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传统文化之外看孩子教育才知道原来确实错了

 衆妙之門 2020-07-08
站在传统文化之外看孩子教育才知道原来确实错了

1、 孩子在我们眼中的定位

目前,不同国家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或有争议或有不同,其原因是教育理念源自文化,因为我们文化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导致我们教育理念的不同。先不讨论哪一种教育理念更好,我们应该站在更高一个维度去思考,孩子在我们眼中的定位是什么?从人的本性来讲,孩子是我们自身生命的延伸产物,我们中国很多人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讲究长幼之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人受基因和文化的思想限制,我们不应该将孩子仅仅定位为生命的延伸产物,也不是自己的产品或要一直控制的对象。我们思考问题需要跳出现有思维禁锢,超脱这种文化限制去思考,孩子更像家里的一位的同屋室友,并且会陪我们走过人生里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我们会给予其关键的帮助,但是彼此之间是两个平等的独立人格的人。

2、 如何陪伴孩子?

站在传统文化之外看孩子教育才知道原来确实错了

确立了孩子在我们眼中的定位,脱离文化限制,更客观的看我们应该如何陪伴,那就是给予认知世界的能力,给予生存的能力,从学习方面说是给予学习方法和思维,营造学习的氛围,引导学习习惯。古人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不要只直接给予他想要的知识,而是教以方法和思维,使其具有能够获得知识的能力,如果不能给予知识的学习方法,也要给与为人处事的方式,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保姆式的居高临下的家长式教育方式。我们多以身作则,孩子学习时,自己也在学习甚至比孩子学习时间还长,孩子才能耳濡目染,认为人就应该这样。潜意识的培养,周围的环境影响对孩子更重要。除了两个极端,大部分孩子学习是需要引导的,有的家长说自己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教育不能只靠自觉,那是推卸责任,没有以身作则过程的因,只要心中那个完美的果。孩子不会知识时先教方法,在家中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的家长天天考生字,考单词不会就批评,因为你的居高临下,孩子的自信、自尊都在受影响。

站在传统文化之外看孩子教育才知道原来确实错了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工作都在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而往往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学习时间最长的阶段是在工作以后,孩子上中学想学了想努力了,当初小学的那点知识学习时间可以忽略不记,如果具备方法和思维习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在关键时刻帮一把,给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相比学会一个知识点,思维更重要,认识更重要,如果教孩子习惯而未养成,重引导和方法而非只告诉她什么是对什么错,他会觉得你在说教,加上孩子对父母长期啰嗦的抵触,青春期的叛逆,学习的压力都会让你说的话变成空气而已。你教孩子不要玩游戏,不是只告诉她要学习不能玩,人的大脑抑制一个感兴趣的事是大脑外层神经控制,这部分神经孩子到了中学才发育成熟,很多成年人都控制不了,成年人看抖音被后台的算法所吸引每天抱着手机不放,成年人如此,何况小孩子。人说少不更事,懂事有早有晚,不强求。她儿时看过你的努力陪伴,看过你经常和她交流的思维方式,看到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遵循规律,顺其自然。学习不见得就是学习考试,也可以学习艺术、也可以学习为人处世、也可以学习吃苦。农民靠吃体力的苦生存,工程师靠技术生存,销售靠情商和市场生存,企业家靠资源和格局生存。

三、站在文化之外看教育的因果。

站在传统文化之外看孩子教育才知道原来确实错了

在文化范围思考,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道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唯心主义认为道是宇宙、精神的本源。我觉得应该站在唯物和唯心之外看问题,站在道、神、佛之外去看问题,是站在之外不是之上,我对道、神、佛无轻蔑、不敬之意,我本充满敬意,但无慧根,站在外面看世界更好。把中国和西方的历史文化融合后,去考虑为什么出现进化论的西方,如今美国总统就职的时候,还要手按圣经并宣读自己的誓言,誓言这样的唯心主义产物却能和科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过重的唯物主义促进下,人们做事会心无畏惧,不记后果。借用《遥远的救世主》中高人自嘲的一句话'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祸福,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我们虽不是后山人,但努力做个明白人。人有了现在的因,能种下什么果,只有天知道。如果要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一下,那就像刘慈欣写的《三体》,没有到达那个维度永远不知道什么是降维打击,升高一个维度思考才知道,我们认知我们的三维世界到底是什么。科学家猜想将维度从0维奇点直到假设为11个维度。数学上对奇点概念在高等数学的复变函数中也有提到。

站在传统文化之外看孩子教育才知道原来确实错了

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我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因果,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站在传统文化之外看孩子教育才知道原来确实错了

孩子教育也有轻重之道,要有重我们力所能及在孩子人生道路上去指引的因,轻遵循事物的普遍规律后而得到的果。超脱我们周围普遍所认知的文化去遵循事务规律,而不是遵循文化的规律,不是遵循人性的规律。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谁不甜?不甜的不只是你,还有孩子。

对于教育理念我观点是四个字'大爱不爱',大爱遵从规律,教授方法,培养思维对孩子有利的爱,不爱不是放任不管,是指不溺爱、不控制的爱、不按照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