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临写汉简更容易“得笔”?

 中正书法工作室 2020-07-10

结合最近数十年的汉简材料,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意识:就隶书来讲,简牍才是汉代日常书写的主流。而碑刻属于特殊的书写材料,并非日常书写的主要活动。最为重要的是,对于汉简的临写,我们能够推想出汉代人是怎么拿着毛笔来写出这些字迹的。如果对着的是汉碑拓本,我们就只能是猜想这些笔画是怎么写出来的。比如我们可以将汉简临成这样:


从这个角度上讲,临写汉简更“容易得笔”。比如下面这位书友的作品,上周我们提出建议,要求加快一点运笔速度,


目的是增强一点书写性。可以看出,加快一点运笔速度后,字迹无疑已经有了更多的动态感。
下面的这个作品,无疑是希望将汉简的元素,加进临写的《张迁碑》当中。


虽然临写速度可能有点快,但无疑是很好的尝试。下面这个作品呢,以前只守着柳体楷书不放,不敢于去大胆临写其他字体。


现在能够加快了运笔速度,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下面这个作品,以前很喜欢临写碑刻,但不知道碑刻的笔画如何写出来。


前段时间坚持临写汉简后,用笔质量一下了就上来了。下面这个作品,我推测该书友可能以前有学习过展览体和流行体隶书的经历,因此也有一些俗气和习气。


现在改学原生态汉简后,用笔质量和整体气息,一下子得到了提高。下面这个作品,基本上是将汉简往楷书和行楷上面走。


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当初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草书演进时,走的也是这样的道路。但毕竟我们临写的是汉简,还是希望有意强调一下隶书的用笔结构特征。下面这件作品,整体布局和结字大小变化上都处理得不错。建议今后再加快一点运笔速度。


下面这位书友的作品,也比较有代表性。

以前该书友学习隶书时,通常以两种材料为主:

一是汉碑,但不足是将汉碑笔画临写得太直和太僵硬。

二是一本汉简集字字帖。汉简集字字帖的局限性很多的,无论如何都不如原生态汉简材料。

在我们的反复建议下,该书友最终决定临写原汁原味的汉简。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能够坚持临写原生态汉简,则其长进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