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块肉都要比它强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有专家预测,全球已经进入地震频发期。虽说这样的预测,往往并没有经过科学的严密论证,但是近些年,全球的地震次数,确实不少。我们国家的四川地区,在十几年间,就经历了多次大的地震,汶川、芦山、九寨沟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汶川大地震更是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因此,人们忍不住追问:如果地震发生之前,就能精准预测,那该能挽救多少生命。可是即便现在的地震勘测技术已经足够先进,在全国各地还设有地震局,但精准预测地震,依旧是一个难题。

对此,有人不禁要感慨:还是老祖宗厉害。这个老祖宗不是别人,正是汉代的张衡。因为众所周知,张衡曾经发明过地动仪。多年来,地动仪的照片还一直都放在教科书中。小时候,估计很多人都曾经画过。

然而,为什么不用地动仪来预测地震呢?难道是因为它太老了,功能不灵了?那为什么不造一个新的地动仪,难道是因为和木牛流马一样,造不出来了?

人们解不开心中的谜团,但是新的谜团又出现了:教科处中张衡的地动仪不见了!2017年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如此伟大的发明创造,怎么会被移除出课本呢?

直到几年前,网络上流出一篇帖子,上面直言:张衡的地动仪是伪科学,根本不可能记录地震。此帖一出,一开始是骂声一片。然而很快,大家冷静了下来。

首先,课本上的地动仪,是一个假古董!这个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古籍复原的仿品。

此外,这个地动仪,确实不能预测地震。地动仪即便在发明之初,其目的也不是为了预测地震,而是为了获知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1952年《人民画报》还详细介绍了地动仪的运行原理,惟妙惟肖地解释了地动仪的巧夺天工。虽然不能预测地震,但这也算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了。毕竟古代信息传递速度慢,有了地动仪,就能第一时间获知地震方向,可以大大利于抗震救灾,积极应对地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伟大发明的原貌,看看《后汉书》是怎么形容它的: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乃知震之所在。(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而且,据史料记载,这款地动仪曾经感受到了陇西的地震。然而,在公元138年记录了一次陇西地震后,这个地动仪就再无任何文献记载。这似乎也十分奇怪,毕竟古代中国,发生地震的次数很多,为什么不以地动仪记录呢?如果记录了,为何却只字不提呢?

因为,张衡地动仪可能真的是伪科学。地动仪不仅无法预测地震,甚至也根本不可能感知远方的地震。上世纪60年代,各国地震界的权威,都纷纷质疑张衡地动仪。1972年,日本专家关野雄科学地否定了“直立杆原理”,这几乎宣告了地动仪的科学原理的破灭,这个话曾在当时引起了众怒。

有地震专家甚至毫不客气地指出,仅以张衡地动仪模型来看,其工作原理模糊,模型简陋粗糙,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科学测量地作用。这位专家依据地科学知识,中学生都知道,就是摩擦力。地动仪模型地摩擦力,会让它地预测能力降为几乎为零。

这样地否定和质疑,似乎令人难以接受。不过,中科院的专家,中国地震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义总结了这么一句话::“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模型强!”这真是令人深思。或许,地动仪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

不过,两千年前的张衡,就能够发明出可以用于记录地震的仪器,仍然是十分伟大的。虽然用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也许地动仪并不够灵敏,甚至有许多无法克服的缺点。但是,我们依然无法苛责古人,而应该沿着古人的智慧和勇气,继续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