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民把豆汁泼在身上,捕快却说他是杀人犯,总督大怒:当我傻吗?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清朝名臣孙嘉淦历事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朝,居官期间以直言敢谏、清正廉洁、心系百姓而著称,堪称“治世能臣”。孙嘉淦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十分关心当地百姓的疾苦,并利用在刑部做官多年积累的断案经验,为不少蒙冤入狱的人平反昭雪,堪称“神探”。

孙嘉淦历事三朝,是清朝名臣

因冤枉而入狱、面临死刑,但最终却被孙嘉淦救助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名叫焦韬的百姓很具有代表性。焦韬本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但却被仇家诬告为“邪教首领”,并经当地官员屈打成招后,被判处凌迟极刑。不仅如此,焦韬因为熬刑不过,还诬陷、牵连了数百名无辜的平民,这些人也一并要被处死。

由于案件极重,依照法律必须由总督进行复审。孙嘉淦本着极负责任的态度,认真查阅案卷、听取口供,结果从中发现了重大的破绽,由此为焦韬澄清冤情,并改判他为无罪。与此同时,数百名无辜者也得以被昭雪,免于被杀头(“民焦韬被诬坐邪教,株连者数百人,嘉淦白其枉。”见《清史稿·三百零三》)。

孙嘉淦担任总督期间,曾为很多人平反冤狱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是替“杀人犯”纪怀让昭雪。纪怀让是晋州一位普通的村民,某日在吃饭时,不小心把豆汁泼在身上,结果把衣服上染出一片红色。由于当时要忙着干农活,加上没有其他的换洗衣服,所以纪怀让便穿着这身衣服下地,打算着等忙完后再洗。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就因为这件漫不经心的的小事,他竟然稀里糊涂的成了杀人犯。

原来,正巧村子里发生一桩小儿被杀人命案,县令派遣捕快去捉拿凶手,并限期破案。可此时真凶早已逃窜外地,捕快一时间难以将其抓获,如今屡屡被县令催促,心中真是万分焦急。恰在此时,纪怀让被他们看在眼里,他那件被豆汁染红的衣服,竟然被视作“行凶”后留下的血迹。所以,这帮捕快便将纪怀让抓捕,硬说他是杀人犯,并将其押赴县衙问罪。

纪怀让把豆汁洒在身上,结果却成杀人犯

正所谓“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昏庸颟顸的县令为了能快些结案,根本就不听纪怀让的陈请,也没有查实“血衣”的真假,一上来便吩咐衙役,对纪怀让进行严刑审讯,务必要让他交代罪行。就算纪怀让是铁打的汉子,也忍受不住酷刑的折磨,最终只好被迫招认,“坦白”杀人的全过程。县令见“证据确凿”,便下令判决纪怀让死刑,就等着秋后问斩。

好在正定知府陈浩是个明白人,觉得案情大有可疑,所以赶在处决之日前,暂时压住对纪怀让的判决,并向总督孙嘉淦奏明情况。孙嘉淦在刑部任职多年,审理过不少的疑案,在听完陈浩的汇报后,凭直觉便知道这是一件冤案。于是,孙嘉淦下令将纪怀让和抓捕他的捕快一并提来审讯,以期查明实情。

捕快坚称纪怀让是凶手,让孙嘉淦很气愤

在复审时,捕快一口咬定纪怀让就是杀人真凶,并拿出“血衣”来做证明。孙嘉淦拿过来只闻了一下,便怒不可遏地训斥道:“混蛋!你拿本官是傻子吗?从气味上来看,这根本就不是血衣。更何况,凶手会在杀人后公然穿着血衣走动吗?难不成坐等着你们去抓他?快快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捕快见总督一眼便看出其中的蹊跷,便连忙叩头谢罪,并将前因后果禀告给孙嘉淦,而纪怀让也将“血衣”的来历告知总督,由此真相才大白于公堂之上。事后,孙嘉淦判决纪怀让无罪,并奏报朝廷处分晋州县令,同时责令捕快们继续缉拿真凶,并不得再有屈打成招之事。经此一事,世人们对孙嘉淦钦佩至极,纷纷称呼他为“孙青天”。

民纪怀让食料豆汁染衣,会村有贼杀人,侦者以为血,诬服。决有日,正定知府陈浩廉得冤状,嘉淦亲鞫,雪怀让。引文同上。

乾隆帝在位时,对孙嘉淦很是器重

孙嘉淦在直隶总督任上做了4个年头,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才卸任,期间心系百姓、屡施善政,做出了不少的好事。此后十余年间,孙嘉淦又历任湖广总督、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署理翰林院掌院学士、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务,终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去世,享年71岁,谥号为文定。

史料来源:《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