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武帝跟大臣吃饭闲聊,宰相回家后唉声叹气,对子孙说:要亡国了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之初,尚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每天勤于政事、孜孜求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颇有一番新朝新气象。然而,江山一旦来的很容易,皇帝们往往便不会珍惜,大概率会把它搞得不成样子,晋武帝恰好属于这类皇帝。随着江山的日渐稳固,晋武帝的惰性越来越重,对处理政事的兴趣越来越弱,对吃喝玩乐的事情则是越来越着迷。 

晋武帝画像

晋武帝是个嗜色如命的皇帝,虽然宫中有粉黛两千,但依旧感觉不满足。为此,在泰始九年(273年),晋武帝下诏挑选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子充实六宫,有隐瞒藏匿者以不敬论处,而在挑选未结束时,暂时禁止天下嫁娶。如此一来,有3000多位佳丽被纳入宫中。等到晋朝灭亡东吴后,晋武帝又把孙皓宫中的5000名美女也全部“接收”过来。如此一来,西晋的后宫数已经超过10000人!

由于宫中美女甚多,晋武帝分身乏术,常常要为晚上到哪里去就寝而发愁。最终,晋武帝想出一个“绝妙”办法,就是乘坐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就寝。这便是成语“羊车望幸”典故的来源。由此可见,晋武帝是怎样的荒唐,这样的皇帝焉能把国家治理好?

“羊车望幸”

除了沉溺女色外,晋武帝还喜欢跟大臣们吃饭闲谈,经常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在觥筹交错、笑语喧哗之中,体会“君臣同乐”的感觉。虽然贵为天子,但晋武帝在酒席宴间却毫不摆架子,每当兴起之余,便会跟群臣嬉笑取闹、闲聊家常,经常把气氛搞得相当活跃、欢快。然而,太宰(宰相)何曾看在眼里,却每每忧心忡忡,回到家中后也是不停地唉声叹气。

司马昭当年做晋王时,倾向于册立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伯父司马师为养子)为世子,但在何曾的一再劝说下,才改立司马炎。正因如此,晋武帝对何曾感恩戴德,不仅赏赐他高官显爵、奇珍异宝,而且每当宴请群臣时,必然会让他坐首席,席间还多次向他劝酒,极尽优宠之能事。所以,每当何曾带着一张苦瓜脸回府后,子孙们都深感奇怪,不知道老爷子究竟为何事苦恼。

何曾对朝政每每忧心忡忡

某次,何曾的儿子们见其父赴宴完毕回到府中后,又是一副长吁短叹、愁眉不展的模样,不禁向他询问缘由。何曾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儿子们,重重的叹了口气,然后跟他们说道:“你们有所不知,为父之所以每日唉声叹气,是在为国家的前途担忧啊。因为,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晋朝的国运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何曾的儿子们听完后大惊失色,赶紧向其父询问原因。

何曾见儿子们没有领悟自己的担忧,便向他们解释道:“你们想想看,前朝的开国之君,哪个不是宵衣旰食、孜孜求治,力求消除所有的隐患,使国家长治久安。他们绝不贪图享乐,也很害怕因为自己的疏忽,从而把国家拖入危险的境地。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莫不以国事为重,绝少跟大臣闲聊家常,谈论无关宏旨的琐碎之事。”

晋武帝经常跟大臣吃饭闲聊

何曾长叹一声,然后继续说道:“可是看看陛下,他的所作所为哪里像一个开国之君?为父每次参加宫廷宴会时,从不见他跟大臣讨论治国之道、长远规划,也从没见过他向群臣询问政治得失、民间疾苦、边境安危等事宜,反而是在席间闲聊家常,讨论琐碎小事。反观满朝文武,也从来不向陛下谈论国家大政,为父忍不住向皇上规劝几句,他们反而还怪我多事。”

何曾长叹一声,然后继续说道:“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担心陛下的江山难保,就算他本人可以终身享受太平盛世,但到了子孙那一代,恐怕就难说了。你们几个或许可以安享太平,大可不必担心。”说完,何曾又指着几个孙儿说道:“到了他们长大后,必定会遭逢乱世,能不能保全性命,就只能是交给命运了。”

晋朝士大夫家居图

何曾字颖考,常恃武帝宴,退语诸子曰:“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辈必及于乱!”见《智囊全集》。

五胡十六国形势图

何曾的忧虑没有错,正是因为晋武帝沉溺酒色、荒怠朝政,加之他大封宗室为王并让他们手握重兵,在择立储君问题上犯下致命错误,结果给晋朝种下种种“祸根”。所以,等到晋武帝驾崩、“白痴”晋惠帝上台后,晋朝便迅速陷入“八王之乱”当中,而五胡随之而起,没几年时间便灭掉西晋。回头再看何曾当年的分析,何其见微知著、富有远见。

史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智囊全集》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