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诸葛亮成不了大事?知识分子的通病。

 干嘛播客 2020-07-08

欢迎收听我们白话文的公开课。

今天我们讲一讲豁出去的勇气,

成大事者不纠结。

当年一战之后,

欧洲进入了一个绥靖政策时期,

张伯伦一直绥靖,

希特勒步步紧逼,

最后议会选举,

张伯伦下台,

丘吉尔上台。

当天在议会上,

丘吉尔就指着张桌子对张伯伦的继任者说:这个人已经不敢来了

我不顶这个锅,

但是我能带着英国勇敢向前。

丘吉尔当年就是豁出去勇敢干了这么一件事

而当战争胜利之时,

也就是他被选下台之时。

丘吉尔的出身非常好,

是贵族出身。

但是他是贵族里面的异类,

年轻就爱打架,

也是一个混小子。

而就是因为他这种混不吝,

再加上参加过战争,

所以

他对战争是有经验的。

而且他不怕事儿,

不怕任何的冲突。

所以在丘吉尔的那部电影里面,

大家可以看到那个经典的场景:丘吉尔站在那里面对着议会的人,

他说这个锅我不顶。

他不会为了人际上的和谐,

去出卖自己对于事物的信仰。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这才是丘吉尔赢得世界尊重的地方。

在一个绥靖政策盛行的英国,

出现了这么一个伟大的首相。

我们再说一下英特尔的处理器风波。

其实一家企业能够转型是非常困难的,

而英特尔这一战实际上也是企业转型史上非常牛逼的一战。

我们在《脑洞大开》专栏里面曾经聊过这个故事。

当年英特尔董事会开会,

安迪.格鲁夫就问大家:如果现在董事会把大家都开除了,

那下一任继任者会怎么干?

还不如那我们就把我们原来的存储器业务关掉,全力去做处理器业务。

但是董事会里的人都反对,

可当大家走出董事会去问供应商,

去问员工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已经改变了,

八家工厂只有一家在做存储器!

所以有句很经典的话就是:

公司倒闭,

董事长和CEO是最后知道的人。

他们去问员工,

员工说,

你们现在才知道存储器已经做不下去了,

我们早就知道了。

问供应商,

供应商说,

我们早就定了日本人的存储器了,

你这个存储器又贵又难用。

所以英特尔自己都觉得这个是不可能的情况下,

外界已经告诉他们,

我们都已经不用你们你们家的存储器了。

那英特尔就只能拼命去发力处理器业务了。

而英特尔的“intel inside”也就是从那以后开始的。

如果他们当年不壮士断腕去干这么一件事,

英特尔也就没有现在的荣耀。

但是现在到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像现在的德州仪器,联发科,

又站到了时代的风口。

英特尔的处理器毕竟不是手机主用芯片,

反倒是新的厂家出现了

当你当年壮士断腕的时候,

你现在还能不能壮士断腕?

其实这也就像当年刘邦说的,

分我一杯羹。

权谋者有一种特点就是有一种不怕冲突的勇气。

当项羽带着军队包围在城外说,

你爹我给你煮了,你要不要投降?

刘邦说,

我和你结拜过,我爹就是你爹,

你到时候记得煮完以后分我一杯羹!

这就是成大事者不纠结的勇气。

最近热播的军师联盟里面,

司马懿面对他爹他不救,

面对他儿子被包围的时候,

别人都说去救他,司马懿也不救。

有人就骂他,你这么狠,

你儿子都不救,

你爹都不救,

你的眼里就只有这个事!

你看成大事者不纠结。

刘邦在跑的时候把儿子都往外扔,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什么叫小节?

小节就是当你面对司马懿一样的场景下面,

你到底是要保儿子还是要保自己的名声?

其实这两者都不用保,

保的是对这个事情的判断,

其实成不成一眼就能看出来。

已经被包围了,

你去也是送死。

你儿子有命,

他就能跑出来,

你儿子没命,

他就跑不出来。

所以很多的问题你从一个很世俗的角度或感性去看,

这个人太恶心了,

连自己的儿子都扔。

但是至少他儿子有他儿子的命,

如果不把他从车上扔下去搞不好就一块儿死了,扔下去可能还会留下一条血脉!

这时候反过来想项羽就优柔寡断了。

在范增的计划下,

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刘邦这个人绝对不能放!

但到最后范增只能说竖子不能与谋!

我觉得虽然你到了一定的年纪,

但是还是要保持初心。

什么叫初心,

就是学习力和判断力。

范增是个智者,

我给你建议,

你可以不听从,

但是你必须要做判断,

不能不做判断。

你放还是不放,

含糊其辞,

第一刘邦不会领你的情;

第二你不做决定,

相当于结了一个大怨。

这个大怨就是你的属下要杀我,

这肯定是你的意图

反正这梁子结都结了,

要么一刀把刘邦咔嚓了,

要么今天就把他给放了,

你就认这个栽。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优柔寡断是最麻烦的

你如果想成大事,

但又被小节所拘,

那我劝你还是回家,

好好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算了。

历史人物很多时候有他很客观的方面,

也能从中抽出一条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成大事者是以事情为导向的。

这个事成不成,

事成了我顺便成;

这个事如果不成,

我用感情,用情理,

用各种东西都没用,

都是虚的。

所以从司马马师被围,

司马懿不去救,

能看出来当你想成就大业的时候,

儿女私情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从对事情判断的角度来讲,

不救才是最好的选择。

与我有利,与我儿子更有利,

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如果去救了,

既有私情混在里面,

又可能全军覆没,

最后可能是双输的结果。

成年人只考虑利弊,

利弊是什么?

就是这个事成和不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