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茶香飘万里 2020-07-08
文/林英明

考察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不能不将一些闽南传统古建筑以及华侨“番客厝”纳入视野,因为建于这一时段的闽南传统建筑,其内部构造的门廊庭柱所配置的匾额题刻,内容和形式颇为丰富多彩,构成一种值得关注和玩味的书法现象。

泉州一带民众“下南洋”者相沿成习,由来已久,其中尤以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地为多。据明代许孚远的《东西洋考》云:“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其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作,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泉州旅居海外的“番客”有一习俗,一旦在外拼搏有成,略有积蓄,便思回乡“起大厝”,以期光宗耀祖,庇荫子孙。他们一般都将这些“大厝”当作其奋斗一生的结晶,不惜工力精雕细琢,营建得美轮美奂。因此,在闽南一大批集纳清末民初最好工艺水平的传统建筑应运而生。

这些建筑多数为闽南红砖古大厝的格局,也有的为中西合璧,融合了西洋建筑风格特色的“蕃客楼”。或许是沿袭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习惯格式,凡属建筑规模较大的厝、堂、园林,房主人总会延请一些社会名流、书画名家予以题咏,并将墨迹镌刻其上,形式或楹联,或匾额,或中堂斗方,内容也多为“诗书传家”、“积善余庆”之类的诗词名句、治家格言,故而诗书画麇集一堂,蔚然大观,一处建筑也就成为一个可供观摩鉴赏的书画文化园廊。

在这其中,位于南安官桥镇漳里村的蔡氏古民居和位于晋江东石镇檗谷村的古檗山庄书法题刻较为集中,规模特色也较为鲜明。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蔡氏古民居

这是一个古民居建筑群,约兴建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公元1839年—1911年)期间。蔡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南安官桥镇漳里村,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书法题词。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古民居正厅上方悬挂的是房主人蔡资深画像,蔡资深是旅菲商人,他在菲律宾经商事业有成,又热心公益事业,被推举为华人领袖。1905年,浙江、安徽、江苏发生水灾,他捐银万两,赈济灾区,被清朝诰封为资政大夫。他也曾支持菲律宾一位将军竞选总统成功,所以他同时还是菲律宾第一届国会议员。雄厚的财力,是蔡宅得以建成此一建筑群的经济基础,而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其建筑规模与等级超越一般规制的政治依托。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内外保存着大量的书法文字。其载体有石刻、砖雕、木漆等,内容有家训格言、景物楹联、名人警句;书体则篆、隶、行、楷、草,一应俱全;书写者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到举人及社会名流其中不乏名家手笔。虽历经岁月的风霜,有些字迹已斑驳难辩,但却依然让人透过历史的沧桑感受彼时文化的气度和风雅。走进古民居,品读这些书法,犹如走进了历史文化的大观园。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传统的闽南古民居的大门,由门槛、门斗、门钹、门神、诗书、石雕等组成,精思妙构浑然一体,既可见建筑艺术的精巧,又含寓着精当的文化寄托。“莆阳世胄”、“荔谱传家”等文字经常出现在宅第的大门匾额上,书法大多是楷书或行楷,由书法功底深厚的名贤题写,庄重严谨。这些题字记载着其家族的由来,体现了主人追本溯源、不忘先祖的情感。在启昌厝正立面的外墙上,有一幅用砖条拼接的对联:“锦亭衍派,荔谱传家”,线条以方代圆,结字屈曲于方格之内,风格有点类似于缪篆,体现了建筑和书法的有趣组合,这也可见出当年建筑工匠的智慧和水平。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忠厚传家绵祖德,诗书继世贻孙谋”。蔡资深崇尚孔孟之道,深得儒家教义。他在晚年深知纵有千万家业,终有坐吃山空之日,唯有教育后代,立业做人,方是长久之计。他从切身体验中感受到“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认为“唯有教育好子孙后代,整个家族才会长盛不衰。”于是在这建筑群中他又兴建了一座布局完整的三进书轩——醉经堂,以作为家族的私塾,并请来了当时泉州著名的塾师来任教。至今,醉经堂内的厅壁及木隔扇上仍保留着当时一些塾师留下的劝学名言。有清末进士吴增、黄抟扶、黄谋烈,也有台湾进士蔡寿星、施士洁、施之东等人的书迹。“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纷;精则至意得,纯则成功多”,塾师的谆谆教诲,历历在目。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忠孝廉节”砖雕

