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上,想混得好又留美名很难?

 干嘛播客 2020-07-08

今天我们要讲讲如何在职场中,既混的好又留有美名。

今天的故事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有两位丞相,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刘伯温,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两个人也各有特点。李善长初见朱元璋时,已年近40,当时朱元璋才20几岁,朱元璋问:如今乱世,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我平定天下吗?

李善长回答: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峰起,有如秦末乱世,你应该向刘邦学习三点: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刘邦凭借着三点,用了五年时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只要您能够效仿刘邦,将来也一定能够成就帝王之业。这段对话对于朱元璋来说,犹如三国中诸葛亮的隆中对。后来朱元璋也一直很器重李善长,给李善长封侯拜相,同时赐给他三张丹书铁券。

再来说说刘伯温,刘伯温早年也是个神童,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但在政治生涯上,也是才华横溢,但刘伯温有个特点,就是为人特别刚正不阿,所以早期刘伯温三次做官又三次辞官,后来刘伯温被请到朱元璋麾下,当时三路起义军:小林王、张士诚、陈友谅呈三足鼎立之势,而朱元璋当时是追随小林王的,当时刘伯温就提议朱元璋,自立门户,不要去迎接小林王,让张士诚与小林王打仗的时候把小林王除掉,这样就师出有名可以去攻打张士诚。朱元璋没有听取他的谏言,然而在迎接韩林儿的途中,韩林儿意外身亡,朱元璋背上了弑君的名声,不得不自立门户,但从此朱元璋就很相信刘伯温的战略眼光,而且确实,后面朱元璋是屡战屡胜。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左右丞相的关系固然不好,而且皇帝也希望他们关系不好,从而两方势力可以互相牵制。后来李善长因病辞官之后,刘伯温向皇帝举荐丞相,三个候选人中,刘伯温最不推荐胡维庸,他给胡维庸的评价是,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但在李善长的举荐之下,胡维庸成功担任丞相之职,两年之后,刘伯温病故,胡维庸当了多年的独相。

刘伯温这种人秉公办事,而且铁面无私,容易得罪人,而胡庸处事圆滑,善于为皇帝‘分忧’,皇帝不能有骂名,所以有些事得由别人来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场上的忠奸之分,但在官场上混就是这样,要站在奸臣这一边才能快速升官,而一旦站上了高位,想要办点实事,就要站到忠臣这一边,因为忠臣这一边,容易留下好名声,比较容易干出点事儿。

在官场中,一定要能看清当前的状况,像张居正,该隐忍时隐忍,该发力时发力,大家都听过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你作为一个良弓就要见好就收,不然像李善长,放不下权利的诱惑,就算你有再多的丹书铁券也抵不过抄家灭族的命运。

职场同理,升迁快的人一定是既能办事又很圆滑的,参不透老板的意图,处不好同事关系,就算事儿办的再漂亮,也很难升迁,而升迁之后真正想要在职场上留下美名,则需要踏踏实实办几件漂亮的事儿了。理清当前的职场脉络,该努力的时候努力,该混关系的时候混关系,该蛰伏的时候蛰伏,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方能长久。

作者:文博

文案:Holly

编辑:里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