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作为一个普通的士大夫,张文规算是个有心计、有个性的官员,不仅直接跟阎王爷讨价还价,还跟判官插科打诨,感觉像是在人世间一样;虽然看到阎王给他判多活12年,但还想亲口听阎王爷这样确认,这很能代表中国人的心性。 【原文】(续昨天……) 则见文书自帘出,降付卫者,引吾至所司。遥见吴邈荷校于帘下,而朱圭、张运立其傍。吾借书欲观,卫者不可。曰:‘至司则见矣。’指司吏曰:‘此濮州举人也,行己正直,明法不第,故死得主判于此。’至司,揖吏问所判。吏出示,纸尾有添一纪三字。吾佯为不晓,以问吏。吏曰:‘子宿学老儒,岂不晓其义乎?一纪者,十二年也。子有雪活十人之功,故王以是报子,此人间希有事也。适在王所,闻子应对,王甚喜。夫上帝好生而恶杀,《经》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又云:“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凡引此类数十端,不能尽记。’吾从容谓之曰:‘公本贯濮州邪?’吏愕曰:‘何以知之?’吾笑曰:‘平生闻濮州大钟,果有之乎?’【原注:京师人戏语有濮州钟】吏作色曰:‘此非戏所,勿轻言。’ 复引出,至殿下,叩帘奏讫,吏举手令退。吾又前白曰:‘适蒙判增一纪,今六十七矣,计其所增,当至七十九。然先父寿止七十八,岂有人子而寿过其父乎?’王曰:‘不然。人寿短长,系乎所修,父子虽亲,不必同也。’遂拜谢而出。 〖见〗廊下一大门,守卫严密,吏曰:‘都狱门也。其间各有狱,凡贪淫、杀害、严刑酷法、谮谗忠良、毁败善类,不问贵贱久近,俱受罪于此。’欲入观,不可。望〖见〗门内一僧持磐,吏曰:‘导冥和尚也。凡人魂魄皆此僧导引。’廊上有栏楯,如州县所谓沙子者。其间囚亦多,一女子年十七八,呼曰:‘闻官人得归抚州,烦为白知州许朝散云,十二娘至今未得生天,愿营功果救拔我,朝散将来亦解保举官人。’吾默思,许守今年举状已尽,安能及我? 俄闻传呼张文规与罪人通语言,驱至王所。王问焉,以实告。王曰:‘能为言之,理无所碍,彼此当有利益。’吾遂行。恐忘女子之言,又至司,就吏借笔,书十二字于臂。急趋出,见元追者,引登舟。行至一城,乃南雄州也。有黄衣来报,方提举已死,追至此。盖英守方希觉者,见提举江西常平。吾犹意其在英时不保奏鞫狱事,走卒妄言悦我以求利。诘其所在,曰在某所,往求之,不见。复登舟,即抵岸,送者推出船,遂寤。视臂间十二字,隐隐若存。” 时病已经月,腰胯间肉坏见骨。善医者以水银粉傅之,肌肉立生。许朝散者,临川守许中复也。十二娘者,乃其兄之女。闻其事,为诵佛书,饭僧荐之。而方希觉者,以文规甦后始死,盖气未绝时,精爽已逝矣。 文规在告几百日,漕司以为不胜任,檄郡守体量,将罢之。许守具事实保明,言病愈,已堪厘务,乃悟女子所谓保举,及王言彼此利益之说。后有客自英来云:“市楼果为火所毁。” 明年,文规以通直郎致仕。至大观二年,年七十八,梦一羽衣来云:“向增寿一纪,今数足矣。阴君以公在英州尝权司法,断妇人曹氏斩罪,降作绞刑,又添半纪。”文规寤而思之,曹氏者,本罪当斩,欲全其首领,故以处死定断。既去官,刑部駮问,以为失出,偶事在赦前,又曹氏已死,无所追正,但索印纸批书而已。 至政和四年乃卒,年八十三。考其再生及梦,凡增一纪有半,当得十八年,而只十六年者,盖自生还之岁,至得梦时,首尾为一纪,又自梦岁至终年为半纪云。【临川人吴可尝作传,文规之孙平传之。】 