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存勖灭梁后跟大将约定共分天下,事后反悔,3年后大将夺取皇位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唐朝节度使朱温篡夺帝位、创建后梁帝国后,割据河东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因与他有难以化解的国耻家仇,便毅然竖起抵抗的大旗,双方在黄河两岸鏖战十余载,经历的大小战役不下百余场。同光元年(923年),此时已经复唐称帝的李存勖发动对后梁的终极一战,乘梁军主力尽出、京师大梁防备空虚之机,决定派奇兵直捣其腹心。

李嗣源率精锐突袭大梁,灭掉后梁

由于这项计划的风险性极大,搞不好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诸将都不敢领命,唯有李存勖的干哥、名将李嗣源毅然受命,率精锐倍道兼程,在后梁末帝朱友贞获得消息之前,便突袭至大梁城下。此时,大梁守备极其薄弱,所以李嗣源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攻陷。朱友贞见大势已去,为免于被俘后受辱,便命令侍卫皇甫麟将其杀死,立国仅16年的后梁覆亡。

李家、朱家数十年的国耻家仇,最终竟通过一次极具冒险性的突袭而终结,李存勖闻讯后,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所以等到他率军进入大梁,见到在城门前迎贺的李嗣源时,不仅大喜过望,情绪激动之余竟牵着义兄的衣服,像小时候那样用头顶向他,做出极其亲昵的举动,并信誓旦旦地跟他讲:“我之所以能有天下,全是你们父子的功劳,如今国难已除,朕必当与你共分天下。”

李存勖许诺跟李嗣源平分天下,事后反悔

己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瓚开门出降,嗣源入城,抚安军民。是日,帝入自梁门,百官迎谒于马首,拜伏请罪,帝慰劳之,使各复其位。李嗣源迎贺,帝喜不自胜,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

不过,李存勖是个食言自肥的主儿,前脚刚跟义兄说要共分天下,后脚便把这番话忘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凭借着灭梁的辉煌战绩,李存勖开始变得骄纵自恣起来,在酒席宴间经常吹嘘自己的战功如何了得,曾经当着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的面,宣称自己仅凭着双手便夺取天下,丝毫不提诸将的功劳。李嗣源等人听后,难免会感到寒心。

李存勖经常自吹自擂,令将领们寒心

(高季兴)至江陵,握梁震手曰:“不用君言,几不免虎口。”又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去,‘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见《资治通鉴·后唐纪一》)。

不仅如此,李存勖自从灭梁后,便开始荒怠朝政,纵容宦官、伶人乱政,并在奸佞的蛊惑下,开始猜忌、杀害功臣,枢密使郭崇韬、太师朱友谦等无罪被杀,而李嗣源也遭到严密监视。当时,关于李嗣源意图不轨的流言毁谤很多,李存勖也曾数次对他动过杀心,幸好有枢密使李绍宏屡屡为他开脱,才使其避免被害。

李嗣源能避祸,李绍宏居功甚伟

是时,庄宗失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帝在京师,颇为谣言所属,洎朱友谦、郭崇韬无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怀忧慑...初,帝善遇枢密使李绍宏,及帝在洛阳,群小多以飞语谤毁,绍宏每为庇护。见《旧五代史·唐明宗纪》。

面对着杀机重重的局面,李嗣源不断地思索破解之道,好在没多久,他便等来良机。后唐灭梁三年后(926年),魏博戍卒因不满朝廷禁止他们回乡探亲,便在贝州发生哗变,并推举将领赵在礼为首领,迅速占据魏州。李存勖闻变后,派将军李绍荣平叛,结果却遭遇惨败。

在这种情况下,李存勖又在李绍宏的荐举下,派李嗣源率大军前往征讨。事实证明,此举实在是愚蠢至极。果不其然,李嗣源抵达魏州城下没多久,便与叛军合流,并率军南指。李存勖懊悔不迭,便亲率大军前往讨伐,结果刚走到半路,手下的将士便纷纷叛逃,让他成了“光杆司令”。

李嗣源率军造反,夺了李存勖的帝位

同年(926年)四月,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在洛阳发动政变,率军围攻皇宫,李存勖亲率侍卫出战,结果被流矢射杀,终年42岁。郭从谦弑杀李存勖后,迎奉李嗣源进入洛阳,后者遂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是为后唐明宗。李存勖当年承诺跟李嗣源共分天下,结果食言自肥,没想到仅过了3年时间,皇位便被后者所夺,自己也落得被杀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