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蓬头小鬼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这故事是紧挨着昨天的《云门僧鬼》讲的,因为地点一样,主要人物也有重合,只不过闹鬼闹怪的主角不一样:一个是鬼魂,一个是山魈。简单的区分是:鬼魂非实体,山魈可能是一种实体动物。

【原文】


云门寺又有一魈鬼怪,颇幻吓人。尝有游客至,主僧邦彦馆之于三门傍小室。冬夜附火,不觉昏睡。及开目,见一物长三尺,蓬发鬅鬙,正相对坐。客惊呼出户,邦彦闻之,徐行笑视曰:“何害!何害!只是蓬头小鬼耳。

麻源巡检邓珫来治小亭,馆于寝堂。时表兄王三锡在道观,常相遇。王告之曰:“深山多怪异,须益置仆从,以备不虞。不然,徙入僧房,乃可安寝。”珫弗信。

一日,折简召饭,遽言便欲还家,王讶其匆匆,珫曰:“不听兄教,昨夕只一小吏伴直,珫寝于大床上,夜分熟寐,闻左榻上如人掷重物敲击者数四,仓惶呼吏,吏固已怖慑,遂相携开关而走,历阶十余层,不暇蹑级,滚攧趣下。惊魂至今未定,岂容更留哉!

是晚辞去。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余干谭家蚕||张方两家酒||师立三异||员一郎马||汪大郎马||汀州山魈


【白话语音文字版】

云门寺(现江西南城建昌镇附近)还有一只山魈鬼怪,挺能够致幻吓人的。有一回,外边来了一个客人到云门寺参访,主僧邹邦彦说:“给你安排在三门(山门)那儿一个小房间住吧!”

那是一个冬夜,很冷,这客人在烤火,烤着烤着不觉就昏睡了,也没完全睡熟,忽然一睁眼,看见对面坐着一个家伙,他身高三尺,蓬头垢面,乱七八糟的,看不清楚是什么。客人给吓坏了,大呼小叫的跑出房间。邹邦彦听说了,缓慢地走过来,笑着说:“没关系,不碍的,这就是蓬头小鬼!”

有一回,麻源(云门寺附近)这地方的巡检邓珫来附近监修一座小亭,夜里就睡在云门寺的寝堂,他表兄王三锡是住在道观里,两人经常碰到。有一回,王三锡跟邓珫说:“深山多怪异,你要多找一些随从跟着,别出什么事儿,要不然你搬到僧房里去住。”邓珫不以为意。

忽然有一天,邓珫写信(折简)给王三锡,招呼他来吃饭,跟他说:“我想马上回家,不能在这地方住了!”王三锡挺惊讶的问:“怎么这么急匆匆啊?这就要走吗?”邓珫说:“我悔不听兄长你的教诲,昨天晚上出了一个事儿,我身边有个小吏陪我,我躺大床上,半夜正熟睡间,忽然听到左边床榻上有人拿着一个特别沉的家伙在用力敲床很多次,我赶紧招呼小吏,那小子早给吓坏了!我们两人手拉手把门栓打开往楼下跑,顾不上一台阶一个台阶的下楼,而是连滚带爬地往下跳!到现在我还惊魂未定啊!怎么还能再住呢?”

那天晚上,邓珫就离开了云门寺。

【祥宏点评】两件事都说的是云门寺这个蓬头小鬼,应是一个山魈类的怪物。山魈,《夷坚志》经常讲到,类似于一种“实体鬼魂”,可能是一种真实动物建昌麻源第三谷,在江西南城建昌镇以西十里处,现在还叫这名字。这里山清水秀,是一处旅游胜地,就在麻姑山脚下。宋代山上有云门寺;主僧邦彦,俗家姓邹,他已经在《云门僧鬼》故事中出现,那故事已提到本地有寺庙道观各一座。本故事就是接着《云门僧鬼》讲的巡检,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员,与县尉工作有交叉;折简,宋代人请你吃饭或聚会,讲究的人会专门写封信说明;寺庙的山门,通常也被称为“三门”。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中的神异动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