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康熙南巡图卷》中存在大量未剃发且着汉族服饰的平民?

 天选小丑 2020-07-09

关于剃发易服,是一个异常沉重的话题,其贯彻方式,是“暴烈如风雨,杀人如草蒿”的方式推行的,别幻想什么“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皇太极登位,就明令公布“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清太宗实录稿本》卷十四)

当然,皇太极时代,满清尚局促在关外辽东一地,其所强性推行剃发易服的对象,主要针对辽地辽民。

满清入关之初,为收买人心,多尔衮于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代顺治颁谕旨:“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查看大图

编辑

话说得非常好听。

到了次年五月,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已相继覆亡,多尔衮认为天下大定,遂凶相毕现,于六月恶狠狠下令全国男性官民一律剃发:“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十五日又谕礼部,强调说:“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七月,再次严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剃发易服,以风雷之势滚滚而来,万千百姓,稍有不从,即人头落地。

时人陈确在其文集《陈确集》卷三十中记:“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

《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也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等等宣传口号,均出于这一时期。

相对来说,广州地区的宣传口号温和一点,称:“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但民众并不认可这种“雅政”,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剪发人。”

查看大图

编辑

本来嘛,汉族男儿自古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稍加损害,这“金钱鼠尾”的发型又形同禽兽,若非刀剑相加,谁肯相从?

福州遗民在《思文大纪》中悲愤无限地写:“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顾炎武作《断发》诗发声:“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江阴十万民众在陈明遇、阎应元等义士的带领下,勃勃不屈,为反剃发易服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满城男女老少,被斩尽殆绝。

意大利人卫匡国的《鞑靼战纪》,也沉痛地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状况,当真是尸骨成山,血流成河。

所以,诸君别不要为《康熙南巡图卷》上出现的人物发型服饰所迷惑。

其实,不单单《康熙南巡图卷》,出现汉人装束画面的宫廷图卷,随便一搜一大堆。

如《御制耕织全图》、《康熙万寿图》、《雍正像耕织图》、《雍正行乐图》、《羊城夜市图》、《乾隆南巡图》、《姑苏繁华图》等等。

诸位,您能根据《雍正像耕织图》雍正和他的妃嫔身穿农夫、蚕妇衣服,就断定他们是真的农夫、蚕妇吗?

您能因为《雍正行乐图》里雍正身穿道袍而认为他是戡破红尘的方外高人吗?

在这些图画里,雍正不但峨冠博带,标准的汉人装束,还有红发赤胡的西洋人装束。

查看大图

编辑

您绝不会因为这样,就认为雍正本人没有剃头结辫吧?

可惜的是,沈从文大师却根据这些宫廷画作在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妇女野老、平民工农普遍服装和明代犹多类同处,并无多大区别。”

更加可惜的是,高校教材《中国服饰史教程》中竟根据沈从文大师的结论得出一更加错误的结论,称“在服饰发式上推行清令也就不了了之。所以大部分南方和北方的山区乡村尤其是广大百姓的服饰,仍依明制”。

经《中国服饰史教程》此说推演,有人就会抹杀掉清初反抗剃头那一段血腥历史。

有一位写了不少晚清作品的金姓的作者,就曾在他的著作里叫嚣说:“什么‘剃发易服令’?根本就是你们汉人自己臆想的东西,清朝没推行过!汉人自己剃发易服,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追求。”

看了他这一段话,我真想掴他两大嘴巴子呀。

实际上,剃发易服令并非“最后不了了之”,而是非常成功了,除了边远蛮夷部族,天下汉人,莫敢不从。

顺治十年,曾有两个戏子没有剃头,被刑部擒获,顺治皇帝立即颁诏:“剃头之令,不遵者斩,颁行已久,并无戏子准与留发之例。今二犯敢于违禁,好生可恶。”

看看,就捉到了两个没剃头的戏子,尚且如此大发雷霆地宣布斩立决,普天下还有谁敢留发?

至于说百姓的服饰和发型“仍依明制”,这有可能吗?

说一则轶闻:乾隆三十年,朝鲜贺岁使节者洪大荣前来北京朝拜乾隆帝,客居北京期间,一个名叫潘庭筠的落魄汉人,看见洪大荣“以方冠,着广袖常衣”,并不知道这本是明代的秀才常服,啧啧称赞它“制度古雅”,洪大荣只得告诉他,“我们衣服皆是明朝遗制。”

查看大图

编辑

康熙此人,虽然沉猜好杀,却好名好利,喜欢以“宽仁”的形象示人。他曾假惺惺地对近臣说“朕以为俗不能骤变,当潜移而默导之”,但天下剃头已成定式,而他的话又是朝堂宫廷里的“悄悄话”,谁又敢以身试法,束发以明衣冠行世?

康熙三年(1664),朝鲜使者洪命夏到北京,所遇汉人官员,见到朝鲜使者的衣冠,“皆有唏嘘叹息之色,欲语未语……盖见我衣冠,自不觉其感慨而然也”。

是的,面对奉行明朝衣冠的朝鲜人,入清汉人也只有艳羡的份了。

当然,回家关上门,偷偷制作一套,穿在身上过过瘾,或者让画师画在图画里自我满足一下,也还是可以的。

这不,秉承康熙旨意的宫廷画师在作《康熙南巡图》时,就画了汉人穿着明朝服饰的形象,而且,脑后没有垂辫,而是把辫子扎成发髻,粗看确如明制相差不大,但前额那块地方的头发,仍是性命攸关,万万留不得的。

所以,说剃发易服令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甚至最后“不了了之”,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