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拥38万常读用户的百万级情感号,凭什么这么厉害?

 西瓜数据 2020-07-09

细腻的文字总是能给人来带丰沛的情感抒发,从古至今,从竹简到书本,从纸质到现今的微信公众号,文字的载体在变,但人们对于文字的需求却从未变过。

今天西瓜数据就带大家了解一个用文字抒写故事,她没见过你,但却很懂你的情感类公众号——「李月亮」

△「李月亮」

图片来自:西瓜数据

2015年创建的「李月亮」,是使用创始人「李月亮」的名字直接命名。畅销书作家,新女性主义倡导者,情感作家都是李老师众多标签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李老师还是知名杂志《读者》签约作家,作品常见于《青年文摘》、《女友》、《爱人》等杂志。2013年因为一篇《那些你不知道的大事情》迅速在网络上造成千万级搜索量的曝光

如今公众号已有100万粉丝,都是通过文章内容将粉丝吸引而来,留言中不乏对文章的观后感,粉丝互动频繁,粘性相当不错。

△「李月亮」-近30天每天都有150条以上的精选留言

图片来自:西瓜数据

粉丝以25岁-50岁的已婚有娃女性为主,一二线城市偏多,大多追求自我成长,观念比较新,习惯关注新闻热点。

而「李月亮」老师的定位就是“新女性主义作家”,文章观点立意新颖,所吸引到的读者也大多是新女性。这类型的女性自主、自立,拥有独立经济能力,关注热点,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

△「李月亮」-对于教育新观念,粉丝互动积极

图片来自:西瓜数据

38%常读用户比例,粉丝粘性超强

作为百万粉丝的公众号来说,常读用户比例高达38%是相当惊人的常读用户比例是最能体现公众号粉丝粘性的数据。如此之高的粉丝粘性无不显示了粉丝对于「李月亮」老师的依赖,信任。

△「李月亮」-常读粉丝比例高达38%

此前为知名报刊杂志签约作者的「李月亮」老师,在后期新媒体形式的文章,尤其以微信公众号为主的线上文字传播出现后,对纸媒的冲击是很大的,那时起李老师就开始琢磨作者们的出路在哪里。

而早期的李老师并没有成立自己的公众号,仅授权某账号发布文章,却遭到洗稿转载。直到2015年,「李月亮」老师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逐渐累积粉丝,将公众号作为主要发布平台。

文章风格也从平淡的感悟文到现在的多样化,从留言互动中了解粉丝喜好,贴合粉丝阅读习惯的同时要保证内容足够新颖、价值观正确,还要对粉丝具有吸引力,「李月亮」老师深知必须要一直跟着大家的喜好走,跟不上就可能被抛弃,这些年也一直这么努力着。

△「李月亮」-近30天总在看数超20.87万

图片来自:西瓜数据诊断功能

单篇文章1600万阅读,传播力量大

精致讲究的李老师在原创文章是相当认真,以篇篇精品为标准,从来不敢糊弄,花两三天时间写一篇原创文章,慢工出细活。或是偶尔有特别感兴趣的题材,则会慢慢累积素材,总结资料内容,再细细琢磨文章。就如六月底李老师发布的一篇关于郭德纲先生的文章,仔仔细细的研究打磨出近万字的文章内容,获得在看数超七千。

除了人物类型的文章外,擅长描写感人故事的「李月亮」老师,在今年疫情期间,发现了许多特别感人的故事,她讲这些故事用细腻的文字描写在文章中,引起大量粉丝共鸣,单篇文章阅读超1600万,超40万点赞,当日涨粉10万+。

△「李月亮」-单篇文章阅读1600万+

如此精细对待文章,认真负责对待粉丝的「李月亮」老师,文章常常被许多公众号所转载,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有数百个公众号进行转载,光转载授权群就有6个之多。

△「李月亮」-曾有文章转载数达4436次

最不像广告的广告才更吸引人

就像每个公众号一样,盈利模式还是以广告为主,而「李月亮」的广告文章都尽量将软文写的像正常推文,第一好看,第二输出价值观,保证品质,让粉丝看过后不反感,并且很容易接受文章中的推荐商品。

出于慎重,一般「李月亮」的头条文章仅接受大品牌或品质高的推广与品宣,大多广告文章都位于次条位置,因此粉丝们也十分习惯次条为微广告推荐。

△「李月亮」-广告文章粉丝也是十分买单

图片来自:西瓜数据

基于「李月亮」老师的严格要求与柔软笔触,很好的将广告与文章内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得品牌得到非常不错的宣传。

此前抖音与阿里巴巴都与「李月亮」老师有过十分愉快的合作,抖音软文共计获得超47万阅读,此后客户更是将此文案当做后续的公众号投放中的样文。

近38万的常读用户能给品牌方带来的品宣效果可想而知,并且作为情感号来说,其实并没有特别垂直限制商品的类型,教育,美妆,母婴,家居甚至于汽车、房产类商品都是「李月亮」曾合作的过的商品类型。

△「李月亮」-与龙湖地产合作广告

图片来自:西瓜数据

在与「李月亮」老师交流沟通的最后,我们依旧想要了解作为情感头部大号的李老师,对于目前各平台冲击下的公众号总体是否有什么担心或是看法。以文字感动大众的「李月亮」老师认为:

“我们的各种数据一直是逆势上涨的,所以目前也没感到焦虑。对未来的情况,我也比较乐观。公众号之前爆发的太厉害了,必然要有一个回落的过程,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平台能取代微信取代公众号,所以我相信去掉泡沫以后,微信还会是一个稳定的、相对长期的、比较繁荣的存在。所以我们未来肯定还是要努力提供好内容,以赢得读者的喜欢和注意力。”

“从宏观的角度说,作为一个职业写作者,我总相信在任何情况下,人对文字都是有需求的。因为文字所传达的思想和美感,视频和图片永远无法取代。

所以好的文字,永远有市场。过去在竹简上,在书籍上,现在在微信公众号上,人们对文字的需要是不会变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