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故事展示了宋代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猫在那时候就不一定能抓老鼠,它们显然是主人的宠物,邻居家借来的猫也抓不了老鼠;故事发生地在浙江,但主人家还存储了不少北方常吃的小米。 【原文】 桐江民豢二猫,爱之甚,坐卧自随,但日观其食饥饱,暮夜必藉而寝,或持置怀抱间,摩手拊惜,出则戒婢谨视之。一日,鼠窃瓮中粟,堕不能出。婢走告主人,主人喜,携一猫投于瓮。鼠跳踯上下,呼声甚厉。猫熟视不动,意伺其便也。久之,乃跃而出,主人笑,又取其次。方投瓮,亦跃而出。庭有雏鸡方戏,反遭搏而死。婢怒言:“吾待二猫甚力,今见鼠不捕,顾残我鸡,复何用?”主人惭不答,而使借邻室猫,至,窥瓮,爪婢衣,不肯下,至破袖伤臂,鼠扬扬在中饱食粟,不避人。至于明日,婢不胜愤,将梃就击。梃才入,鼠即缘之而上。婢惊弃梃,遂脱。以三猫一婢而不能取一鼠,俾之得志而去,亦可谓黠矣。
【白话语音文字版】 桐江(钱塘江从浙江建德梅城镇到桐庐县城一段)有个百姓养了两只猫,特别喜欢,行住坐卧,这两只猫都跟着他。他白天照顾猫的吃喝,晚上睡觉也离不开猫,有时候甚至把猫抱怀里睡;要出门的时候,就叮嘱丫鬟说:“好好帮我照顾这猫!”有一天,一只老鼠掉到他家米缸里了,这是一只大瓮,口小肚子大,里边装的是没去皮的小米,老鼠出不来,丫鬟报告主人,主人高兴的说:“这回这两只猫可以派上用场了!”他先把一只扔到米缸里,老鼠在里边又蹦又跳,“吱吱”的叫声响亮。这猫趴在那不动,盯着老鼠,好像要伺机而动,但过了一会,这猫竟然一下子窜出来了。主人笑了,于是把另外一只猫又扔进米缸里,刚扔进去,这猫也窜出来了。两只猫都不愿意抓老鼠,但是看到院中有小鸡仔在嬉戏,竟然冲上去把小鸡仔弄死了。丫鬟生气的说:“平时我养你这两只猫,是很用心的!今天你们看见老鼠不敢抓,反倒把我养的鸡仔给弄死了!要你们这两只猫有什么用呢?”主人听了,感到惭愧,无话可说。后来,他让丫鬟到邻居家去借一只猫,看能否把老鼠抓出来,邻居家的猫借来了,这猫在米缸边上往里看那只老鼠,它不敢下去,甚至把丫鬟的衣袖手臂都抓破了也不下去。老鼠洋洋自得的在米缸里转悠,它吃饱了,也不避讳人。等到第二天,丫鬟生气了,拿着大棍子进来,她想捅这老鼠,棍子刚刚插进米缸,老鼠竟然沿着棍子爬上来。这一下,丫鬟给吓坏了,把棍子扔了,老鼠趁机逃跑了。结果是三只猫、一个丫鬟不能搞定一只老鼠,最后让它潇洒走掉。这老鼠也真是够狡猾的!【祥宏点评】:通过这故事,我们看到了宋代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可见那时候猫就不一定能抓老鼠,很显然,那两只猫就是主人的宠物;故事发生地虽是浙江,按我们的常识理解,那地方应是吃大米的,但从主人家存储粮食的情况来看,他家也吃小米,小米通常被认为是北方的粮食作物;另外,这家放粮食的米缸挺大,老鼠进去了,不借助外力是出不来的,猫放进去,跟老鼠都有回旋余地;桐江,还有个可能是指湖南邵阳市邵东县的邵水上游。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6-从《夷坚志》看宋代的“吃”-现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