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塔院女子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塔院”一般指的是寺庙里的一片地方,有可能埋葬着这个寺庙去世僧人的遗骨。一般来说,高僧都会有“灵骨塔”。这往往是“塔院”的由来。比如著名的少林寺,有一处地方叫“塔林”性质相仿,只是电影把这里作为打斗场所,很不妥。

【原文】

鄱阳吴溱伯秦,淳熙庚子岁,偕二三友结举课于乐平西禅寺北塔院。童行姓詹者处邻室,夜闻其与人饮酒语笑,穴壁窥之,见一红衣女子,殊秀艾。意其挟外倡入,又念邑市无此人。

每夕皆然,或梦魇呼叫。尝诘其故,不敢讳,乃言:“此女夜夜携酒浆肴蔌来共享,醉则留宿。只著乾红衫,未尝换,亦俨然无垢污。捧一水精合在手,会罢必藏于袖,就求之不肯,曰:‘有父母在,脱或见问,何辞以对?不可。’”

历数月,詹尫羸骨立。度不能支梧,舍之而遁,竟死。其前一僧亦然。续有吴五戒者至,不久亦女,急徙居。人指以为凶室,莫敢至,遂摧仆为丘墟。

后二年,有应寺丞之子到邑,颇闻其事。始言:“十馀岁前寓彼,一筓女暴亡,菆于庑下。吾随牒入岭表,兹方北还,正谋火化其遗骸耳。”启棺之次,得水精合,红衫尚存。乃证昔为鬼而害平人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江西鄱阳的吴溱(字伯秦)在宋孝宗淳熙庚子年(淳熙七年,1180年)带着两三个朋友在乐平(江西)西禅寺北塔院找了一个地方共同学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吴伯秦隔壁住了一个姓詹的行者。

每天晚上,他都会听到詹行者屋里有喝酒说笑的声音,吴伯秦在墙上弄了个小洞往里看,见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长得特别漂亮。吴伯秦心想这也许是詹行者从外面带来的娼女。但细想来,乐平这地方没有这样的娼女。她每晚都来喝酒。有时候詹行者睡觉会魇住,经常嗷嗷叫。后来吴伯秦问他是怎么回事儿?詹行者坦白说:“这女孩每天晚上都会带着酒菜来,跟我一起吃喝,喝醉了以后,就住在我这儿。她每天都穿一件深红色衣衫,从来没换过,这衣服不脏,也没有污垢。她每次来,手里都拿着个水晶盒。每次跟我睡过觉以后,都会把这水晶盒藏在袖子里。我每次都想细看,还向她请求过。但女孩说:‘我有父母在,如果让他们问起来,我怎么办呢?不能给你看!’所以她从来没留给过我。”

好几个月过去了,眼见着詹行者骨瘦如柴,精神萎顿。他自己感觉支持不住了,就逃离了寺庙。后来有消息说,他死了。据说詹行者之前还有个僧人,也是类似情况,后来又来过一个叫吴五戒的,那女孩了也是来,吴五戒赶紧搬走了。大家都知道这房子闹鬼,不吉利,就没人再敢来住了。最后,这房子被推倒,变成了一片废墟。

两年后,乐平来了一个官员,他是应寺丞的儿子。他听说了“北塔院女鬼”的事儿,就跟大家说:“十几年以前,我住在乐平。当时我的小女儿刚十五六岁,得病暴亡。当时就把她尸体装殓后寄放在这寺庙了,也没搞安葬仪式,算是暂时存放。后来,我去了岭外(广东那边),现在广东那边的公事结束了,我返回北方,我还想着女儿呢,这次打算到乐平把她的后事办了。”

后来,这父亲把棺材给打开,人们看到里边有个水晶盒,那女孩穿着红衣服。这就证明确实是这女孩的鬼魂老出来祸害人。

【祥宏点评】:《夷坚志》很多故事讲到读书人为了科举,喜欢住在寺庙里学习;行者,或叫“童行”也是出家人,只是手里没有度牒,还不算官府正式认可的出家人;故事里说的“应寺丞”,其中的“寺”指的是中央级别的官署,比如说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鸿胪寺等等,各有其职。“寺丞”一般指该机构的基层官员,级别低于正卿和少卿;应寺丞儿子的小女儿是个筓女,指的是有女初长成的年龄;这是个伤心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对世事懵懂的年纪就告别了人世。她唯一的纪念就是这个水晶盒,那是父母对她的深爱。她出来诱惑人大概也出于天性,心中可能还没有那么多善恶的判断,她只知道:唯有这个水晶盒是别人不能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