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拉英雄传||第九回:洞中岁月,守边疆吃苦为谁? 热血男儿,献青春保国安康!

 昵称70808387 2020-07-09

谨以此章回体《那拉英雄传》敬献给在“5·31”作战和出击211高地战斗中浴血奋战的勇士们!

让那死者有不朽的名
让那生者有永恒的爱
  ——作者题记


第九回
洞中岁月,守边疆吃苦为谁

热血男儿,献青春保国安康

枪声炮声为何无惧?为祖国尊严;

汗水血水为谁而流?为十亿人民。

书中暗表。这副对联生动地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将士们的真实写照,被全国人民赞誉为“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并喊出了“理解万岁”的共同心声。在老山战场上,可爱的战士们不仅面对血与火和生与死的残酷现实,而且还面临着苦与乐和得与失的严峻考验。

朋友们,战友们,在中外战争史上你们听说过战场上有这样的“裸体”战士吗?你们见过有穿着裙子扛枪的战斗人员吗?你们是否听说过这些战士们身上只穿着裤头,同敌人浴血奋战,与恶劣的天气抗争,在阵地上坚守了300多天吗?毋容置疑,这些场景并非子虚乌有,而是发生在八十年代的老山那拉战场上。


话说1986年春夏之交,部队首长带领后方大学生、演员们到前线阵地慰问演出,阵地上有几个没来得及穿衣服、光着屁股的士兵,见首长和几个年轻女性突然光临阵地,匆忙躲进了猫耳洞里。

书中交代,连长流着眼泪向首长解释原因:由于气候潮湿,加上我们的烈士及越军的尸体运送不及时,雨林日晒,细菌泛滥,我们的战士大多裆部溃疡、腐烂,有的裤头和血肉粘连在一起,十分难受,有时也会一丝不挂。

这就是所谓的八十年代老山战场上的“裸体战争”。

列位看官须知。老山前沿阵地的“猫耳洞”一般都挖在山坡上,山上淌下来的雨水灌进洞里无法外排,战士们的下半身有时泡在污水里。雨季作战,天气酷热,脚沤烂了,腿泡肿了。“猫耳洞”里面积很小,又被蚊叮虫咬。裆部和腰部先是奇痒,抓过之后身上到处溃烂,大多数战士患有烂裆病。严重的化脓流血,衣服就和皮肉沾粘在起。稍微一活动,衣服扯着皮肉钻心的疼痛,走路就很困难。有时身上只穿一个短裤,有的干脆就裸体上阵。衣服已成多余,用不着遮盖,因为这里是男性的王国。

四千年前古希腊人以美丽的人体来显示斗士的英武和俊美,从此就有了裸体雕塑,就有了罗丹和米开朗琪诺这些艺术大师,以及维纳斯、大卫、自由女神。而在老山战场的“猫耳洞”里,是战争将这些可爱的战士们塑成为一尊尊裸体群雕。就是他们在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疆边陲,在捍卫着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

有战地对联曰:

你也苦,我也苦,咱不吃苦谁吃苦;

你有家,我有家,没有国家哪有家。

书中暗表,在猫耳洞里300多天的时间,有的战士白天不习惯光屁股,就把长裤剪成了短裤,有的改成了裙子,或者用包扎用的三角带一兜,像个健美裤头,卫生实用。男人的“裙子”也是老山前线解放军战士的一大发明。

看官须知,军人不是高山,却有着比山还豪迈的雄心;军人不是大江,却有着比江水更澎湃的激情;军人不是诗人,却挥洒出无数壮丽的诗篇;军人更不是哲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讲述着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把青春奉献给祖国。 

话说南疆的夏季,时而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冲垮了栖身的“猫耳洞”;时而骄阳似火,气温高达40多度,大地象蒸笼,蜡烛化为水。猫耳洞里灌满了水,战士们先把水淘出来,然后才能睡觉。天气炎热,猫耳洞里像蒸笼一样,战士们戏称“桑拿浴”。

饿了,吃几块压缩饼干;渴了,喝几口用钢盔接下的雨水;累了,就坐在潮湿的地上睡一会儿。上阵地几个月,他们没有洗过一次脸,没有刷过一次牙,没有理过一次发。听起来难以置信,但又是客观事实。

书中交代。阵地上吃的食物,全靠军工运送。如压缩饼干和罐头,有红烧猪肉、红烧牛肉、雪莱、各种水果等罐头。这些东西是非常诱人,但长时间食用,就一点胃口也没有了。喝的水全部是用脸盆、钢盔接存的雨水,或者是灌入猫耳洞的污泥水,用纱布过滤一下饮用。

有战地对联曰:

今有雨明有雨,天天有雨天天下;
做饭盆洗脸盆,盆盆无水盆盆接。

且说我们的战士们在阵地上几个月,除了作战时爬出洞来,平时都躲在洞里监视越军行动,成天和泥土、污水交织在一起,没有条件洗澡,没有机会晒太阳。有些阵地与越军犬牙交错,相距太近,白天是不能出来的。碰到夜间下雨,才能爬出洞来冲淋一下,享受一次高档的洗浴。几个月下来,战士们的脸,失去了本色,头发沾粘在一块成了“饼”,个别战士脸上都长了苔。

