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那么丧,没有被他人理解,那真的很正常

 老友手札 2020-07-08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经常会听到一些朋友说,“你都还没结婚呢,怎么对感情、婚姻这么有看法呢”。似乎我的存在颠覆了他们“只有经历了,才真正有发言权”的认知。

不过说起来,这也并不是什么天赋,也不是什么名师指路,仅仅只是接触的东西多了,为了不被其中包含的负面吞噬、不被藏着的情绪严重影响,所以逼迫自己尝试去“看清楚”、“看的更清楚”当下与过去的种种,而产生的附带影响。

毕竟咨询师嘛,如果连自己都“把持”不住,轻易的就被负面带偏,那也就不可能影响到对方了。

而我想你也曾用“只有经历了,才真正有发言权”这句话来“拒绝”别人,也肯定被人用这句话拒绝过。

那现在对比一下当时自己说这句话的心境,以及被人说这句话的感受,你会不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呢?

我个人会偏向于觉得关于“说这句话的心境”的答案,会类似于“请阅读这段话,并回答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内心的想法是什么。而文章的作者盯着这个问题思考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即我们心中除了不断的重复“我没被理解”、“这不是我想听的”外,没有更多的想法了。

而换个角度,当我们被人说“你没有经历过,你不懂我”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腔热血错付”的感觉,认为自己那么关心对方、那么努力的陪伴对方、那么用心的想要让对方好起来,可收获的却是一句“你不理解我”,内心就像冬天里迎头倒下灌进羽绒服的一桶冰水一样,不仅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也还让我们觉得“你怎么这么不理解我的努力呢”。

看样子,无论是说别人还是被人说,最终我们都会大概率处于感觉“他人不理解自己”的状态。

明明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为什么最终却都导向了相同的结果呢?

试想一下,现在的我们刚经历了一段包含劈腿、欺骗、付出极度不平等的感情,内心非常不舒服,这会儿坐在咖啡厅的包间里在向朋友吐苦水。

“我当初真是瞎了眼了,怎么会看上他!现在想起来他先去陪那个女人,然后夜里又找我,我都觉得恶心。”

“好了好了,别气了,姐妹。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几个渣男,为他生气不值得,以后好好擦亮自己的眼睛,看准了再说。”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知道我确实当初没看准,但就因为我没把人想那么坏,我就该被这么对待么?发生这一切都是我的错么?”

“没有没有,看我怎么可能说你呢,你别生气。几年前我跟你们哭的时候,不也是因为认识一个不该认识的人嘛,现在也不那么气了,所以别太伤心,都会好的。”

“好什么好,我以为你会理解我呢,可你说的我真的不爱听。他那么对我,就这么算了?还都会好起来?别开玩笑了,我一定要治治他!”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这类对话不仅普遍存在于生活中,并且囊括了情感、职场和生活等多个方面。而不知道在这段对话里,你看到了什么呢?

女主确实经历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很不开心。而叫朋友出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吐苦水,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借此让自己的状态好一些。

女主的朋友愿意出来陪伴,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我想你也能从对话内容中感受到,她其实很看重女主,并且也真心想要让女主的情绪好一些。

只是,女主似乎并不是这么想的。

这时候的女主正处于情绪中,并不能够客观的看待问题、并不能够冷静的与他人展开交流。虽然她跟朋友聊了一些东西,但是因为情绪的影响,她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烦闷”。

但是这个时候呢,内心的烦闷往往已经超出了自然调节能力的极限,所以我们不自觉的对朋友产生了“希望你协助我调节情绪”的期待。

那么,这场对话就变成了“我只负责带着情绪讲述我的经历”,“我希望我的朋友能够为我多说些话”。即,我要说的内容是“我这年经历了太多不好”,我希望听到朋友说“他真不是个东西”、“他一定会遭报应的”、“他不配、他不值得”。

而朋友并没有按照女主的期待说出她想听的话,所以女主就感觉到不被理解了。

同时呢,因为女主本来就处于情绪中,本来就已经遭受了很多情绪上的打击,并且这些打击里面已经包含了来自前任的忽略、不尊重、欺骗等,所以这让女主产生了“不被理解”、“真心错付”的感觉,那么,在的心中已经存在了“我没有被理解”这个念头。

当然,这时候这个念头主要是针对前任的。不过在交流之后,我们会不自觉的把这个念头投射到对方身上,并因为对方确实没有说符合自己心意的话,而认为对方没有理解我。

接着呢,我想你也看到了,在对话中女主往往只是片面的看待朋友的话,只看到朋友话里的某一点,甚至有时候还曲解了朋友的意思。

虽然这时候情绪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内心中我们认定“自己是不被理解的”,所以就会对“疑似不理解的信息”非常敏感,从而只看到这部分信息。同时也会因为只看到相关的信息,看不到完整的状况,产生新的“不被理解”的感受,加强了内心的念头。

