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岁便沦为亡国君的苦命娃,退位后出家做和尚,终因一首反诗被杀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他年仅3岁便登上皇帝宝座,但两年后便沦为亡国之君,随即成为异族的阶下囚,十余年后又出家做了和尚。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在佛学届已经颇有成就的高僧,在晚年因对故国产生怀恋之情,便写下一首隐晦的反诗,却因此被杀。这个经历坎坷的苦命人,便是南宋恭帝赵㬎。

赵㬎生于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其父正是可与晋惠帝齐名的“白痴皇帝”-度宗赵禥,生母则是全皇后。宋度宗虽然天生愚痴,但在纵欲享乐方面却天赋秉异,其荒唐程度跟养父宋理宗相比,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赵禥即位后,将国家大政一股脑委任给权臣贾似道,自己则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

宋度宗耽于享乐,毫不把政事放在心上

贾似道也是个荒唐龌龊的主儿,占据着摄政的职务(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但每天却不理政务,只以斗蟋蟀、盘剥百姓为乐(“尝与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入,戏之曰:‘此军国重事邪?’”见《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贾似道传》),宋朝江山让这对混账君臣打理,前景如何可想而知。

咸淳十年(1274)七月,就在蒙元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军临安时,酒色蚀骨的度宗驾崩,侥幸与“亡国之君”的身份擦肩而过。度宗生前没有册立太子,所以在他病死后,谢太后、贾似道以赵㬎是嫡子为由(皇长子赵昰是庶出),主张扶立他为天子。就这样,年仅3岁的赵㬎在懵懂中被推上龙椅,史称宋恭帝。

贾似道是个荒唐龌龊的权相 

然而,小皇帝的宝座还没做坐热乎,懵懂的双眼还未认清楚这乱象丛生的世界,稚嫩的内心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国耻家仇时,蒙元大军便已兵临城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穷途末路中的太皇太后谢氏决意投降,并以赵㬎的名义发布退位诏书,随后便派人向敌军主帅伯颜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立国300多年的宋朝至此在形式上灭亡(正式灭亡还要等到3年后)。

谢太后、宋恭帝投降后,连同皇室大部分成员一起被掳往北方,沦为蒙元的阶下囚。好在元世祖忽必烈对宋恭帝还算客气,不仅保全了他的性命,还封他做瀛国公,待遇颇为优厚(“三月丁丑,入朝。五月丙申,朝于上都。降封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见《宋史·卷四十七·瀛国公二王附》)。

恭帝3岁登基,但两年后便成亡国君

元朝宫廷大多信仰喇嘛教,懵懂的赵㬎一天天长大,他没有一般成年亡国君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反而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开始对喇嘛教产生兴趣。元世祖获悉后很是欣慰,认为顺着赵㬎的意愿,将他培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比成为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分子,对帝国的局势更加有利。于是在1289年,年仅18岁的赵㬎被送往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为合尊。

赵㬎出家后的事迹在汉文史籍中不见记载,但在藏文材料中却偶有记录。从这些零星散乱的史料中我们可以推测,赵㬎在西藏长期过着虔诚的僧侣生活,每日潜心钻研佛法,并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修炼成一代高僧。赵㬎在佛学研究方面最大的成就,便是把《大乘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佛教经典翻译为藏文,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

忽必烈命令赵㬎到西藏学佛,后者成为高僧

如果按照这种轨迹进行下去的话,赵㬎最终将会以一位高僧的身份载于佛教史册,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赵㬎人生的晚年,由于写了一首隐晦的“反诗”,他的人生轨迹就此发生巨变,并最终断送了性命。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首“反诗”呢?

原来在1323年,因为偶然的机会,赵㬎了解到蒙元灭宋期间那段惨痛的往事,一时之间,故国之思、国耻家仇让高僧久已枯寂的心情泛起了波澜,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就这样,带着无比的痛苦、愤懑的心情,赵㬎做了一首名为《在燕京作》的诗(“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通过跟北宋大诗人林和靖隔时空对话的方式,来抒发愤懑的胸怀。

元英宗见到反诗后大怒,下令赐死赵㬎

不久这首诗传入元朝宫廷,元英宗闻讯大怒,遂下诏赐死赵㬎。对于赵㬎的遇难,官方史书中并无记载,但在《佛祖历代通载》却提到此事,书中写到:“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就这样,宋朝的亡国君在外族的屠刀下,走完自己曲折、坎坷的一生,终年52岁。

史料来源:《宋史》、 《元史》、《佛祖历代通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