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皮袋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这说的是一位“异人”,《夷坚志》中不乏这类人物。从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来看,宋代有很多人达到了一种很高级的生命状态,这些宝贵的记录值得仔细研究,如果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参悟,这才是真正的“继绝学”。

【原文】

婺州有野叟如散浪道人之状,自称“养皮袋”,不知其姓名乡里。居彼累岁,昼夜未尝寝息。当塗张先生见之曰:“师行周天大运乎?”以首肯之。

淳熙末,潘景珪叔玠家元种紫木樨一株,盛夏将槁,此叟谓曰:“俟六月六夜三更,为尔移此花,花若再活,必迁侍从。”已而花鲜泽如初,潘遂由浙漕京尹擢工部侍郎。

叟性憎恶它道人,惟与汀州管生善,招之共处。绍熙三年正旦日,天未晓,管生为取溺器涤,叟大叫言:“汝劫我寨。”至斋时,倾饭于器中而攫食。梅花门边一民家,启饭店,素敬信之。一日正寒,诣其店乞火,其人付以一束薪。因燎衣之次,搓草为索。索成灭火,以缚燎柴枝授之曰:“事已了,千万莫动著。”数日间,巷内遗火,至店壁下而止。叟明日过而笑曰:“先烧了好么。”

郡牙兵司刘泽,亦待之尽礼。忽遗以布裩曰:“著取遮臀。”刘嫌其不洁,只以挂于浴堂前。是日晚,忤太守叶叔羽尚书,受杖十五。断讫,出府门,叟笑曰:“教汝遮了臀,汝不听,打得也好。”

有刘韩二酒家,刘氏颇平直,韩氏狥利,酒更多酸。叟携竹竿倚于刘肆楼曰:“救汝救汝,动著时喫铁棒。”次日,一恶少为推吏所苦,挺刃致怒。吏走上楼,恶少随至,吏缘竿坠地,皆获免。又旬日,诣韩氏,取一杓小便出门首饮之,不留涓滴,观者堵立,叟曰:“喫此尿,胜似喫渠家酒。”自是无人往沽。

金华门外徐氏,开药寮,叟抱沙糖空甕与之曰:“收取杀烰炭。”后五日,一火焚尽。建宁人叶森,漂泊到婺,叟遗之一大钱曰:“自此有矣。”仍戒使勿失。次年甲寅,际遇赵子和,厚有所入,积钱过千缗,越岁后,不觉失之。值其妻死,橐中为之一空。

凡言人祸福,如指诸掌。民俗诣之致敬,或从求钱,得其答礼者,是日随所营必遂意。否则持杖殴逐之,虽士大夫不问也。庆元元年春,坐于一甕中而逝。


【白话语音文字版】

婺州(浙江金华)有个山野老头,看起来就像个散浪道人的样子,他自称“养皮袋”,没人知道他姓名乡里。他在婺州城已经住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这人白天夜里不睡觉。当涂(安徽)有个张先生曾经见到这老爷子,问他:“师父啊,你是不是在行周天大运呢?”老人点头认可。

宋孝宗淳熙末年(淳熙最后一年是1189年),有一位潘景珪(名“叔玠”)家里原来种了一棵紫木樨,盛夏时节,看样子要死了。老头跟潘景珪说:“等到六月六日夜里三更时分,我帮你把这花木移植一下,如果能活过来,你就一定能升做侍从官。”后来在六月六日,老爷子把花木移植成活,花儿开的鲜艳润泽,活得很好。后来潘景珪果然从浙漕京尹的职位升任工部侍郎。

这位“养皮袋”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地方,他虽然看起来像个道人,却讨厌其他道人,不愿意跟道人们交往,唯独跟一位汀州(福建长汀)人管道士关系特别好,经常招呼他来一起住。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正月初一,天还没亮,因为晚上管道士跟老爷子住一起,他起来帮老爷子尿盆倒儿再清洗,老头大叫:“你劫了我的寨了!”等到吃饭的时候,老头把所有的饭都倒到尿盆里,他在里面捞着吃。

