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平生最美的诗,短短28个字句句写佳人,但佳人却从没出场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唐代边塞诗人人才辈出,王昌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笔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等豪迈有气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是何等英雄气魄。不过,王昌龄可不是只会写这些豪情万丈的文字,他也有十分柔情的一面,比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各种题材到了他手上,都似信手拈来,经典频出。其中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不写英雄,改写佳人。更为绝妙的是,在这首诗中佳人从头到尾都未出场,却美到令人心碎。这就是那首著名的《采莲曲》。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的首句荷叶和罗裙对比,言二者颜色相近,“一色裁”蕴含意思两层。第一层,荷叶和罗裙的颜色相近,难以辨认;第二层,荷叶似乎也是被什么裁剪出来的,和罗裙相映成趣,自然的美感跃然纸上,颇有情趣。第二句接着对比,将佳人的脸庞和笑靥和荷花对比,相互映照,不知是花,还是美丽的脸庞。由于衣服颜色和荷叶相近,人的笑靥又与荷花接近,在偌大的池塘中,根本看不见有人。

可是突然之间,由静到动,诗人听到了歌声,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个绝妙的佳人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很显然,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我们都宁愿被作者欺骗,宁愿相信那个佳人无法被发现,直到她的歌声响起,才让我们恍然大悟,获得片刻的惊喜和欢愉。

这首诗之所以美的令人心醉,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只闻歌声,难见容颜的美丽少女和自然融为一体,万千的诗情画意都在自然的春光中,娟娟流淌。而一旦觉察到那曼妙的歌声,这份美又如水银泻地,一下子达到审美的峰值,妙不可言,又充满生活情绪。这样的诗情画意人生能有几回见呢?跟随者诗人的笔触,得以晤见,是何等地幸福的体验。

在这首诗里,我们能够读出一幅画,但是画面上却似乎找不到那个佳人的影子。但是她却无处不在,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全诗因此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人花难辨,人比花娇,采莲女的天真烂漫可以充分想见。不得不说,七绝圣手王昌龄名不虚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