这就好像是我们故意在证明“我就是得不到理解”一样。

看完了比较头疼、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比较平淡的。

女主的朋友应邀前来,那么她自然也是知道女主现在状态不好,自然也是带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对方好起来”的目的的。

那么,这时候我们不仅处于想要为对方做点什么、想要起到点帮助的状态,并且也已经做出尝试和努力。

得与失是同时存在、两位一体的。我们因着想要起到点作用,所以付出了努力;同时也因为有了付出,而不自觉的产生了一个期待和想要的结果,即“我希望我真的起到作用”,但我们遇到的只是一句“你不理解我”。

满满的期待换来的只是这么扎心的一句话,我们的内心肯定也不舒服。但现在的不舒服还没有很多,是我们能够承受的。

于是,我们带着可承受的难受,继续想要起到点作用。接着我们就更加用心、更加努力想要让对方开心,可虽然我们自认为“这个问题我真的已经解释的很好了”、“我已经很顾忌你的感受了”,可获得的不过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等等的“你不理解我”。

这样一次次的扎心、一次次难受,最终诞生出“你老说我不理解你,其实你不也没理解我”的想法,似乎也没什么奇怪的了。

虽然女主和朋友的对话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可类似的情况在人生里还在不断出现、不断重复,并且不断的带来很多后续影响。

比如,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们可能对“被人理解”这件事情变得更悲观了,更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理解”。接着带着这样的念头投入到新的社交中,再次失望、再次感受到不被理解,再次强化这个念头。就这样不断重复、不断重复,直到有一天我们对“理解”不再奢求,把内心的话藏的更深,对谁都略微有一些保留。    

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越活越孤独吧。

我知道可能当你看到这些之后,内心里会感觉到稍微有些悲凉,因为你期待中的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但真的不好意思,不仅世界就是这样的,而且我们都会遇到孤独,并且我们最终都不可能与他人达成完全的理解。

这样讲,可能也挺让你失望的吧?

那,有没有因为这种失望,而在此刻觉得自己没有被理解呢?

是啊,其实所谓的理解与不理解,本质上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没有表露出来的那部分,有没有被人看到、有没有被温柔对待”。

可能看到这里会勾起你不少的回忆,甚至可能这些回忆会诱发失望、悲伤与委屈,以及类似“如果我不可能得到理解、如果连遇到那个理解我的人的可能都不存在,那我干嘛要拥抱这个世界”这样的想法。

还请先不要着急。因为我并不想让你不开心、并不想让你被失望包围,而且失望丛生的地方,定存在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内心的不安是我们天生就有的,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我们往往很难做到把自己的内心完整的、真实的袒露出来。

所以,在我们遇到能看穿我们的伪装,看到背后的脆弱,并认真呵护这份脆弱的那个人时,我们不仅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了,还收获到了浓厚的安全感。

看到带来理解,接纳带来安全,我觉得这是这个模式中需要重视的地方。因为这代表着,我们未必需要那个理解我们的人存在,我们也可以成为那个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人。

当然,我知道在你的内心中还是很期待那个人的。

但是当我们把“我们永远不可能与他人达到绝对的互相理解”与“我们执着于理解”放在一起时,得出来的唯一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我们并没有理解‘他人并不能真的理解我们’、‘我们并不能绝对被人理解’这两个事实”,于是才“执着于被理解”,才不断的收获“没有得到理解”。

所以,相对于“你不理解我”,可能更准确的描述是“你尽力了,但我把理解自己的责任放在你的身上,希望你替我完成我需要做的事情,可又忽略了你是你,你不是我”。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人总要跟自己和解”的原因吧。

而相对于“我们不可能被人绝对理解”这个认知,“我们都能逐渐成长为可以理解自己的人”这样的态度,要积极很多,不是么?

但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把责任放在对方身上,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控制他人。而如果把需要做的放在自己身上,反而具备了非常多的可能,因为我们对自己还是有一定掌控力的。

所以,如果你也总是感觉到不被人理解,那也许你要做的不是悲观、厌世,不是对那些没有理解自己的人满是情绪,而是:

尝试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把自己从对“得到理解”的执着中解脱出来;

尝试去接受“自己没有被理解”、“自己没有理解他人”的事实;

尝试去允许“自己没有被理解”、“自己没有理解他人”;

尝试去拥抱那个“虽然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但也挣扎着、努力着,披荆斩棘坚定往前走”的自己。

人生匆匆,不如意却十之八九,这一路,辛苦你了。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文章能协助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