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捷》随笔

 华夏之星人才 2020-07-09

建军90周年那年,一直想用画笔来歌颂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赣南--红军长征出发地,从小就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所以对军人我一直怀有一颗敬仰之心,他们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祖国之卫士。他们有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在最艰苦、最危险、最关键的地方都有军人战斗的身影。他们前仆后继、不辱使命,付出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只为了让祖国大地上和平永存。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力量北上抗日,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之壮举一一长征。一路经受了无数次的追剿、封堵、重重艰难险阻,幸有伟大的领导毛泽东指引,使大家坚信星火燎原、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大捷》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进行创作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律·长征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从这首诗里我联想到在长征途中跟随毛委员的红军战士满怀喜悦地豪情……《大捷》就是折射当时在长征途中的一个鼓舞士气的大胜战。画面呈现几名红军战士正在收整大批战利品,其中一位红军战士站在最亮处面带喜悦目视前方,坚信对革命必胜的愿景。 
作品《大捷》创作构图采用现代构成形式的块面组合关系,用没骨画法将缴获的战利品枪支炮弹用重墨撞色,把前面的大炮撞染斑驳凝重,四名红军战士用“V”字布局有积极向上不断扩大之意。把正在收缴般运大批战利品的三名战士用前实后虚处理、虚处顶格扩大想象空间,用朱赭写出脸部表情,配灰色着装军帽。朱红色点出领章帽徽,色彩明快、轻松又不失庄严,最突出的一位红军战士手握长枪站在画面左上方留白处,脸上露刚打完大胜战的喜悦之情。   
整幅作品完成最重要的一环就属题记了,为了考虑画面的整体性及对创作构思的吻合性采用另书拼条形式,标题《大捷》用大宋体加书名号强调,接着引用毛泽东七律·长征行草而就,拼在左边接住气韵,使画面整体气韵贯通,人物庄严又不失时代笔墨之气息,同时还表现出那个年代的军人情怀。 (蒋洪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