醉经堂门廊两侧额书有“弄月、吟风”,下面是粗犷古朴的砖雕,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左边是三国演义中的孔明献空城计,右边是三英战吕布,情节生动,形象逼真。书轩室内装饰精美,门厅两侧是彩画山水与名人题词。精选历代家训格言,延请名家书写,或刻于石,或雕于木,或悬于厅堂,或张于门扉。中厅两侧木隔窗,能看出四幅用小木条拼接的篆字:左边是“华堂甲第、秀阁金屏”,右边是“椿萱并秀、兰桂齐芳”,建筑装饰构思极为别致。

梳妆楼是蔡氏古民居最具经典的宅第。位于德棣厝东北角,又称小姐楼。据传,蔡资深的侄子蔡世添与晋江状元吴鲁的千金吴明珠有婚约,蔡家特地为状元家的千金赶建一座梳妆楼。可在大婚前夕,吴明珠意外身亡,临终前曾嘱自己的妹妹吴宝珠代己完婚。可是祸不单行,婚后没多久,蔡世添却又染病身亡,吴宝珠18岁就成了寡妇,自此终身不出小楼一步。可谓佳人薄命,令人吁嘘。“深深甲第幽香远,万种风情欲状难”。无声的楼阁,仿佛还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梳妆楼留存的书法也最为精彩,有清末状元吴鲁所题的“妙几其征,离形得似,是有真宰,积健为雄”行楷书,笔墨沉实,韵致清逸;有江苏状元陆润庠所题“道备一宗,通经用大,文起八代,原道辞高”行书,其书气格洞达,高华朗润,可谓为这一小楼增添些许光彩。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古民居厅堂书法“唐张公艺”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为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子孙作样看”。这首诗出现在建筑群不同的宅第,就是表达了主人期望兄弟子侄和睦相处的心迹。在蔡浅别馆上有清光绪举人吴拱震(名序秋,号省斋)所写的《稚子四箴》;在启昌厝大厅隔扇有“遵道德,礼仪明;存孝悌,惟明伦;积善家,家道成”的警句;在德梯厝,则有清道光进士庄俊元所书“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书法俊逸遒美。这些家训格言书法的书体多样,分布于整个古民居的厅堂、墙壁,门扇等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同时寄托着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从中可看出宅第主人宽广的家国胸襟。

  古檗山庄

古檗山庄位于东石镇檗谷村东北,约建于清末民初年间公元1916年-1918年),系旅菲华侨黄秀烺耗资25万两银圆所建的豪华山庄墓园,占地1.7万平方米。庄园围墙成四方圆角形,坐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依次为进门、坊门、半月池及黄秀烺家族墓10座,四周则建有5座称为“景行”、“瞻远山居”、“景庵”、“檗荫楼”、“息庐”的中西混合式建筑。这个山庄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檗荫楼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瞻远山居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该山庄之所以吸引众多游客,是因其内部那几座风格独特的建筑,以及庄园里的许多名人书法石刻。山庄的主人黄秀烺,生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幼年失怙恃,后南渡菲律宾谋生。他克勤克俭,奋力打拼,终有所积累,于40岁时携资归乡。先居住于鼓浪屿,但却情系故土,酝酿在故乡兴筑墓园。他在亲书的《题咏集》中抒发了建此墓园的初衷:“异日百岁之后,归骨于此,吾子孙祭于斯,奠于斯,绵绵延延,守而不失。”他1925年病逝于鼓浪屿,后人遵嘱归葬,遂其夙愿。黄秀烺平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交游甚广。他虽不是学界中人,但平日敬重嗜好文墨,曾捐资修葺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又捐得“中宪大夫”,因而与学界亦颇多交往。在营建古檗山庄时他就曾函请海内外名流和当时的书法名家,为其各处建筑题咏,足见他的谋虑深远与良苦用心。据不完全统计,山庄现存题咏石刻有楹联11副、匾额9方、古檗山庄全景图1方及民国六年晋江公署立碑记1方,还有各处诗、词、联、跋、赞、题记等178方。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走进山门便见“黄氏檗庄”的四字楷书匾额,此为清光绪年间状元,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张謇的手笔。柱联“仰峙吴山俯环石井,远承檗谷近接松庵”,则为前清武状元,辛亥革命后曾任福建护军使的黄培松所书。庄门一处即集当时一朝的文、武两状元为其书题,可见此一山庄的营建气派与独具匠心。

