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就是,对父母 “去理想化”

 昵称65625155 2020-07-09

我们常说,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意思是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嫌弃自己。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自己早已被孩子“看穿”嫌弃了。

原来,“儿不嫌母丑”并不是孩子说的,而是成年人的自我欺骗罢了。

去年有一篇刷爆大家朋友圈的作文,出自一位小学生,名为《我的妈妈是一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我的妈妈不上班,平时就喜欢打牌和看nc的电视剧,一边看还一边骂,有时候也跟着哭。她什么事也做不好,做的饭超级难吃,家里乱七八糟,到处都不干净。

“她明明什么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说都是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

“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小宇的妈妈会画画;瑶瑶的妈妈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羡慕死了,可她什么都不会。

“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字字诛心,句句扎心。甚至很多人直言,非常有画面感,自己的妈妈在家也是这副模样。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听见过自己的父母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却鲜少有父母听见孩子对自己说“你看看别人家的父母。”

你有没有想过这其中的逻辑和道理?大家都不是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人说出来。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都是这样的情况——批评时,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对立面,孩子只要辩解反驳一句,父母就能把以前到现在的事全部拎出来说一遍,乐此不疲,永无止境。

当然,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母亲身上。倒不是因为性别歧视,只是因为母亲要操的心更多,在生活中自然成了话最多的那个人。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时候的亲子教育和亲子关系,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一位母亲最近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她就是典型的“话多且密”的母亲。她的孩子在犯错时,她都会严厉的批评,并且能从当下的事件本身扯到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上,喋喋不休。

这位母亲一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有什么问题,直到她的儿子看到了前文提到的那篇文章,他对妈妈说:

“妈妈,其实每次你批评我的方式,都让我感到很受伤。别人的妈妈都不这样,你为什么要这样?”

看着孩子一副受伤委屈的表情,这位母亲突然愣住了。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和回答现在这个看起来像个小大人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Frank. S. J曾经提出一个概念:一个人想要走向独立,不可缺少的第一步是对父母的“去理想化”。

也就是说,当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父母并非全知全能时,他的自我意识就已经开始觉醒了。

这是好事,但又好像是坏事。

父母盼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却又怕孩子长大,害怕孩子太快长大,怕自己被嫌弃,不再被需要。

我曾经问父母,青春期时我带有嫌弃意味的叛逆有没有伤到过他们,谁知我的父亲沉默了很久,轻轻叹了口气,说:“哪有什么伤不伤的,你只是慢慢长大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感到鼻头一酸,赶紧找个借口回屋,免得让父母看见自己哭。

一位母亲曾说,养育孩子可能需要一辈子,但是失去他们,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开始嫌弃自己时,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他们担心自己一个小举动,会让孩子讨厌自己,他们也担心随着跟孩子的代沟越来越大,沟通逐渐变少,自己会成为孩子眼中最鄙视、瞧不起的那个人。

孩子对父母最大的惩罚,就是无声地鄙视。

有的孩子会嫌弃自己的父母没有特长,有的孩子会嫌弃父母一事无成,还有的孩子,也是嫌弃行为中最恶劣的,他们由于嫌弃父母某个言行细节,而顺带否定父母整个存在。

有一位小学生,家境不算优渥,父母都在工地上工作,这个小男孩大概是嫌弃自己父母随时随地都灰扑扑、脏兮兮的,他打心眼里瞧不起父母的职业,以及父母的全部。

甚至会在别人问及他的父母时,回答说自己没有父母。

父亲由于教育孩子的问题无数次指责母亲,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

后来就学着父亲的话,对母亲说:

“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爸说得没错你就是个废物,你看看你都穿的什么?我都不好意思说你是我妈!”

GIF

这番打击着实伤透了母亲的心,她只是哭,没有任何反驳,当天晚上企图自杀,被邻居发现救了下来。后来这一家人都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李玫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日子过得苦一点没有关系,父母工作不够体面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在本就很煎熬的环境中,还遭受着家人的攻击和伤害,换谁都撑不下去。

儿不嫌母丑都是成年人的自我欺骗,母不嫌儿丑才是社会常态。

《诗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在成为父母之前,也没有考过“父母证”,你是第一次当子女,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少一些苛责和嫌弃,多一些理解才是正道。

父母想要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别忘记,你的“父母”角色之前,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自然人。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在相互尊重和热爱中,共同进步。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