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会夺走你的快乐,自我厌弃也可以

 老友手札 2020-07-08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小时候总觉得每天过的很煎熬,觉得书本上说的“日子过的很快”、“光阴似箭”,都只是文人在故作姿态。可现在到了一定年龄了,每天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就像这会儿看了看时间是2019年9月18号,但脑海里还想着才刚进9月份。

是啊,时间过的越来越快了。还在穿着夏装的我,看着路口来来往往不断返校的学生,也不禁想到了自己高中的时候。

写着写着突然有一种写《一件难忘的事儿》的感觉。这个题目真是学生时代的魔咒,每学期都得写,可哪儿有那么多难忘的事情呢。

不过以现在的心态去看过去,确实也看到了很多事情。就比如,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对很多家庭来说应该是一段比较轻松和充满希望的日子,但对另一部分家庭来说,这段时间因为考试成绩不好,上不了大学,家庭内部就如同经历寒冬一样。

幸也不幸,我的暑假就是后者。不过倒不是分数问题,是听父母话报的学校突然提了分数线,而我正好低了三分,后面的调剂也都满了,结果就落榜了。父母因为这件事非常自责,在家里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说话。

处于事件中心的我呢,心里也确实有一些起伏,但不是因为落榜、不是因为听了父母的话报错学校,而是因为嫌弃自己为什么不细心点、认真点,这样就不会有三分之差,也就不会有家庭的冰冷。

很多人都将青春期的叛逆看做是不听话,但是从事实上来说,绝大多数的叛逆都只是表面叛逆,内心里都还是很在意父母的看法、很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家庭带来什么。

这种表面叛逆,其实内心依旧关心家庭的表现,并不是只在我刚刚提到的自己的例子上存在。在之前接触过的很多中学生里,我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知道我让他们很失望,但我也不想学习不好,我在学校已经很用心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学不进去”、“虽然每次我都跟他们吵架,但是吵完架我都自己躲在被子里哭,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样,明明是想好好说话的”、“如果他们不生我,那现在应该就不会生这么多气了吧,都怪我”。

这话语里浓重的自我厌弃,是否会勾起你内心里曾经类似的回忆、类似的无力感、类似的自责、类似的觉得世界上所有人对,就自己不对、类似的只要一张口,就觉得自己连说的标点符号都是错的经历呢?

如果我说自我厌弃每个人都有,可能你并不会特别在意,即便它可能经常出现在你身上,甚至有时候会抽干了的精力、夺走了你所有的快乐。

但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对于一些东西不重视,往往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重要。而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措施叫趋利避害。我们会追求好的事情、好的回忆,尽可能少的避免风险、挫折、苦难,这也包括了对美好的追求、对自己想要东西的追求。

当然了,这种趋利避害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生存下去,所以它也属于生存本能。

基于内在防御和生存本能,我们会不自觉的、选择性的逃避某些不好的、让我们感觉很不愉快的经历。甚至是以欺骗自己那不重要为表现形式

当然,基于这两样东西也衍生出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就是当我们处于不良状态的时候,我们往往伴随着非常多的负面情绪。情绪的出现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动力又促使我们去找人倾诉、唱歌、喝酒、大声喊出心中的苦闷。待情绪缓解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但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我们只是负面情绪缓解了,而真正导致情绪出现的因素,比如自我厌弃,并没有得到改善。可这就给我们两个印象:

1、我有不舒服的时候,我的问题就是不舒服,所以我让自己舒服就行了;

2、既然我让自己舒服就行了,那其他的东西我干嘛要去在意呢。

而这两点印象,再加上刚刚的心理防御和生存本能,就让我们错失了解决真正问题的机会。所以很多人的生活变成了:难受的时候真难受,难受好了也真开心,可难受出现的频率却越来越多。

基于这种模式呢,很多真正让我们不开心的因素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自我厌弃就是其中之一。而之所以把它单独拿出来聊聊,主要是因为:

1、自我厌弃、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虽然出现自我厌弃的时候未必一定有抑郁情绪,但出现抑郁情绪、抑郁症的时候,却一定伴随着自我厌弃,“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我真应该去死一死”。导致抑郁产生的其他因素我们暂且不谈,设想一下,如果每天我们都在厌恶自己、嫌弃自己,那出现抑郁的可能是否就升高了呢;

2、自我厌弃中的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词。因为它直接指向的是我们自己。如果说我们很讨厌谁,我们可以选择离开他、避开他,和他保持距离。可如果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避开自己、远离自己的。只要厌弃还在,我们就只能一直带着;

3、而厌弃本身,包含了对自我的攻击、对自我的否定。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有价值感和自我实现的。当我们不断的攻击自己、否定自己的时候,我们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优点、自己的进步,甚至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没有价值,我也实现不了什么,那我们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你还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呢,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影响很多,比如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心态,乃至我们的生命。

当然,上面这三点描述的是自我厌弃比较严重时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程度的自我厌弃,除了最基本的带来负面情绪外,还可能是自卑、逃避、人际敏感、性格懦弱等形成的主要成因之一,会轻易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生走向。

不过,自我厌弃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是超出一定限度之后才会带来诸多负面。在合适的范围内,它是一种通过表达对自己的不满来实现情绪宣泄的方式、是一种对自己别样的鞭策(这点事都做不好,可得好好努力了),同时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自我反思。而在另外一个侧面,它也会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以一开始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差了三分落榜,我想到的是“都是因为自己不够细心,要是细心点就没有这么多的事儿”。我嫌弃自己不够细心,给自己了一个“如果细心就不会有这样事情发生的可能”。虽然增加细心未必改变差3分的结果,但是它也确实在提醒我,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细心。包括现在也还有一些。

