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是一起僧人成功超度“猴灵”的故事,当初一只猕猴活着的时候被人抓住便做成塑像,成为一个“护山林神”,她的冤屈无处发泄便祸害当地百姓,宗演和尚用梵语的大悲咒让猴妖成功升天,还是挺有水平。 【原文】 福州永福县能仁寺护山林神,乃生缚猕猴,以泥裹塑,谓之猴王。岁月滋久,遂为居民妖祟。 寺当福泉南剑兴化四郡界,村俗怖闻其名。遭之者初作大寒热,渐病狂不食,缘篱升木,自投于地,往往致死,小儿被害尤甚。于是祠者益众,祭血未尝一日干也。 祭之不痊,则召巫觋,乘夜至寺前,鸣锣吹角,目曰取摄。寺众闻之,亦撞钟击鼓与相应,言助神战,邪习日甚,莫之或改。 长老宗演闻而叹曰:“汝可谓至苦。其杀汝者,既受报,而汝横淫及平人,积业转深,何时可脱!”为诵梵语大悲咒资度之,是夜独坐,见妇人人身猴足,血污左腋,下旁一小猴,腰间铁索絷两手,抱稚女再拜于前曰:“弟子猴王也,久抱沉冤之痛,今赖法力,得解脱生天,故来致谢。”复乞解小猴索,演从之,且说偈曰: 猴王久受幽沉苦.法力冥资得上天。 须信自心元是佛.灵光洞耀没中边。 听偈已,又拜而隐。 明日,启其堂,施锁三重,盖顷年曾为巫者射中左腋,以是常深闭。猴负小女如所睹,乃碎之,并部从三十余躯,亦皆乌鸢枭鸱之类所为也。投之溪流,其怪遂绝。 【白话语音文字版】 福州永福县能仁寺供着一个护山林神。它是一只猕猴,活着时候让人抓住捆上,最后用泥封起来成为一座塑像,被人叫做“猴王”。时间一长,它就开始兴妖作怪了。 这座寺庙处于福州、泉州、南剑州和兴化郡四个地区交界处,村里人都知道这猴妖厉害,被它祸害的人要么大寒要么大热,得病后渐渐处于精神病状态,不吃饭还发疯发狂;更有甚者,要么翻篱笆,要么爬树,爬上去后,自己头朝下往地下跳,这人往往就死了。被害最苦的是小孩,猴妖专门找孩子折腾。远近百姓都来祭拜这个猴王,他们上供活鸡活鸭活牲口,每天“猴王”的供台前都是血淋淋的。 有人祭拜半天,如果病不好,就找一些巫师来到寺庙前,趁着夜色,一边鸣锣,一边吹号角,大家把这活动叫“取摄”(可简单理解为活没干完再找补一下)。当寺庙里的僧人听到外边敲锣打鼓,他们也开始击鼓鸣钟,跟这些巫师相应,美其名曰帮这个“护山林神”与疾病争斗。整个场合乌烟瘴气、乱七八糟,一点都不清净。 寺庙里的长老宗演感叹事情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有一天,他跟猴妖的灵魂说话:“你这辈子太苦了,杀你的那个人应该已经得到了报应,但你的冤屈发泄出来又祸及很多无辜的人,这样一来,冤冤相报,你的罪过也越来越大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脱呢?”说完这话,宗演就开始念诵梵语的大悲咒。当天晚上,长老一个人坐在那儿,只见一个妇人走来了,她是人身猴足,左腋下滴滴哒哒流着鲜血,身后还跟着一只小猴儿,小猴儿腰间系了一根铁索,这根铁索同时捆着小猴儿的两只手。 母猴看到长老,就把小猴抱起来,给长老下拜,说:“弟子就是猴王,我的冤屈非常深,我的心也非常痛,现在凭借法师给我念诵大悲咒,我可以解脱升天了,所以到这儿来感谢您,您能否把这小猴手上的铁索给解开?”宗演过来把这铁链子松了,同时送了“猴王”一个偈子:“猴王久受幽沉苦.法力冥资得上天。须信自心元是佛.灵光洞耀没中边。”(参考性简释:你这猴王受地狱苦时间太长了,大悲咒的法力无穷,一下把你超度到天上去了,要相信每个人都有佛性,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当你处于佛的大光明藏里边,那是既没有中间也没有边界的。)猴王听完了偈子,再次感谢下拜,然后退去。 第二天,寺庙里的僧人把“护山林神”的殿堂打开,这里的三重门每道都上了锁。在最开始,有个巫师射箭击中这只猕猴的左腋下,在它还活着的时候就把它塑造成“护山林神”了,此后这殿堂就经常关着,塑像被敲碎后发现,她还真背着一只小母猴。僧人们把供台上“猴王”手下的各种飞禽三十多种一并处理砸碎,最后都扔到溪流里。从此,能仁寺就清净了。 【祥宏点评】:其实百姓得病也因这“猴妖”引起,他们的病不见好转,最终对“猴妖”只能服软;梵语就是古印度语,佛法都是从印度而来,所以宗演念诵梵语大悲咒显的比较原汁原味一些;一般说,偈子是佛家常用文体,类似于诗歌形式,但不一定押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