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学问的那种精神最是令人感动,而且他们把学问做得也很透,还在少年时代就可以成名,唐朝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他们都在少年时代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不过对于古人来说,做学问最终的目的,那就是去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实现人生理想。所以科举也是读书人唯一的道路,只要通过科举考试,那么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将会彻底改变人生。 当然想要通过科举考试那是很难,毕竟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着过人的才华,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人生理想,不过同样有很多的诗人,他们还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这一目标,譬如中唐诗人白居易,他在17岁参加科举考试就以一首诗力压群雄,写下首经典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送别》,震惊了大唐文坛。 《赋得古原送别》这首诗也是脍炙人口,它还收录在了我们小学的课本里,只要一提起这首诗相信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那都是能够通篇背诵下来。这首诗看似写得很简练,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是我们只要深入地去理解,则是会发现通篇处处充满了诗意,同时里面的哲理也是最为深刻,草的生命很旺盛,即使是被火烧过了一遍,它也依旧还会重新生长。诗人所要表达的正是生命的顽强,以及生命的伟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白居易这首诗明明可以写四句就够了,但是他却写了八句,变成了一首五言律诗,其实这正是当时考试所出的题目,为了扣题,才有了后面的四句,为得就是让这首诗更加完整。后面的四句其实同样很经典,它情感细腻,写出了送别时的悲痛之苦,这样也使得这首诗形成了两种风格,前面的四句是赞美了顽强的生命,后面四句则是表达了离别之痛。 白居易在写下这首诗之后,立马在长安成为了名人,也使得他成为了读书人的榜样,整首诗写得很有趣,而他写这首诗时刚刚17岁,完全还是一个少年,可能现在还有很多的17岁少年,根本就不懂事,但是我们的白大诗人却是写出了这种流芳百世的名篇,成为了当时唐朝文坛最著名的诗人。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是可以学到很多,一个人只要坚持,只要努力,认认真真去做学问的话,那么一定可以实现人生理想,一定会成功。 那这首诗也是比较好理解,首联和颈联可以独立成篇,它完全是在赞美生命的伟大,通过对于草的描写,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全部融入进了里面,也就使得这四句别具一格,原野上的草生长得很旺盛,看上去很漂亮,也很壮观,不过草的生命很短暂,只不过是一个秋天而已,它就会很快枯萎。人们即使是用野火去烧,那也是永远都烧不尽,等到来年春天,有了雨水,那看似已经枯萎了的草,马上又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又会长得很旺盛。 颔联和尾联完全是为了考试,为了扣题,从而写了送别之苦,这样又是可以独立出来,远处古道两旁的草长得很旺盛,快要把古道都给淹没了,在那阳光的照耀下,芳草青青,非常的漂亮,也很是壮观。今天我又要来送别朋友,这让我们内心很是伤感,路两旁旺盛的草也感受到了我的忧愁,它们也是依依惜别。这几句尽管与前面的几句偏离了主题,可是又很连贯,从而使得这首诗更加的有诗意。 白居易的诗大部分都很简练,写得又是很唯美,这首经典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送别》,通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里面所传递出来的哲理,也是最为令人感动,我们只要能够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无论遭受了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也一定可以挺过去,这也正是此诗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