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背夏荷】“荷叶罗裙一色裁”(王昌龄)

 zzm1008图书馆 2022-06-0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诗意生活,悦背悦美。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悦背悦美”第122期!

又是一周,在这美好的开始,我们一起来欣赏背诵一首轻快的诗歌吧!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和“七绝圣手”之美誉。

这首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一次,王昌龄独自到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到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被深深吸引,遂作《采莲曲》二首。其一为:“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中的“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很为人们称道。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对偶,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生动写出了采莲的热闹尽兴,侧面表现了采莲女的可爱,极富诗意。

图片

我们今天要欣赏背诵的是第二首。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诗歌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采莲少女,置身莲池,绿色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一样颜色,好像是上天用同一颜色的衣料裁剪出来的;粉色荷花正对着少女娇俏盛放,采莲少女粉嫩脸庞掩映其间,人花俱美。这两句描写,生动喜人,碧叶罗裙,荷花人面,颜色鲜艳,少女活泼。绿罗裙,给人一种鲜活娇俏之感,贺铸也有“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佳句。芙蓉即荷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读着这两句,你是不是感觉到:在这一池绿荷红莲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粉艳的荷花相互映衬,人面荷花相映红,都是那么美,也让人傻傻分不清了。这些美丽的采莲女子恍若就是美丽河池中的精灵,极具灵动之美。

图片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和前两句的着力描写不一样,这两句是叙事,写得很有戏剧性,表现了诗人从惊讶到恍然大悟的过程。“乱入池中看不见”,是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是杂入、混入之意。在她们混入荷花中后,忽然不见踪影了。绿色的荷叶罗裙,粉色的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诗人在伫立凝望间,产生了一种人花莫辨的惊奇与怅惘——咦,那些采莲女怎么看不见了呢?就在望而不见、疑惑怅惘之际,“闻歌始觉有人来”,莲塘中传来清越动听的歌声,于是诗人恍然大悟,那些美丽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真可谓是“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两句诗,“看不见”的疑惑怅惘,“始觉”的恍然大悟,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采莲少女,绿裙粉面其间,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诗人伫立凝望、疑惑猜想、闻歌神驰的沉醉情状。最后,只闻采莲少女清脆歌声,却不见其娇美之容,更让人回味无穷。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既美丽活泼,又极仙气灵动。

图片

我们再来朗读一遍吧!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采莲曲就是一幅美丽独特的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但诗人把美丽的采莲少女融入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中,若隐若现,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加以衬托描写,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可谓独具匠心。

天地大美不言,生活自有诗意。谢谢大家聆听今天的“悦背悦美”。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关注并转发,与更多的人用诗歌滋养心灵、丰盈人生。朋友们,让我们诗意相约,明天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