【白话语音文字版】 “我见到有人从帘子后面出来,手里捧着阎王的判决书交到侍卫手里,侍卫把我带到了一处办事机构,到那以后,我远远看到那个吴邈扛着的枷锁站在帘子下边,旁边还站着朱圭、张运两人。我惦记这判决书到底给我怎么判的,就问官吏:‘能不能把这判决书给我看看?’官吏说不行,只能到了那个衙门你才能见到。” “我们来到那座办事机构,那里也有一个负责的判官,带着我来的侍卫指着这判官说:‘他是濮州(现在山东和河南的一块地区,河南濮阳的一部分)举人,活着的时候,行得正,走得端,非常清楚律法,所以去世后得到判官的职位,他负责这里。’我给那个判官鞠躬作揖,我想知道那判决书里面都有什么内容。判官拿过来看,他不让我看到全部,我只见到判决书后面部分有三个字:添一纪。我当时佯装不知,就问判官那是什么意思?判官说:‘你是个宿学老儒,连这个都不知道吗?添一纪就是多活12年,你因为救活十个人有功劳,所以阎王爷以这个来报答你,这可是人间很稀有的事情啊!刚才在阎王那地方,我听到你跟阎王的对话了,他是很高兴的,因为什么呢?上天有好生之德。厌恶杀戮,曾经有一句话你听说过吗?这是《尚书》里边儿的话,叫【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意为:遇到一个疑难案件,宁肯不依常理判决,也不能错杀无辜,生命是宝贵的,错杀无辜,罪过太大。)另外,好生之德也是顺应民心本意的。’” “这位濮州举人(判官)估计活着的时候也是饱学之士,他引经据典跟我说了很多,但我当时记不下来这么多。我因为知道他是濮州人,就问他:‘您老家是濮州的吗?’他很惊鄂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开玩笑地跟他说:‘我总听说濮州大钟,有这事儿没有?’(洪迈原文有个注解,说当时京师人开玩笑就说【濮州钟】——是说濮州人说话嗓门大吗?)判官听我这么说很生气地说:‘这地方可不是开玩笑的!’” “我在这里办完了手续,有人把我又带回到阎王殿,我继续向上叩头,禀告说手续完成。上面的官吏一挥手,说:‘行了!让他走吧!’但我没走,感觉还有事要向阎王爷禀报:‘大王,您判我增寿命12年,我今年是67岁,如果这么算下来呢,我应该活到79岁,但是我父亲只活到了78岁。我这当儿子怎么能比爸爸活的时间长呢?’阎王爷听我提出这个问题,就耐心解答:‘不是这么说的,人的寿命长短跟他自己的修为有关,虽然你们父子至亲,不可能因为这个事情,约定你们彼此的年龄。’得到明确延寿信息后,我当然磕头感谢,这就出来啦!” “出来以后,我看到那回廊底下有个大门,同样是一帮卫士严密保护,旁边跟着我的官吏就对我说:‘那就是地狱的门,里面还有很多小监狱,只要是贪淫、杀害、严刑酷法、陷害忠良,专门欺负、毁坏好人的人,不问贵贱远近,最终都要押到这儿受罪。’我当时就想进去看,官吏说不让去,我看那个门里有个僧人,他拿着罄(寺庙法器),官吏说他就是‘导冥和尚’。凡人去世后的魂魄都要由他引导进来;我还看到回廊上有栏杆一样的建筑,类似于一般州县衙门里的“沙子”(可能是一种临时监狱)。这里边儿也有很多囚徒,有个女孩十七八岁,她看见我就跟我说:‘听说官人你要回抚州,麻烦你能否跟知州许朝散好好说一下,说十二娘到现在还没超升呢,希望他多做一些功德超度我,今后许朝散还能保举您呢!’ “我听了这话就想,这许太守今年保举别人的名额已经用光了,他怎么可能还能保举我呢?我正琢磨这事儿,忽听旁边官吏说道:‘张文规在跟罪人说话呢!’马上我就被带回到阎王那里,阎王问我怎么回事?我以实相告,阎王就说:‘如果你能替这个女孩传个话也可以。