看官须知。老山战场上,前沿阵地的战士全部过的是穴居式生活。有的住自然小石洞、小石缝,大部分住的是人工挖的小土洞,在洞里不能站立,无法躺下,只能双手抱膝蹲坐在里面。营连指挥所挖的是稍大点的洞,用波纹钢支撑着,防止泥土倒塌。595团6连有两个战士蹲坐在汽油桶大的猫耳洞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换防时两条腿都不能走路了。

战地对联曰:

大洞小洞猫耳洞,洞洞藏龙卧虎;
步枪机枪冲锋枪,枪枪怒火满膛。

话说595团1连战士刘亭怀和纪广爱都是不满20岁的新兵,他们俩坚守在闻名的“李海欣高地”最前出的一个哨位上 。这个哨位被敌人炮火严密封锁,经常缺水断粮。有时候哨位里仅剩一听罐头,他俩互相推让,谁也舍不得多吃,一听小小的罐头,整整吃了两天。

战友生死之交,兄弟情深似海。刘亭怀的腿被蚊虫叮咬,感染化脓,纪广爱每天给他挤脓擦血。刘亭怀对纪广爱说:如果有一瓶紫药水涂涂多好啊!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纪广爱被弹片炸伤,刘亭怀为掩护战友而光荣牺牲。纪广爱在后方医院给指导员写了封信,并寄去了5元钱。他在信上说:“指导员,我活下来了,刘亭怀为了救我牺牲了。他在阵地上的时候,腿烂的直流脓血,天天盼望能有一瓶紫药水,请你用这5元钱,帮我买一瓶紫药水,放进他骨灰盒,了结他的心愿。”

村夫有诗赞之:

】场共赴鬼门关,
】谊长存重如山。
】同手足亲兄弟,
】明大义心相连。

且说595团2连一等功臣刘登洋战友回忆说,战争的残酷性是和平时期的人无法想象的。在211高地的哨位上,一个班8个人,一个军用水壶,一天一夜喝了七八次,还剩下大半壶。为什么?越军炮火封锁,军工一时上不来。

这是595团2连战士刘登洋,作战勇敢,荣立一等战功。

书中暗表。在部队的野战医院里,我经常看到从一线阵地抬下来的伤员,他们大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战士,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也曾有过阳光灿烂的梦想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然而,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枪炮声一响,就可能加入残疾人的行列。有的用弹片削去了手指,有的用地雷炸掉了右腿,有的失去了手臂和眼睛,还有的甚至还要高位截瘫。每当我看到这些缺腿断臂的年轻战士们,就有一种大山压迫胸膛的窒息感。

列位看官须知。人生之路真难预料,昨天也许你还朝着你的目的地前行,而今天就有可能另辟蹊径。在血与火的老山战场上,有很多年轻的士兵是怀揣着高中课本入伍的,有的还放弃了去外国继承财产的机会。如果不是走进战争,他们在几年后,或许就是军校的一名优秀的学员,或许就是一位年青有为的军官。而今天,人生的命运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是1985年战地记者在那拉阵地猫耳洞中拍摄的一张老照片《钢枪与维纳斯》。照片中一个读书的年轻士兵,背后悬挂着冲锋枪,墙壁上贴着维纳斯画像,主人公就是当年595团参加211高地出击作战的战士王银祥。

这幅维纳斯画像,是王银祥用钢笔画在稿纸背部的素描。虽然是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生死未卜,但年轻的士兵还是那样热爱美的生活,热爱美的艺术。维纳斯和那支冲锋枪似乎不那么协调,但经历过战争的人,也许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和平。而今天的王银祥,已经成为一位很有造诣的画家。

村夫有诗曰:

当年老山杀敌寇,
今朝著名一画家。
挥毫泼墨常有诗,
丹青意造本无法。

众说周知。战斗是如此的激烈,环境是如此的艰苦,而我们的战士的内心又是如此的充实。在战斗的间隙,他们看着飘动云雾和天上的星星月亮,在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他们在思念自己家乡和亲人,他们在向往着战后去考军校,他们在谋划着复员回乡后勤劳致富,他们在憧憬着如何享受爱情的甜蜜······甚至也想到光荣牺牲。但他们始终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枪声响起,他们就会义无返顾地把生命置之度外,而冲上杀敌的战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小战士们利用战斗的间隙,在潮湿的猫耳洞里写家信,写给父母亲,写给恋人,写给师长,写给同学,写给祖国,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思念自己的亲人和家乡。就是第二天牺牲了,也给亲人们留下些许的只言片语。这些战士们没有花言巧语,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把对祖国的爱和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

有人说,一个人的家书,承载着写信人的真情实感;一群人的家书,则承载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老山作战,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写信慰问,部队把成千上万的书信分发到每个战士的手上,开展“一封家书”活动。猫耳洞里的战士们也把这些书信,作为报答人民、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

