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行知的四颗糖 | 教育是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

 ympympympympyy 2020-07-09

来源:扶摇FuYao (ID:fymedia)

- 01 -

2020高考从昨天拉开序幕,对于无数考生而言,这是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多年成果的检测单,也是人生一段非常重要且宝贵的经历。

但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也不足够完全定义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在人生这趟旅程中,能够更好地生活且活出生命的本质和特性。

如《大学》中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问最终的目的是学习真知,践行真理,更好的去除污染,活出内心本有的光明和品德。

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轶事,

希望借由这段故事对家长和老师们有所启发。

- 02 -

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培养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

先生在育才学校做校长时,

有过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

一天,先生在校园里看到有一名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另一名男生,先生发现后及时制止,并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先生来到校长室,

男生早已等在那里准备挨训了。

可是先生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我却迟到了,我要向你道歉。”

男生接过糖果。

随后先生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男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这时,男生早已经泣不成声,

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我错了,你打我两下吧!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先生满意地笑了,

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你已经认错了,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 03 -

读而思

四颗糖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被后来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推崇,在于它蕴含着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没错,这已经是一种艺术了,

它看起来平淡无奇,

却能触及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它听起来缺乏力度,

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即便到了今天,以至未来,在“如何教育”这件事上,这“四颗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让我们看看先生是怎么做的:

第一颗糖,是“示现道歉”之糖,

你很准时,这很棒!而我作为老师,却迟到了!所以对不起,先向你道歉!先生先把“主动承认错误并道歉”这件事,亲自演示了一遍给孩子看,而不是只说道理。

第二颗糖,是“示现尊重”之糖,

我让你住手,你立马停止了,你尊重我,那么我也理应尊重你,因为,人和人是要相互尊重的,所以我感谢你!又把尊重亲自演示了一遍。

第三颗糖,是“示现理解”之糖, 

从第三颗糖开始,就真正进入了教育家的境界,开始在“教育”了;因为据我了解,你并不是纯粹的在斗殴,而是那孩子欺负女生,你叫不停他,所以才出手了,所以这颗糖还是要奖励给你,不是奖励这个行为,而是奖励给你心中的那份正义感。又把理解演示了一遍。

第四颗糖,是“示现宽容”之糖,

三次的亲身示现、启发、引导之后,孩子认错了,因为他从先生身上看到了样本,因此,不仅保留了可贵的正义感,同时又去掉了执行正义的错误方式。于是先生就用这最后一颗糖,又演示了一次宽容,然后谈话结束,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我想,这种故事,哪怕是放到世界教育史上,也都是经典和丰碑。

我在很久以前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脑海中只蹦出来两个字:漂亮!

赞叹之余,又不得不去想:

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是因为兜里没糖吗?

还是不知道“鼓励比训斥有更好的效果”的这个道理呢?

还是,我其实打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想去这么做呢?

还是,即便我想,也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这么做呢?

我想我们都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从故事中提炼出很多关键词,“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发现优点”、“赏罚分明”等等……

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并不是什么极度高深的大学问,把它理清楚很容易,我们也都能理解,也赞同,当然也可以背下故事讲给别人,我们也可以从今往后在兜里时常备着几块糖。

可是,我们真的能把它“行出来”吗?

我想,未必,因为这对发糖人的各项修为、认知、心量、与情绪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还真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盲目的模仿所发出去的糖,不甜,甚至有些酸,有的还会很苦, 因为,本质根本没有变。

糖衣里面包着的还是恨怨、分别、评判、指责、训斥、还有所谓的标准,而折射出来的,是我们心量的匮乏,还有那无法自控的情绪。

这也没办法,不是我们不想给糖,而是没有糖可给,我们给不了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们自身充满了各种情绪与标准,所以我们学不会这一招,我们的各项指标,也根本无法驱动我们施展更高级的教育方式。

而教育的方式有千万种,无论是赏,还是罚,都是必要的,关键是,我们内心是否会被这些事情而翻江倒海呢?

如果我们的情绪被激发了,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扛着“教育的大旗”在发泄情绪,本质上也无非就是“条件反射”,根本谈不上是教育。

因为我们也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做了奴隶, 那么,你是半斤,我是八两,那么我们又怎么去教育他人呢?我本身就如此匮乏,我希望你具备的品质我一个都没有,我能教你些什么呢?

也正因如此,内心充满恨怨仇争、分别评判的人,可以传授知识,但,做不了教育。

若内心没有杂质,四块糖,加上连三分钟不到的时间,就能进行一场伟大的教育,反之,则多长时间都不够用。

因为,教育是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要想他具备什么,就需要自己先具备。

我想:

这是一切方法论的必要前提,

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当务之急。

感谢阅读!

最后祝莘莘学子高考顺利,心愿达成!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