所以,当自我厌弃出现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份厌弃是否是有客观依据的。比如,因为我们有盲目的自信、活在理想我中,所以每每结果不如人意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没做到、没做好、没达成期待中的结果,而自我厌弃。但是这种厌弃的产生是建立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上,我们对自己厌弃的那部分有时候恰巧是我们当下最真实的样子

那么,它的提醒作用,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回归客观、回归现实,不要只顾眼前的得失,抓住自己没做好的部分,才能收获好的未来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用着简单的对与错的二元论来看待世界,但世界并不是这么单纯,并不是错的就绝对错,对的就一直对。所以,在探讨如何改善自我厌弃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够增加一些如何利用其中对我们有利的部分。

因为如果是单纯的将它定义成需要改善、改变的方面,就等于直接把它归类为不好的。这种归类会让我们抗拒自我厌弃、抗拒出现自我厌弃的自己,而再遇见自我厌弃的时候,出现更多的自我攻击、难受和恐惧。

所以,在这里我们把标准再明确一些,当自我厌弃在生活中有很多、总是不自觉的出现自我厌弃,那适用于改善;在自我厌弃只是偶尔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平时并不会出现多大的影响,我们就可以利用。

当然,如果你觉得愿意的话,也可以在严重的时候把它直接导向为如何利用。

自我厌弃是自己对自己的厌恶、嫌弃,它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是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失败,外界的否定、唠叨、抱怨等的解读

比如:经历过一两次考试的失败后,我们很用心的去准备考试,想要实现成绩上的翻身,但是结果还是不如人意,我们就会开始觉得“你是真不行,别那么用心了”、“你太笨了,不适合学习”。

在前两次失败的时候,我们可能并不会直接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会从不用心、马虎等方面考虑,但接连的失败、努力过后的失败,让我们开始直接从自身找原因。接着,接连失败积累的压力、高期待带来的高失望等,因为一些我们自身本来就有的错误认知、自身的一些弱项,从而转化成对自我的厌弃。

模式是:

接连的打击/高期待带来的高失望/理想目标未能变成现实带来的失望——超出我们的承受界限——我们转而觉得一定是自己的原因——小时候家人对自己的否定/自卑/自我怀疑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自我厌弃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一些东西,可以说是我们产生自我厌弃的重要基础。小时候我们被如何对待、从父母亲人那里学习到了什么(如父母如何处理问题)、父母对我们诉求的反馈等,都构成了我们的基本认知习惯和应对压力的基本策略。

当然,提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不是让我们去改变原生家庭,而是希望你能够看到,虽然看起来我们是在自己控制自己,但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决断。明确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更清楚的看待眼前的状况,而不是像小时候一样,以为努力学习就一定有好成绩,忽略了影响学习成绩的外界、个人状态、意外等因素。自然也就能够不再只把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不仅不解决真正的问题,还产生自我厌弃。

而这时候,你可能需要先梳理一下自己:

1、我有没有自我厌弃的行为(如伤害自己、毁坏物品、闭门不出)或者想法:

2、如果有具体是什么:

3、行为和想法指向什么问题(如针对学习,我们可能产生的厌弃想法为觉得自己太笨;厌弃行为是撕毁书籍、逃离学校):

4、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里的分析就需要我们尽量客观,与问题相关的每个因素都需要分析,如与学习相关的因素有环境、个人状态、发挥等):

经过这样的梳理,你就能更清楚的看到问题的影响因素究竟有哪些,请一定注意的是导致问题出现原因的分析这一块,相关因素都需要一定的分析。而同时,如果自我厌弃的行为比较多,也请注意调整。

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能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这样我们也就有了一个相对还可以的状态来改善、利用厌弃。这也还需要一些分析。

1、我的厌弃行为和想法给我带来了什么(如自卑、更有压力):

2、我自己身上是否有一些导致厌弃容易出现的因素(如早年影响、敏感、自卑):

3、我的厌弃一般是指向我自己身上的什么(如能力、性格、样貌):

自我厌弃当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舒服,但在这里我希望你能够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自我厌弃,就像前面说的,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提醒。那么从上面的三个分析你就能看到,厌弃能够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正处于什么状态、我们性格中有哪些潜在的弱点、我们身上有哪些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但是我想特别提醒的是,不满意的出现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认知,不接受现在的自己,所以才不满意。可现在我们展现出来的:自卑、被早年影响、敏感、能力有限、相貌一般等,本来就是我们当下最真实的样子

甚至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说,自我厌弃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承认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可始终活在否定和厌弃里,看起来我们是有动力来改变了,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被不断积累的负面情绪压垮。“我现在就这么点能力,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没有达到那个理想化的目标,但我认可自己的努力,也认可自己的收获”,这种状态要比自我厌弃好很多吧?

所以,让自己回归自己,接纳、认可、拥抱现在最真实的自己,才是真正变好的第一步,才是让自我厌弃回归合适位置的合理途径。

在文章里我们提到了自我厌弃为什么重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般运作模式等信息,在最后我们也一起看了它是如何产生、我们可以如何做的。

可能你会好奇,当我们出现自我厌弃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因为这一点没提出来,但其实已经提出来了,之所以强调正视自我厌弃,便是尽可能的弱化它出现的几率,而在出现自我厌弃的当时,你也可以如文章最后所提到的那样,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出现的自我厌弃想法和行为,比如将我真的太笨了,改变成我这么笨还能考成这样,说明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呢。将一句话的彻底否定,改变成自嘲,再给自己一些方向、希望和前进的空间

而最终的最终,希望你能和自己、和世界、和他人和解。你很努力,但有些事情不是单凭努力就能解决的,我们要承认和接受这一点。

感谢你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