没太大的妨碍,对你们彼此还都有利益,你走吧!’我怕忘了女孩跟我说的话,又赶紧回到刚才那判官的地方,借支笔写了‘十二’两个字在手臂上。” “这时候,原来把我带到阴曹地府的那个官吏带着我就登上了一艘船。船行到一个城市,一看是南雄州(广东),这地方距离英州不远。此时一个黄衣人过来报说方提举(方希觉)已经死了,而且已被追到阴曹地府,我知道他从英州太守的位置上转到提举江西常平(官名),我以为这小士卒这么跟我说,是想取悦于我,从我这里得点好处,因为知道我要被放还阳,我就问:‘你说方提举死了,他人在哪儿呢?我过去见一下行不行?’士卒告诉了我地址,于是我过去求见,但人家不让见,看来那士卒没说谎话。后来我又登上船,船行到岸边,刚送我的人一下把我推出船,我就醒了,我看手臂上写的‘十二’两个字还隐约在呢。” 醒来后的张文规已经卧床一个月了,腰胯之间的肉全都腐烂了,都能看见骨头。家人找了一个好医生,他用水银粉铺在腐肉上,后来那些肌肉都重新长好了。现实生活中,张文规的顶头上司就是临川太守许中复(许朝散),那个十二娘是许中复哥哥的女儿,他听张文规说了这个事情,赶紧给侄女做佛事,诵佛经、斋请僧人。原来的英州太守方希觉在张文规复活以后才去世,由此可知,张文规在阴曹地方的时候,方希觉虽然还没死,但精气神儿已经没有了,已经去阴曹地府报到了。 张文规病了这么长时间,相当于请了好几百天的假,上封追查下来,认为他已经不胜任这工作了,这就要罢免张文规,而且批文已经下来了。但是张文规的上司许中复给做了一个事实说明,并担保张文规,说他虽然得病了,但现在好了,已经能够正常工作了。此时,张文规才明白,那十二娘所说许中复举荐的话,以及阎王爷所说你们能够彼此利益的话,原来指的是这件事儿。后来有个客人从英州来了,说英州市面儿那个酒楼确实被火焚毁了,张文规当时在临川做县丞,临川和英州之间距离很远,他是神识来到了英州。 第二年,张文规以通直郎(从六品)的官职退休。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张文规78岁,他梦到一个“羽人”来跟他说:“以前阎王爷不是给你增寿一纪吗?”现在年数已到,但是阴曹地府的官员因为你在英州当司理参军时,曾经判过一个妇人曹氏案子,她本来应该问斩,但是你给她判了绞刑,因为这个事,再给你添寿半纪(多活六年)。张文规睡醒了以后回忆那案子,那姓曹的女人确实该问斩,但他心里有个仁慈的念头,想给她留个全尸,于是就给他判成了绞刑,后来他离职,刑部还盘问过此事,但当时有个天下大赦,又加上曹氏已经死了,所以刑部也没再追查,只是把当时的卷宗都拿走了。 到了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张文规终于去世,终年83岁,现在回看他再生这件事以及当时的梦,他总共增加了一纪半的寿命,应该是18年,但实际上,他只多活了16年,洪迈这样算:估计从他生病那年起算,再到第二次做梦那年,首尾都算在内;然后又做梦这年和去世那年头尾也都算上了。有一个临川人吴可曾经给张文规做过传,张文规的孙子张平出版传播过这个事情。 【祥宏评】:这是士大夫张文规一个入冥的详细经历,他算是个有心计、有个性的官员,直接跟阎王爷讨价还价,这算是比较少见的;他跟判官和阎王爷都对答如流,就像是在人世间一样;他虽然看到阎王给他判多活12年,但他还想亲口听到阎王爷这样说。这是有意思的。《张文规》这个故事很能代表中国人的心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