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位传奇的福建人,前者助清朝入关定天下,后者帮溥仪出关建伪满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有大批汉人曾为它效力,甚至在清帝退位、王朝覆灭后,依然还有很多汉族的遗老遗少在怀念它,希望它能复兴。在这些效力过清朝的汉族官僚中,有两位福建人很值得介绍一下,因为前者帮助清军入关平定天下,后者则帮助废帝溥仪出关组建伪满洲国,很是具有传奇色彩。这两位福建籍官员,便是洪承畴与郑孝胥。

清朝全盛时期疆域及势力范围图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考取进士,最初担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累官至陕西督粮参政。崇祯帝即位之初,陕北地区爆发多股农民军大起义,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洪承畴以文官身份走上战场,并屡屡重创李自成、张献忠等部,由此屡获升迁,历任延绥巡抚、三边总督、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军务,并进位太子太保,被崇祯帝倚为朝廷的柱石。

洪承畴在松山之战中被俘,最终降清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专司抵御清军侵袭的重任。洪承畴鉴于清军势力强盛、难以猝除,便提出“步步立营、且战且守”的方针,准备跟对方打消耗战。但崇祯帝为尽快结束战事,严令洪承畴出兵速战,结果导致他在松锦之战中兵败被俘,时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洪承畴被俘后,本打算绝食殉国,但架不住皇太极的“温情攻势”,最终还是变节投敌。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后,追随他进入北京的洪承畴被任命为秘书院大学士,负责为清廷制定攻取天下的方略。多尔衮鉴于江南百姓抗清运动风起云涌,便任命洪承畴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江南总督,负责经略江南各省。待江南平定后,洪承畴又奉命经略湖广、两广、云贵等地,在消灭南明有生力量、镇压各地反清义军活动中,立下“汗马功劳”。

洪承畴虽然对清朝立有大功,但结局很尴尬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洪承畴因老迈多病辞职,4年后病死在北京,终年73岁。毫不夸张地讲,若没有洪承畴,清朝不可能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便占领南方各省、平定天下,由此而论,他的功劳其实远大于吴三桂等人。然而洪承畴虽然有大功于清朝,并且位极人臣,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极度尴尬,生前只获得三等轻车都尉的低级爵位,死后更是被官方史书列入《贰臣传》,留下无尽的骂名。

洪承畴死后267年,他的福建同乡郑孝胥,帮助清废帝溥仪完成创建伪满政权的“壮举”。郑孝胥是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年)考取福建省乡试解元,并由此踏上仕途。郑孝胥的政治生涯丰富多彩,他不仅担任过李鸿章的幕僚和驻日使节(在日3年,曾担任驻调神户、大阪总领事),还参加过戊戌变法运动,并与张謇、汤寿潜等人组建“预备立宪公会”,公开呼吁清朝尽速召开国会、实行立宪。

满清覆亡后,郑孝胥以遗老自居

满清覆亡前,郑孝胥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要职,因为在政坛上相当成功,所以对清廷感恩戴德。辛亥革命后,郑孝胥以满清遗老自居,凭着一手极其出色的书法,靠鬻字卖诗为生,并多次流露出对民国的敌视态度。1924年,溥仪鉴于郑孝胥名望宿著且忠心清室,便任命他为总理内务府大臣,经常与他商议再度复辟的事宜。

同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此后7年间,溥仪相继避难于醇亲王府、德国医院、日本使馆和天津,而就是在此期间,郑孝胥积极联络满清遗老遗少,并利用自己跟日本人的交情,积极劝说后者帮助溥仪在关外复国。1931年11月,在郑孝胥的极力撺掇下,溥仪秘密离开天津,然后乘日本人的汽船奔赴东北,并在次年出任伪满洲国“执政”,两年后又改称“皇帝”。

在日本的扶植下,溥仪在东北组建伪满政权

伪满政权建立后,郑孝胥出任“总理”,并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大使武藤信义签订《日满议定书》,给与日本在伪满的特殊政治地位与驻军权。然而郑孝胥并不希望伪满被日本彻底控制,为此曾向国联提出建议,希望国际社会“共管”东北,由此遭到日本的敌视和抛弃,担任“总理”3年后便被迫辞职。3年后(1938年),郑孝胥暴卒于长春,传言是被日本人毒杀。郑孝胥卖国求荣,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实属罪有应得。

史料来源:《清史稿》、《郑孝胥日记》、《我的前半生》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