婺州梅花门附近住着个百姓,家里是开饭店的,他们平时对“养皮袋”也很信奉。有一天特别冷,老头跑到店里烤火取暖,这店家给了老人一捆柴火。“养皮袋”点着柴火烤火。他一边烤衣服,一边把草搓成一条绳索,等柴火都烧完了,他的草绳也搓好了,他用草绳把烧完的木炭捆好给了这家人,说:“事情已经办好了,千万别动这个!”过了几天,这条巷子着火,很多人家都被焚毁。但火苗跑到这家饭店墙壁的地方就熄灭了,他家躲过了火灾。“养皮袋”第二天来了,他笑眯眯地问:“先烧了好吧?”

郡里牙兵司(类似亲兵营)有个叫刘泽的,对“养皮袋”也是礼数周到。忽然有一天,老头拿给刘泽一条布裤子,说:“你穿上这个遮着屁股。”刘泽嫌这条裤子太脏,就把裤子挂在澡堂前。那天晚上,刘泽因为一个事儿顶撞了太守叶叔羽尚书,被打一顿,屁股上打了15杖,还给轰出府门。刘泽一瘸一拐的出来,迎面碰上“养皮袋”,老爷子笑着说:“我早让你穿那裤子挡着屁股,你非不听,这下挨打了吧?不过打了也好!”

还有两个开酒馆的人家,一家姓刘,一家姓韩。刘家公平正直,做生意很好;韩家一门心思赚钱,酒都是酸的,没少坑害消费者。有一回,老头拿着根竹竿儿来到刘家,他把竹竿儿靠在酒楼边儿上,说:“救你救你!别动这东西。动的话小心吃铁棒!”第二天,有个本地的地痞流氓被某官吏审问,问急了,他打算跟官吏拼了,拿着刀追官吏,官吏跑到刘家酒馆,先跑上楼,地痞流氓随后跟上楼。官吏看见这根竹竿儿了,他就沿着竹竿溜下去跑了。这就避免了一场恶性案件;后来过了十天,老爷子又去韩家酒馆,到那以后,他拿了一个小勺接满小便,走到门口儿就喝小便,一滴不剩,这场景被很多人看见了,“养皮袋”说了一句话:“我就是喝了这尿,也比他们家的酒强!”后来这韩家倒霉了,没人再到他们家去买酒了。

婺州金华门外有个姓徐的人家,是开药铺的,有一天,老头抱着一个盛砂糖的空罐子给他们家,说:“你们留着这个,到时候收木炭!”过了五天,这药铺被火烧了,一片灰烬。有个建宁(福建三明)人叫叶森,他漂泊到了婺州,老头那给他一枚大钱,说:“从此以后你就有了!千万别丢了这大钱。”第二年是甲寅年(1194年),叶森结识了赵子和,挣了不少钱,积累的钱超过上千缗。但是过了一年,他的大钱忽然丢了,此时赶上叶森妻子去世,家里积蓄很快就花没了。

这老头预测别人的吉凶祸福非常准。本地很多百姓都跑去向他致敬,寻求帮忙。有的很实际,说希望多挣点钱。一般情况下,老头有回礼的时候,这天挣的钱肯定令求者满意,但也有直接拿大棍子给打出去的。他不管你是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他认为没有区别。

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春天,老爷子坐在一个大水缸里去世了。

【祥宏点评】:“养皮袋”是个“诨号”,算是个道人,也是个异人。《夷坚志》记载的类似异人很多;侍从官。就是朝中重臣,算是皇帝身边的人;关于“尿盆给端走就劫他的寨”的说法虽然怪异,但也有迹可查,也就是说,小便虽然离体,似乎与“养皮袋”还有某种联系,其他《夷坚志》故事可做类似佐证(《女子穿溺珠》);“养皮袋”帮助一家人躲过火灾,方法是提前在这家人“烤火”,这个有趣;从诸多事件看来,“养皮袋”有预见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