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左丞进用-下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夷坚志》很多故事讲到一个人,他的一辈子,往往寥寥数语。因为人这一辈子确实干不了太多事,能做成一两件事就不错了。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官场起伏跌宕,似乎大有可观,但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花水月。

【原文】

宣和初年,蔡失眷,上谕王使抨击。蔡内交于近昵,密知之。王方候班殿庐,蔡叩头泣拜于榻前曰:“告陛下,莫令王安中言臣。”重复恳祈,更无它语。上笑曰:“不须虑。”王将升殿,宣旨除翰林学士,其事遂寝。

居职三年,迁尚书左丞。燕山平,以庆远军节度使作牧。靖康初,坐失守贬,谪至象州而没。相者之语,无一不酧。

绍兴乙丑,迈侍先公在乡里,汪汝绍少卿会次,历言曲折。予立听闻之,因循失于记录。今五十余年,故相者与秀才姓名及王公所居寺,皆不复可忆,仅能追书如此。


【白话语音文字版】

时间到了宋徽宗宣和初年(宣和元年是1119年),皇帝不喜欢蔡京了,抨击他的人也多起来,于是徽宗给王履道下命令,让他抨击蔡京。作为御史中丞,等于是监察部门一把手,说话是有相当分量的。蔡京多年来权倾朝野,上下都有人。他的内部眼线打听到这个消息,蔡京赶紧找了一个时间点,赶上王履道已在朝房等候上朝,他先跑到徽宗那里,趴在徽宗脚榻下磕头,一边哭一边请求徽宗说:“报告陛下,千万别让这王安中(王履道)抨击我!”蔡京言辞恳切,别的什么都不说。宋徽宗没办法,笑着说:“行,你别担忧这个事儿了!”王履道还没走到大殿上来,上边的旨意就下来了,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这一下,他又升官了, 弹劾蔡京的事儿也不了了之。

王履道在翰林学士这个位置上任职三年,又升官了。他被任命为尚书左丞。燕山事件后,王履道被任命为庆远军(广西河池)节度使,总管一方。他在靖康初年因失守被贬官做象州(广西来宾)太守,最后在象州去世。回顾当年相师所说,无一不中。

洪迈说,宋高宗绍兴乙丑年(绍兴十五年,1145年),我在老家侍奉父亲。正赶上汪汝绍少卿来访,他把王履道这一生娓娓道来,整个过程我都是站着听的,当时也没写下来。现在已经过去50多年了,当年相师和秀才的名字以及王履道居住的寺庙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只能追忆复述出如上内容了。

【祥宏点评】:王履道这一生经历的官职太多了,过了50年,事情还能记成这样,洪迈很不简单了。《宋史》记载的“王履道”跟这个故事的记载有点小出入,据说他在象州太守任上结束以后,宋高宗还曾经用过他,但他很快就去世了;当年王履道离开相州是政和初年,在七八年时间里,他官场得意,连续升级,令人炫目;按故事来说,徽宗跟蔡京达成妥协,为了避免王履道弹劾蔡京,给他升官为翰林学士;故事提到的燕山事件,指的是宋徽宗跟金人达成协议共同攻打辽国,如果战胜辽国,就把燕云十六州归还给宋朝,后来金人履行了协议,但也发现宋朝军事上太差,由此激发了金人的野心,导致后来的“靖康之难”;汪汝绍应是洪迈父亲同辈官僚,客人来了,洪迈作为小辈只能站着听,可见古人礼节很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