少反抗,就只是微笑的点点头。

是啊,我知道人各有不同,可是什么导致这种不同,他们又为什么会如此,你不想知道么?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这一生只处理两种关系,第一种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第二种是我们与世界一切的关系。而第一种是所有一切关系的基础,第二种则是第一种关系的投射。

在这里引用这句话,那当然是因为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用在社交中,用在我们今天的主题中。

所以这时候问题就变成了:

那些习惯用批判、指点江山来处理与他人关系的人,他们是将什么样的内心投射到社交中去呢;那些习惯性低头认错的,自己和自己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想,在你的心里应该已经有了一些答案,只是不知道我们所想的是否一样呢,就一起来看看吧。

01

在说到批判和指点江山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呢?

毕竟只有站在很对的位置上,才能批判别人,只有站在高的角度,才能指点江山。但批判和指点江山,只要我们原因都可以用这样的语气和别人说话,这就能代表我们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么?

任谁也都知道这代表不了。

而那些习惯去批判别人、指点别人的人,也未必就非常优秀,可能他们只是贪恋这种语气给他们带来的高高在上的感觉。那这时候其实就可以说,他们想要高高在上、想要受人尊敬、想要很优秀,但奈何能力不足,才借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期待。

这时候,他们与自己的关系,其实就是自己觉得自己不行、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可又不愿意承认。

当然,这也未必说明他们就不是什么优秀的人,没有什么能力和潜力,而也可能他们没看到。

02

沉默是金作为一句俗语来说,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不过,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不能乱说话”、“说话要经大脑”、“不要信口开河”这些层面,但其实从我们的本能层面来说,我们都有非常强的表达欲,都希望能够把内心的想法讲出来,尤其是在感觉到对方言语中的侵犯,或者对方说的不合适的时候,会本能性的去打断,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

所以,生活中经常打断别人的人有很多,而耐心听别人说话,又不乱发表看法的人很少。

有时候我们会将不怎么说话、不怎么反驳,当作内向、懦弱、缺乏勇气的表现,我说你的感觉很对,有一些朋友不善表达,确实是因为内心里有很多拉扯,没有勇气。

但也还有不少朋友,是因为不想因为争辩而破坏了两个人关系、不想争论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哪怕是关于自己。他们谦卑、内敛,不争对错,不在意个人荣辱,只因为更懂得另外一些重要的东西。

而缺乏勇气的,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并不紧密,经常自我拉扯,甚至伴着怀疑、猜忌、自欺欺人;另外一部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变成了认可、尊重、淡然。

这时候你也看到了,第一种的心态往往处于一种偏高的状态,第二种的心态往往比较谦卑,处于一种偏低的状态。

而如果你把这种高低之分放到自己的生活中,你也会发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不同的,并且是变化的。有时候面对长辈,很老实很谦卑,面对死党,很放松没约束,面对讨厌的人,就又成为了高冷。

虽然无论怎么变,也都还是我们自己。但这种波动,会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解读,而对现实的解读又决定了我们想要表达些什么和怎么来表达。

当你很热心的去接触另外一个人,而另外一个人是高冷状态的话,你会发现你做什么都是错的,而高冷状态的另一方也会觉得你怎么这么烦。

原来有些缘分是因为我们状态不合适,才无疾而终。

我记得有句话是“爱情使人卑微”,意思是陷入爱情里的人,因为太想对对方好,害怕自己做的不好,而束手束脚,甚至甘愿忍受一些曾经考虑都不会考虑的事情。

这时候心理状态也是偏低的。在他和他自己的关系中,透露着敏感、谨慎、担忧、害怕等东西。

且不说对方是一种什么状态,在卑微状态的我们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将自己的魅力撒播出来、是否能够像不谈恋爱的时候一样,巧妙的哄对方开心、自信的表达自己的善意、走心的去做一些让对方喜欢的事儿。

我觉得处在卑微中的我们肯定做不到这些。

当然,你可能也会说,按你说的,对方什么状态也很重要。是的,是重要。但无论如何,我们只能做好自己,而如果我们连自己都做不好,那又如何让对方稍微认可一下我们呢。

其实同样的例子并不是只局限于情感方面,比如面对父母的质问和担忧,如果我们自己都比较心虚,那如何能够收获家里人的支持呢;再如面试的时候,我们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完整,给面试官留下的只能是心理素质不行、抗压能力不行等负面印象。

这时候你也看到了,如果心理层面始终都保持一个过低的状态,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有害无益的,而如果你还记得一开始我们提到的指点江山,我想你会想到,恋爱里没有谁想要总是听大道理、父母比你更能讲道理、面试官对你的道理没兴趣,关注的是你的能力。那也请不要让自己的心气太高了,那不过是用来对自己内心自卑的补偿。

既然高和低都不行,就只有相对客观来说比较合适了,可能你心里还是有意见的,没什么。我们已经用到了与是世界关系是与自己关系投射这个理论,当然相对客观能够用这个理论解释的通。

对于一场交流来说,我们都希望是愉悦的、放松的、有收获的,那这种交流只能建立在相对来说心理状态比较平等的人之间,就像两个老友一样,能开玩笑、能谈梦想、能互相打闹。而这时候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自然也要是能够保持在平等、客观,像老朋友一样,不是么?

我知道,你可能会有高看自己的时候,也会有不认可自己的时候,但最终我们都是能力有限、并不完美的普通人。即便是那个让你觉得有些失色的朋友、那个比你优秀的另一半、那个握着权利的面试官,他也和你一样普通、平凡,会有喜怒哀乐、会被情绪困扰、一样的终点是化于尘埃。

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的时候,不要把自己放的太高,也不要把自己放的太低,回归真实、回归坦诚、回归自然,就很不错了。你觉得呢?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