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为而无不为”之解析

 四地闲夫 2020-07-09
“无为而无不为”之解析

文:李满

无为而无不为,是天道运行的根本特性,也是圣人(得道之人)行事为人的根本特征。

老子提倡自然无为是众所周知的。老子的哲学逻辑是: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无为则无不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道是绝对的无,是无为的。即道的运行绝对没有自身的目的和意志,但它却完全实现了自身的目的和意志,因而又是绝对的有,是无不为的。这可能吗?不仅可能,而且必然。如果道有所为,便必有所不为。如果这样,道就不可能是万物之始源、根据和归宿了。道没有自身的目的和意志,等于说宇宙万物的目的和意志就是它的目的和意志。因此,正是由于道的无目的、无意志(无为),成就了宇宙万物的目的和意志(有为)。而宇宙万物都因其本然性自然而然地生成,发展,变化着,也就是说都“有为”了,道也就做到了“无不为”了。

“无为而无不为”之解析

道因“无为”而成就了“无不为”。换句话说,宇宙万物的目的和意志,体现了道的目的和意志;宇宙万物的存在,体现了道的存在;宇宙万物的运动,体现了道的运动;宇宙万物的自我实现,体现了道的自我实现。因而,道无为而无不为。或者说,道以“无”为体,以“有”为用;以“绝无”成就了“万有”。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是“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然而,道对宇宙万物是“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

如前所述,道即自然本然性和自然规律性。万物因其本然性质,顺其自然规律发生、发展、成长,就是“道生之,德育之” 。自然本然性和自然规律性当然不会也无法将自然生发的万物占为己有并任意主宰,所以是“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

人应该依循天然,顺其自然而为。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也就是任宇宙万物因其本身的性质,顺其自然的规律发生、发展和成长。这就叫做自然无为。自然无为就是:任万物自然繁衍而不人为拣择,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占为己有,自然为人自然做事而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报答,事情做成了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一切都是顺乎天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当然无恩惠、无功劳可言。这样的自然无为,老子认为是为人的最高境界,也即得道的境界,与天同运而与道同化的境界。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也就是自然之道。而人为之道则反之。人对宇宙万物所采取的行为态度是:利我者生,无利者灭;有用者取,无用者弃。加上急功近利和认知上的短视,结果就是自然资源的滥开滥采和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而人性的自然生态也因为穷奢极欲和争权夺利的愈演愈烈而遭到严重破坏。

“无为而无不为”之解析

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这段话是对修道之人说的。世俗之人追求出人头地和功利声名。当然就崇尚目光犀利、意志坚锐、锋芒毕露、锐意进取、光彩夺目、卓然出众。而要获取声名功利、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当然就要绞尽脑汁算计谋划;这就难免思绪纷繁、心情错综、矛盾纠结、烦恼不堪。

正是针对俗人这种状况,老子认为修道之人当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有人将这段话解释为:折损自己的锋芒,排解内心的纷扰,隐蔽自己的光彩,将自己混同于尘俗之中。文字的表层意思倒也算是解释到位了,然而内在深意却未能发掘。

挫其锐,应该是指放弃人为的锐意追求,回归自然无为的心态。解其纷,应该是指放弃世俗功利的算计谋划,让由此而生的纷繁错综纠结和烦恼涣然冰释,让内心回复天然本真纯净的境界。和其光,应该是指让刻意凸显自身的光彩消殒在世界万物的光彩之中,与环境和谐与万物同辉。同其尘,应该是指放弃卓然出众的念头和行为,让自己与芸芸众生同生共长,自然生息。

这就是道的精神,也就是体道得道者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也叫做自然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之解析

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力求成功,功成而名就,怡然自得,此乃人性之常。所以自古至今,功成身退者鲜见。虽然鲜见,但是也有。而功成身退往往被视为一种安全自保的策略。果真如此,功成身退也就只能算是一种世俗小智慧了。而老子却说:“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与天之道有何关系?其实老子认为,从根本上说,人毫无事功可言。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天道的作用和自然的结果。人的刻意有为,背离天道自然,不能成事,只能败事。人若是成就了某项事业,必然是顺应自然、合乎天道的结果。人又何功之有?既然无功可言,若是居功自得,那就是贪天之功为己有。人顺应自然、合乎天道而成就了事情,当然就应该退到一旁不再参与,否则犹如画蛇添足,只能败事了。所以老子才说:功成身退才合乎天道。

老子认为,圣人无为,却能获得“无不为”的结果。他说:“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圣人即得道之人,即依循天道而为之人。道无所不在,却“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所以道可谓小。圣人依循天道自然行事,当然也是“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所以圣人也可谓小,小之又小,以至于无形,也就是说圣人无私无欲,亦无偏爱,以至于无法察知圣人的存在。所以说圣人“不为大也”。不为大的圣人因为与天同运而与道同化,其作用所以能周遍万物而无所不在。所以说“能成大”。圣人的依循天道,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可以衣被万物,泽成众生,所以也叫“能成大”。“成大”,也就达到了无不为的境界。

老子说:“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也可以说是圣人因无为而达到了无不为。

庄子有言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意思是天道常运衍生万物,却从不将事物占为己有,使自身淤塞,导致运动的停滞;正因为如此,万物才能从天道常运中永远地生生不息。大自然因其本然、顺其自然的景象正是这样。但是人之性、人之道与之相反,人之性、人之道是自我中心,偏私执著,贪得无厌,结果导致自身的淤塞和发展变化的停滞。最终将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圣人无积,即圣人循天道自然而为。既然如此,则必然是像天道给予万物那样,给予百姓。所以,“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因为,正是由于圣人无积,圣人才永远处于常运不衰,生生不息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之解析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其实质也是无为则无不为的意思。

从老子哲学思想逻辑来理解,“后其身”是指自然、无为、不争。不与人争,不与物争,不与一切争,也就是自然无为。圣人行事为人,一切顺其自然。相对于世人的争先恐后,圣人如此作为,显然就是“后其身”了。

世人争得失,争成败,争利害,争荣辱。这叫做刻意有为。而圣人一切不争,也就是荣辱不惊,得失无意,利害不计,成败无念,一切顺其自然。这叫做自然无为。结果是圣人得到了世人不可能得到的大利益,达到了世人不可能达到的高境界。因为自然无为不争反而得到了世俗之人不可得的大利益和高境界,这就叫做“后其身而身先”。

世人总是贪生怕死的。圣人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是不以生死为念的人。圣人将生死一视同仁,因为他们懂得生死都是自然现象,生也自然而来,死也自然而去,生也出于自然,死也归于自然,生又何欣,死又何惧?正因为圣人不以生死为念,顺其自然而生,顺其自然而死,生而不欣,死而不惧,所以总是能长生久存。这就叫“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之所以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根本原因在于其处事为人皆合乎天道自然。世人为何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其处事为人皆背离自然,悖逆天道。

总之,无为而无不为是天道运行的特性,是自然规律本身的特性。无为,是说它顺其自然而为,无不为,是说宇宙万物无一不在其制约影响之下。圣人依循天道,顺其自然而为,因此无为而无不为也是圣人行事为人的根本特性。

“无为而无不为”之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