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前两天有朋友说到金人和清军的进入中原有可能是东北萨满帮了大忙,也就是说在看不见的“灵魂界”实际也在斗法。《夷坚志》其他故事也说到了这种情况,比如金人进攻的时候,某地方神被抓差要到长江一线防守,这故事说的张飞也是如此。 【原文】 蜀车骑将军张翼德庙,元在遂宁之涪江。元丰三年,邑人任庆长始大之。后五十岁,当建炎三年,榱栋仆落,榛棘蒙翳,任氏之孙乃揆复一新之。 又三年,当绍兴初元,北虏震摇关辅,张魏公宣抚处置秦蜀,移屯阆中。秋八月,死卒有更生者,转传神戒语,欲助顺诛逆。已而虏酋兀术娄室连犯汉中,皆折角而退。魏公即神安国乞斋〖“公祷”〗爵,用便宜进封为忠显王。 而又有庙在长江县长滩镇大峰山之下,邦人张氏创为之,至献可者,老而无子,诣涪州乐温谒王别庙宇,再拜以祷。是夕梦神告曰:“汝实吾裔,当有名嗣子。”明日,与妇饮,见五色光气如线投妇怀中,饮散而孕。明年,生男曰述,于是献可舍己田以为庙,移乐温之枫两萌蘖以归,植于门东西偏,示不忘本,且志异也。 述长而擢进士第。终职方员外郎。其亡也,外人皆见车马鼓吹,坌入庙中,声达远迩,祝史起视,无所睹。踰旬日讣至,考其时日当符合。其后旱干、霖溢、螟蝗、疾疠,有请辄应。两枫至高十馀丈,其大合抱,荫芘数亩。及职方之孙义方,又增大廊宇,跨门为楼,而属王灼晦叔为之记,此皆采记中语也。 予忆王景文《夷坚志别序》云:云安梦张翼德其信,然则王之威神,经千载之后,犹昭揭如此,人那得不加敬乎! (云阳张飞庙) 【白话语音文字版】 三国时期蜀国的车骑将军张翼德(张飞)庙本来是在遂宁(四川)的涪江。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当地有个叫任庆长的人开始把张飞庙扩建。50年以后的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当年的张飞庙已很破败,房倒屋塌,四处荆棘密布。任庆长的孙子任乃揆又把庙宇整修一新。 又过三年,此时已是宋高宗绍兴初年(1131年以后),金人大举进攻陕西,长安(西安)一带金人攻势迅猛。魏国公张浚当时宣抚处置秦蜀地区,他把指挥部移到阆中(四川)。这年秋八月出了个事儿:有个小卒子死而复活。他复活以后传递了张飞的信息,说张飞会帮助宋朝对抗金人。随后金人两大将:金兀术和娄室,带兵屡次进犯陕西汉中,最后都铩羽而回,宋朝保住了川陕。张浚给朝廷写奏章,于是张飞被封为“忠显王”。 长江县长滩镇(古县名,现四川大英县隆盛镇)大峰山脚下还有一处张飞庙,这座庙是张姓人所创,到张献可这一辈,他老而无子。张献可于是来到涪州乐温另一处张飞庙拜谒求子。那天晚上,他梦到神灵跟他说:“你实际上就是我的后裔,你应该有个儿子,会很有名,放心吧!” 第二天,张献可跟妻子喝酒吃饭,他看到一个异象:五色光气像线一样射到妻子怀里。当晚,妻子怀孕了。第二年生了个孩子,张献可给孩子起名“张述”。回家后,他把自己田地舍出来,把原来的张飞庙又扩建了,因为儿子张述是他去乐温张飞庙求来的,于是在乐温的田野中挖了两棵小枫树苗,种在自家张飞庙门口,一边一棵,以示不忘本。他还把此异事记下来。 张述长大后进士及第,最后终于“职方员外郎”(兵部职方司副职)。有一天,大峰山脚下张飞庙外,不少人看到一队车马,吹吹打打,尘土飞扬的进到张飞庙里去了,庙里传出来的声音特别响,鼓乐人声,热闹非凡,但张飞庙里庙祝和执事人员什么都没见到。等过了十几天,张述去世的消息传来,一算时间,张述去世那天,正是庙外百姓看到一帮人吹吹打打进到张飞庙里的那天。 后来,只要本地出现干旱天气、洪涝、蝗灾、瘟疫等情况,百姓都跑到张飞庙里祈求庙神帮忙,结果都是有求必应。张献可从乐温移植来的两株小枫树现在已经有十几丈高了,一个人合抱不过来,浓荫密布,能遮盖好几亩大小的地方。张述的孙子张义方又把张飞庙再次扩大,把原来的门改建成一座楼,后来还叮嘱王灼(字晦叔)写专文纪念。 洪迈说这个故事里的主要信息都是从王晦叔的文章里摘过来的。洪迈又想起王景文写的《夷坚志别序》里面的另外一个事儿,说他走到云安(重庆云阳县云安古镇)的时候曾经梦到过张飞给他传递信息,可见张翼德的威神力经历千载,依然昭彰显著,人们怎么能不景仰致敬呢? 【祥宏点评】:张翼德,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张飞,翼德也做“益德”;张浚是个栋梁人物,做过丞相,被封为“魏国公”,《夷坚志》讲过不少他的事儿;故事提到金兀术和完颜娄室都是金人著名将领,从小卒子传递的信息来看,张飞暗中帮忙克金,结果是金人失利退回。从张浚的角度来讲,以当时情况,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神灵能对抗金战争有帮助,肯定都会表彰,所以他请求朝廷加封张飞;张述是二十四史记载的人物,故事暗示,这个张述是张飞转世来的,因为他就是张飞庙的庙神;王晦叔已在《夷坚志》多次出现,他是文章高手,极富才华,有文存世;故事中提到至少三处张飞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