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保义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夷坚志》透露,宋代很多寺庙的高僧是有神通的。跟本故事相关的事件在《宝峰张屠》里讲过:宝峰寺长老景祥见到年轻的张屠来蹭吃蹭喝,就热情招待,全寺僧人不舒服,但景祥说,你们不懂!后来,正是这个张屠复兴了宝峰寺。

【原文】


靖安张保义者,本邑村朝山屠儿,以建炎捍寇功得官,赀产甚富,乃《戊志》所书为宝峰主僧景祥所识者。寺既焚毁,张一力重营之,又置田数千亩,以赡常住。

张藏钱不胜多,至筑土库数十所作贮积处,平生享用自如。阅三十年,暮岁忽闻库内钱唧唧有声,自往户外审听,持杖撃其门曰:“汝要去,须是我死后始得。如今大惊小怪,待作甚么!”即寂无影响。

又数年乃死,邻里咸见其库钱晨夜飞出,如蝴蝶然。未几,居室百间一爇而空。宝峰相去数十里,旬日间亦煨烬不遗。

张氏子孙虽存,而生理不能百一矣。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新建信屠||檀源唐屠||大善寺白衣人||扣冰堂僧||宝华钟||焦母大钱||蜀士白伞盖

【白话语音文字版】

靖安(江西县名)的张保义是本县山村的一个屠夫,他在宋高宗建炎(1127-1130年)年间因为抵抗寇匪有功而得到官职,也由此积累了不少资财。他就是《夷坚戊志》里面写过的靖安宝峰寺主僧景祥认识的那个人。

宝峰寺被焚毁后,张保义一力帮助重建,还为寺庙买了好几千亩田地作寺产。张保义挖了好几十处地窖放钱,他平时花钱不吝惜,日子悠游的过了30年。有一天,晚年张保义拄着拐棍来到一间钱库门口,听到里边“叽叽嘎嘎”,好像是那些钱弄出来的声音。他在门口偷听,拿起拐杖敲钱库的门,呵斥道:“你们要走啊,得等我死了以后!现在在里边大惊小怪的瞎折腾!你们要干什么?!”就说了这一句,钱库里边儿就没声音了。

又过了几年,张保义死了,很多邻居都看见他的钱库早晚都有钱飞出来,那钱就像蝴蝶一样,扇着翅膀“呼呼”的全飞走了。没过多久,张保义这片大宅子的上百间房子,都被一把火烧光了。宝峰寺距离张宅有几十里地,也在十天内给烧的什么都没剩下。

张家这些子孙虽然都活着,但生活状态比起这张保义那时已百不及一了。

【祥宏点评】:从故事初步判断,张保义因保土保民有大功,可能因此挽救过不少生命,同时他也供养宝峰寺,所以现世有大福报。但他以前是屠夫,也造过不少杀业,所以,随着他的去世,那些浮财也随之而去;保义,指保义郎,是他立功得到的官职。宋代武官52个阶位,保义郎名列第50;《宝峰张屠》那个故事里也没说他具体名字,只说叫“张生”。那故事说张保义年轻时天天跑到宝峰寺景祥长老那里又吃又喝,景祥对他特别尊重,经常给他做饭吃,整个寺庙僧人都看不过眼,觉得他个无赖子,不值得。景祥说,你们不懂,他可不是一般人。后来,张保义对寺庙的回报非常大,他复兴了宝峰寺,也供养了大量钱财;宝峰寺,是靖安县一个古老寺庙,历史上几兴几废。在唐代,中国禅宗有个大祖师叫马祖道一,他曾多次到宝峰寺讲法。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2-《夷坚志》里的“僧人们”-现场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