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中国”国庆70年征文】210.甘元俊||陈大娘的幸福生活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陈大娘的幸福生活

甘元俊
其实,陈大娘是有名字的,她名叫陈桂兰,是梯子村七组人,与我们郭麻村七组仅隔不到一千米,我们长期同场共赶,经常在半路上“结伴”前行,所以,我对她的事情多少有些了解。我看到大多数人都叫她陈大娘,所以,我也一直这么称呼她。
陈大娘说,她是新中国成立的当天晚上大约七点钟左右,终于没有“忍住”,才从她娘肚子里“拱”出来的。
所以后来,有人偶尔拿陈大娘开个玩笑,说陈大娘是毛主席“喊”她来到这个世上的。她只是憨憨地笑而不答。


陈大娘这一生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
她没有多少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起。平时签字什么的,总是叫别人帮她代签,然后自己在上面摁一个“鸡抖”(手印),表示是她自己本人认可了的。
陈大娘那个年代,由于当时国也穷来家也贫。所以,小时候的她长期吃不饱饭。
陈大娘是一个苦命的人,十八岁那年,就从“平坝子”嫁给了比她大十岁的被人们称之为“山旮旯”的梯子村的丈夫了。
二十多年前的一次赶集的半路上,我刚好碰见陈大娘,曾无意识的问过为什么要从“平坝子”里嫁到“山旮旯”里来。她说,“平坝子”里人多耕地少,长期饿饭;“山旮旯”里人少耕地多,只要人勤快,就不会饿饭。原来,陈大娘只是不想饿饭而已。


陈大娘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特别是在种田耕地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比如梨田打坝、栽秧割谷、扬谷进仓等等样样精通能干。
陈大娘的丈夫是个多病之人,家里的重活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干。年轻时,她每天都要随生产队的男劳动力下田、下地干活,干活的质与量超过那些男劳动力。那个时候,她是全生产队唯一一个被评为“一等”劳动力的女性。在靠挣工分养家的年代,至少她比别的女人挣的工分要多。
陈大娘一辈子生了三个子女,老大是个女儿,后面两个是儿子。女儿因为嫌地方经济落后,家庭条件不好,成年后远嫁外省,从此杳无音信。
因为地处深坵和家庭贫困的缘故,大儿子直到三十四岁那一年,才娶了比他小十岁的一个疯子女人作为妻子。
陈大娘说,要不是媳妇是疯子,或许她的儿子这辈子打光棍也说不定。自己的儿子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她自己最清楚,她说的完全是实话。
儿子媳妇婚后第二年,便有了一个孙女。
就在她的孙女出生后不久,多病的丈夫走了。陈大娘哭了一天一夜。
儿媳妇是疯子,根本不懂什么节育措施,更不懂什么叫“计划生育”。
所以后来儿媳妇又接连生了三个孙女和一个孙子。
然而,就在她的大孙女十岁、孙子二岁那年,她的大儿子因患肝癌,撒手人寰,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幺儿子也因为在广东从事建筑从高空摔下,捡了一条烂命,致使重度残疾。幺儿子为了不想给自己的母亲增加负担,独自一人在广东靠开残疾助理三轮车维持生计。为此,陈大娘哭了两天两夜。
就在陈大娘的大儿子去世后不久,疯子媳妇的娘家人又把她嫁到了外地。
从此五个孙子女成了不是孤儿的“孤儿”。
陈大娘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

尽管陈大娘每天要忙农活,但依然和别的父母一样,是又当“爹”来又当“妈”,承担起了孙子女上学、放学的接送“任务”。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从未间断。
然而,正当陈大娘的心情刚刚开始“恢复”的时候,家里的两间瓦木房,或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吧,竟然在一天的下午突然倒塌了。好在是白天,没有人员伤亡。
好心善良的堂弟,将他闲置的那两间砖瓦房给她们住下了。她们终于有了一个安身之地。
正当陈大娘感到生活十分迷茫的时候,党委书记在一次下乡“走基层”活动中,了解到她们家的具体情况后,立即将陈大娘一家纳入农村低保予以救助。这让她接连高兴了好几天。她就是这样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陈大娘是一个勤快的人。她为了生计,为了让孙子女能过上好日子,一个人不仅要耕种六亩田、三亩地,每年还要养一头大水牛,养二头生猪,养一些鸡、鸭等,从没间断。
陈大娘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她耕种的田地多,所以,每次收割都要落后于别的农户。为了“抢”晴天,每次收割时,她常常深更半夜都还在外面搬包谷、收稻谷。
孙子女们也很懂事听话。陈大娘的那个辛苦、那个劳累,孙子女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每天放学回家,孙子女们都要帮助她们的奶奶放牛、割牛草、打猪草,用背篼帮助奶奶背包谷、背谷子等等,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么多年来,田里、地里、山坡上,都留下了她和孙子女们的脚印“一串串”。
……
世上还是好人多。邻村一个在县城做义工的人,听说了她们家里的情况后,一直坚持每年夏天和春节,都要带领他的义工队,给她们家每一个人分别送二套衣服、鞋袜、书包等等。每逢过年的时候,一个人还有二百元的红包。义工们爱的义举在感动着她们的同时,也感动着我。真是人间大爱无处不在!这或许就是我理解的和谐社会吧!
日子一天天开始好起来……


2014年,梯子村被纳入省级深度贫困村,她们家第一个被政府纳入了精准扶贫户对象予以重点帮扶。
党委书记成了她们家的帮扶责任人,也成了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最牵挂的人。
自从党委书记与她们家结下“穷亲”以后,书记就成了她们家的“常客”,总是隔三差五去她们家,对她们家嘘寒问暖,并送来了生产发展扶持资金。
2017年,政府又将她们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并按实际人口,给她们家修建了150平方米的一楼一底的扶贫房。
一条新修的水泥硬化公路,也“配套”到了家门口。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即便下雨天上街赶集,穿布鞋也不会打湿鞋了。
从此,陈大娘一家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公路修通了,小车也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乡里、县里、市里,每年都有领导去陈大娘家里看望她们,问她还有什么要求和愿望等等。
陈大娘是一个懂得知足的人,从来不向领导提任何要求。每次都感动得连声说:“已经很好了,感谢领导的牵挂。”心里早就乐开了花,那个牙都差点笑“落”了。
今年初,她的大孙女已经十八岁,去广东打工,开始挣钱了。大孙女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她的奶奶买了一套新衣服,陈大娘每次穿着新衣服去赶场,逢人就说,这是大孙女给她买的衣服,心里美滋滋的。


真是喜事连连,捷报频传。二孙女从乡初级中学于今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邻水县最高学府——邻水中学,令陈大娘感到非常欣慰,从她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也让她看到了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
陈大娘常常用她的“阅历”告诉她的孙子女们,说,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老百姓才会过上幸福的日子。她还时常教育孙子女们,一定要懂得感恩,如今能过上如此幸福的日子,永远不要忘了党、忘了祖国,永远也不能忘记给她们帮助的人,同时嘱咐孙子女们将来有一天长大了,要为社会作贡献,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很快就是祖国七十周年华诞的日子,也是陈大娘的七十岁生日。
在祝福祖国繁荣富强同时,也只能祝愿陈大娘健康长寿了!
相信陈大娘一家的日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甘元俊,网名,骏马,邻水县荆坪乡政府工作人员,邻水县作协会员,从事乡镇文化工作多年,闲时将码文组字当做生活的“调料品”,偶有“豆腐块”散见诸报刊、平台。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

2.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请自尊。

3.了解“美丽中国”杯国庆70周年征文事宜,请点击征文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