山庄正大门匾额“古檗山庄”四个大字,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的师傅、书法家陈宝琛亲手题写。墓庭北面的“檗荫楼”为双层楼,半圆窗门、深阔台廊、类似罗马建筑风格,堂内悬有其时的大总统黎元洪题于民国五年九月的“急公好义”镏金石刻匾额。墓庭西面是“景庵”,庵体高瘦,庵顶建有多角形锥盖,其状又似蒙古包,像是汉蒙建筑合体。庵内建一高座,原安置园主黄秀烺铜像,据说铜像原着当时日本裕仁天皇所赐大和服装,两眼各镶一金刚钻,闪闪发光,现铜像已失。正堂悬有“热心公益”匾,并刊有“荣典之玺”的图章,也是黎元洪民国五年十二月所题,一年内连得大总统两次褒匾,可见园主人当时政商关系的炙手可热。园东面的“息庐”为一中式瓴瓦小屋,而西南边建有“瞻远山居”洋式平屋一列,又类似阿拉伯建筑式样,但庭前廊柱却用中国传统风格搭配,这种营建特色,颇可见出主人兼容并蓄的用心。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郑孝胥题诗碑刻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日本侯爵大隈重信题字碑刻

山庄最值得玩赏和品鉴的地方,是“瞻远山居”与“景庵”四壁所装嵌的近代名人题咏石刻,计190余方,所涉书家达180人之多。这些石质碑刻均采用长约45厘米、宽30厘米的黑页岩雕成,琳琅满目。所刻类型分为序、记、铭、赞、诗、词、跋、联等,诸碑均出自清末民初之际的名家硕彦手笔,一些题咏,颇值得玩味。如有“同光体”诗家之称的郑孝胥,所题“古檗山庄图”诗云:“南方若信堪舆说,贤者尤为习俗移。族葬居然行古法,古人可作不吾欺。昭穆成行胜聚居,慎终追远意何如。徵题编作山庄集,便抵伊川说葬书。”其书法苍劲朴茂,自成一格。时称“七君子”之一的黄炎培则题:“唾弃形家说,清森檗荫楼。生原敦孝悌,死亦共春秋。大地群阳战,仁心旅骨收。使君重风义,家国泪横流。”其行楷书写得隽逸潇洒,豪气横溢。而梅兰芳则用楷书题写匾额“禀灵毓德”,写得端庄秀丽、颇具神韵。此外,还有一些题咏的诗句写得十分精妙,如“宋家帝姓凡三易,不及闽南古檗庄。”“若缘礼失求诸野,只向温陵问姓黄……”句法生动含蓄,意蕴雋永。

走进蔡氏古民居与古檗山庄,品读清末民初的泉州书法

这些题咏者中单数得出的名人就有康有为、梁启超、郑孝胥、章太炎、唐绍仪、江春霖、林纾和黄炎培、梅兰芳、吴昌硕、谭延闿、孙宝琦、朱祖谋、汪精卫等,另外还有泉州其时的地方名士如林骚、曾遒、龚显鹤、黄搏扶、吴曾以及陈棨仁兄弟陈棨伦等多人的墨迹,日本天皇及外务大臣等的手迹也间缀其中。可谓一园之内名家济济,笔墨风格,异彩纷呈;真草篆隶,诸体兼备;颜欧柳虞,各领风骚;而书作的署刻印章又多自树一格,真乃为集书法金石艺术于一室,堪称作一处近代书法文化的大观园。

虽历经百年的风霜,庄园内有的题刻已渐显斑驳脱落,2002年山庄进行全面整修,根据馆藏资料修旧如旧,特地到徽州购买黑页岩,请当地手工雕刻匠修复,并修补破损建筑和绿化改造。作为一处文化旅游精品胜地,古檗山庄确实值得细加玩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