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寓言故事,含义很深。任何凡夫,都有厚薄不一的福分、福报。因为有这个福分,人们往往迷失于其中,就像是主人公,追求好奇的心理,沉迷于暂时的乐境;虽然恶报尚未现前,但足以警醒每位读者。 【原文】 襄阳宜城刘三客,本富室,知书,以庆元三年八月往西蜀作商。货数千缗,抵关下五里间,喜其山林秀粹,疑为神仙洞府,虽身作贾客,而好尚清虚之意甚切,欲深入游眺,置橐装于外,挟五仆皆往。约行十里,前望似有石牌,视之,但刻二十字曰:“十口尚无声,莫下土非轻。反犬肩瓜走,那知米畔青。”其指意明白易晓,正惶惑间,逢樵夫执斧负薪,讴歌而至,异而揖之。樵曰:“彼中非善地,不可久驻。”刘曰:“何谓也?”樵曰:“曾读碑记乎?缘向来鬼魅纵横,虑伤人性命,遂立石示人,以暗包四字,合成‘古墓狐精’,君当了然,何不速反!吾见之多矣,不暇谓谈说君。”言毕不见。刘恍若迷蒙,犹不肯信。又进数里许,与十七八岁女子遇,服布素之衣,颜容娴雅,诵一绝句,音声悲切云:刘默念,此女必亡夫婿,在彼醮祭,怨差可伤,从而问故。至于再三,皆不答。刘曰:“料必良人家女子,既能吟咏,想深通文墨。”随和一诗挑之云:女郎大笑,问曰:“上客高姓?”答以姓刘名辉字子昭。女曰:“是我个中人也。”遂邀转山背,得大宅。梁栋宏伟,帘幕华洁,婢妾佳丽成行,置酒对饮。命引五仆于别舍,馔具亦腆盛。数酌之后,天色敛昏,女曰:“鸳衾久寂,凤枕长虚,今宵得侍刘郎,真为天幸,请缔一夕夫妇之好可乎?”刘谢曰:“正所愿。”于是携手入室,欢合极意。酒醒迟明,乃卧一墓上草丛内,仆跧伏石畔小穴中,方知正堕狐祟,赖性命不遭伤害耳。(右七事徐谦说。) 襄阳宜城(现湖北同名县级市)的刘三客本是富豪人家,他自己也知书达理。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八月,他带人去西蜀(四川一带)做生意,带了不少钱财货品,价值好几千缗。 他们一行人走到离关口还有五里地的地方,看到环境不错,山林秀翠,刘三客怀疑这里是神仙洞府,就不想走了。他平时就好慕清虚的生活,向往山林之美,想学士大夫的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的情调,于是把行囊包裹放下,带着五个仆人一起往山林间走。走了差不多十里,看到前面有一块石碑,仔细看,石碑上刻着二十个字:“十口尚无声,莫下土非轻。反犬肩瓜走,那知米畔青。”从字面理解,这诗的意思很清楚。此时,只见一个樵夫手拿大斧,背着一捆柴火,唱着歌来到刘三客他们身边,刘三客看这樵夫,感觉比较惊异,过去给他作揖行礼,樵夫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宜久待。”刘三客问:“怎么讲?”樵夫说:“刚才石碑上的字你没读吗?因为这地方有很多鬼魅,容易伤人性命,我在此立石碑专门给人看,这上面四句话就是四个字,叫‘古墓狐精’。还不赶紧走啊?!这地方害的人多了,我也见得多了,我都没时间跟你细说!”樵夫说完这句话,人就不见了。此时刘三客还在迷糊呢,不肯相信,他带着仆人继续往里走,又走了几里地,忽然碰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她穿着素布衣服,颜容娴雅,见到刘三客就口诵一绝,声音悲切:“昨宵虚过了,俄尔是今朝。空有青春貌,谁能伴阿娇?”(简释+点评:昨天晚上我一个人过的,今天来得真快啊,我年轻漂亮,谁来陪我呢?这诗有挑逗意味。)听到这诗,刘三客心想:这女孩一定是丈夫刚刚去世,他祭奠丈夫,浑身穿素。她的诗词很哀婉。刘三客问:“你是什么情况啊?”问了好几遍,那女孩也不搭理他。刘三客心想,她一定是良家女子,还能吟诗作赋,估计深通文墨。刘三客随口和了一首诗挑逗她:“夜夜栖寒枕,朝朝拂冷衾。眼前风景好,谁肯话同心?”(简释+点评:刘三客说自己也是每天一个人睡。他跟女孩打情骂俏,互相应和。)女郎一听,哈哈大笑,问道:“这位客人,你贵姓啊?”刘三客说:“我姓刘,名辉,字子昭。”女人说:“咱们有缘,是同道中人。”她于是邀请刘三客和仆人们说:“走,到家去吧!”一行人转过山背来到一座大宅院,雕梁画栋,里面的装修非常华美,家里还有很多仆妇、丫鬟,佳丽成行,见到客人来了,就开始准备酒食,女人命人把五个仆人安排到别的房间,也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女郎跟刘三客对饮,酒过数巡,天色渐暗,女孩说:“鸳鸯锦被(和凤枕)我一个人睡的时间不短了,今宵我愿意在这里侍奉刘郎,真是天大的幸事,今天晚上你就住这儿吧!”刘三客很高兴,表示感谢,他说:“我愿意,就住这儿吧。”于是两人手拉手进了房间,男女上床,欢爱非常,一夜无话。酒醒以后,天也亮了。刘三客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座坟墓的草丛里,他那些仆人都趴在石头旁边一个小洞穴里。到此,刘三客才知道,他们掉入了狐狸设计好的迷魂阵,幸好这次命保住了。【祥宏点评】:这故事说的还是一个“时空重叠”;徐谦是鄱阳的一个算命人,讲过不少《夷坚志》故事;刘三客被虚幻境所迷,他的猎奇好奇心理害了他,虽然最终命保住了,以后能否吸取教训就不知道了。按照故事所说,他碰到的是“狐狸精”。这情节让人想起了《地藏经》的内容:凡夫不知苦境,遇到善知识(就比如这个故事里的樵夫)劝告,有可能依然执迷不误,继续深入苦境恶境,只有吃了苦头,才有可能幡然悔悟。这故事有很强的寓意;故事里的“关下”,有可能指陕西的潼关,因他要从湖北去四川做生意。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7-《夷坚志》里的“男女之事”-现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