我相信,这些战地书信也一定会穿越时空,几十年以后成为传播红色基因的红色家书,或将成为老山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

书中交代。用行军锅或用洗脸盆煮一锅面条,在老山战士眼里就是一场盛宴。所以说,军人是一面旗帜,是一种精神。这些在老山“猫耳洞”里的战士,能把孤独酝酿成美酒,能把边关的冷月挥洒成壮丽的诗篇。有了他们,祖国的繁荣就有了保障,有了他们,人世间才有了最可爱的人。

话说在作战间隙,能抽一根祖国后方送来的香烟是很大的享受。什么大重九啊,云烟啊,战士们都享受过。由于洞内狭小,一个月不能洗脸刮胡子,这也是家常便饭,很多人进洞的时候是小鲜肉,出去的时候都成了满脸络腮胡子的男子汉。

列为须知,在猫耳洞里,同战士们最常结伴的是老鼠和蚊子。老山上的老鼠和蚊子比较个头很大。有“三个老鼠一麻袋、四个蚊子一盘菜”之说。平时和老鼠、蚊子搏斗是长期而艰苦的斗争。有时候,各种类型的蛇也会成为不速之客,常常光顾“寒舍”。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着数不清的小虫小咬,咬的你浑身红肿,挠出血水来就会发炎,那种滋味是常人难以经受的。

报话机是老山前线猫耳洞与上级联系的主要通讯工具。长期放置蜡烛的地方变成了一坨蜡台,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蜡台一层层的变高。战士们像花儿一样的欣赏,这也是猫耳洞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仔细看来,那一坨蜡台既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一尊精品的雕塑,还像溶洞里千年的乳化石。

        

这两个稚气未脱的小战士,正是芳华的年龄。在炮火的间隙,他们在畅想和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是多么单纯和天真无邪,他们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热爱自己祖国。然而,在老山那拉战场上牺牲的人员中,大多是20岁上下的年轻战士,他们甚至还没有品尝过爱情的滋味。



这是一个用波纹钢架构的猫耳洞,在那拉前线阵地算是比较高级的住所了。顶上滴着小水珠,脚下踩着黄泥汤,被子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们生活的有滋有味,一住就是几个月。还要时刻准备战斗······
    

书中交代,在战斗的间隙,在上衣口袋里掏出女友的照片,这或许是此时此刻人生中最美好的享受。即便是枪声响起来倒在血泊里,也终生无憾了。在老山战场,战士们最喜欢的两首歌是《十五的月亮》和《说句心里话》。

此时此刻,过去使我百思不解的一个重大社会哲学命题,在老山前线的炮火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又渴又累时,能喝上一口水就是幸福;饥饿难挨时,能吃上一口饭就是幸福;身体有了病,健康就是幸福;对失业的人来说,有份能挣钱的工作就是幸福;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边疆人民,能过上和平安稳的日子就是幸福;对“猫耳洞”里的战士,为国捐躯是奉献,能活着回来就是幸福。

想一想已经牺牲的烈士和伤残人员,看一看这些从阵地上回来的战士,我骤然间凭添了几份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慨,这或许是我在老山战场上最大的感悟和收获。


列位看官须知。我刚到前线不久,就发现不管是在师团指挥所,还是在前哨阵地的“猫耳洞”,你都会看到在罐头盒里养着的这种盛开着黄色小花的兰草。老山原本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野生兰科植物非常丰富,战士们在作战间隙,每每看到这些开着美丽花朵的小草,就会将它们移植进战壕里栽种在弹药箱里、罐头瓶里。战士们亲切的称之为“老山兰”。

在潮湿、寂寞和危险的“猫耳洞”里,唯有一簇簇生命力极强的兰草花与战士们相伴,给他们以精神和力量,使他们的青春在血与火中怒放,在枪声和炮声中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即便是死神也望而却步!

话说敌人的炮火摧毁了石块,烧灼了大地,燃烧了树木,那些花草们也难免深受其害。不些日子过后,老山兰依然在石缝里、在枯木中钻出了尖尖。它们的生命力是何等的坚强啊!这如同在战火中生存的战士,面对死亡可以不皱一下眉头,但对绿色的生命却是那样的热爱有加。


书中交代。但凡经历过老山作战的那一群军人,无论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青春芳华去直面残酷的战争,去保卫祖国的那一方平安。即便他们容颜老去,或是与世长辞,我们都不该忘记。

因为,这群人都是英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山战士!

这正是:

风平浪静的日子

你不会认识我

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

硝烟散尽的日子

你不会留心我

我的故事会被歌声淹没

假如有一天风雨来

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那拉英雄传】第十回: 


身负重伤,无奈何失去自由;
留取丹心,有骨气才是英雄。

 

作者简介

【百字铭】

我叫李润泉,山东高唐县。

走出庄稼地,当兵二十年。

青春献军营,参战到老山。

二次找工作,转业检察官。

二零零九年,退休享清闲。

原创公众号,潇洒夕阳间。

出了四本书,文章三百篇。

歌颂真善美,心中天地宽。

不图名和利,只为正三观。

坚守正能量,本色老党员。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