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专门为歌姬的脚写的词,被批俗气,但读完却令人肃然起敬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用“上不了台面”来形容苏轼的这首作品,估计会被不少东坡迷“训”一顿。但事实上,苏轼上不了台面的作品其实是不少的。好友张先新婚,苏轼写了首《戏赠张先》,其中那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当真是让人情何以堪。被贬黄州爱上了当地的炖猪肉,专门写下了首《猪肉赋》,其中“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一句,可谓“土得可爱”!

但这些作品与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词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首词是苏轼平生362首词作中的“俗气”之作,是一首咏足词。都知道古代流传三寸足,苏轼这首词专门为歌姬的脚而写,词的名字叫《菩萨蛮·咏足》。此词一出,苏轼是没少被批,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批此词俗气,清人沈雄在《古今词话·词品》中批其无趣。虽然如此,但这首词却值得我们为其点赞。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菩萨蛮·咏足》

北宋.苏轼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写此词时苏轼36岁,任职于杭州。古代妇女裹足就是从北宋开始,最开始这种风俗只在歌女中流行,后来慢慢的开始盛行起来,到了南宋已经十分普遍了,从此这一陋习便害苦了不少女人。苏轼这首词是文坛第一首专门咏缠足的作品,在词中苏轼毫不客气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对女子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虽然他凭一己之力无法抗拒这股潮流,但就冲他这勇气和态度就让人肃然起敬。

词的上片写小脚女子走路时的姿态,这也是大家觉得小脚好看的原因。“涂香莫惜莲承步”中的“莲承步”出自《《南史·齐纪下》,指的是女子的小脚。当年废帝东昏侯为了让潘妃高兴,凿金为莲,让她在上面行走,后来就有了“步步生莲”的说法。

“长愁罗袜凌波去”是指女子们用罗袜裹足,就像在水波上行走。后两句写的是舞姿,她们起舞如旋风,步履轻盈所到之处不留下任何踪迹。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女子之所以缠足正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美感。

词的下片写她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她们穿着宫廷贵人样式的小脚鞋,看似好看但并立两脚行走都有困难。最后苏轼以极讽刺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到底这脚要纤细到什么程度才好看呢?难道要托在手掌上来看吗?”苏轼对这种毫无道理的陋习是十分抵触的,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因为他的反对是基于对女子的同情,而并非审美上的。换言之,按当时的审美来说,苏轼也觉得小脚确实美,但他能却能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个文人,专门写了这样一首咏足词,不得不说苏轼确实是有个性的,或许这也正是他受到后世喜爱的原因吧!这首词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