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有爱”主题征文】076.李增瑞​|​|​融裹在爆竹声里的丝丝牵念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奖品无价  人间有爱 

感谢山东蹴鞠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倾情赞助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融裹在爆竹声里的丝丝牵念

李增瑞

耳边时常回荡起一种声响,是发自故乡家园里的爆竹声。

当心灵的听觉飞越尘市的喧嚣,附着于这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时,温热的血液在我全身飞速涌动。

此时,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幕场景:背负起沉重的行囊,我依依不舍地告别父母,母亲噙着泪花为我整理背带,父亲则默默地在院子里点上了一挂爆竹……

这是三十年前我入伍离开家园时,父母为我送行的场景,也是父母延续经年的送子出门的独有方式。

三十多年,从春华绽放的新兵蛋子,到肩扛四星的高级军官,经历的远行已无计其数,无论是探家归队,还是奔赴抗洪、抗震前线,都是踏着父母点放的爆竹声走出家门和营门。

其实,点放爆竹为子女送行,也是我家习俗的承袭。在我幼时的记忆里,父亲每次出门,奶奶也总是点上一挂爆竹。奶奶说,“爆竹是驱神避邪的响物,出门时点上一挂,一路上吉祥平安,做啥都顺顺当当。”由此我知道,在奶奶这平常的举动里,融注的是老人对儿女的牵挂与祈祝,是亲情的寄托,是眷念的表达。


那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出门多是为了混穷。每至村里农闲,父亲例行推起独轮小车,到百里外的荒原上割些芦苇、荆条、蒲草变卖,或者推到邻县换些粮米,以此贴补家用。荒原方圆百里无有人烟,居无所,食无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父亲都是露宿荒野,啃硬窝头,喝凉水,睡草窝子。出门的艰辛揪疼家人的心,每次父亲出门,奶奶和母亲总是为他点上爆竹为他送行,从此便一天天地数着指头,算着父亲归程的日子。估算的时间回不来,便站在村口焦灼地等,期盼着远处能出现父亲的身影。

等父亲为我点放爆竹,是我考上高中以后。那时我在三十里外的镇上读书,每周步行回家取一次干粮,周一凌晨摸黑返校。天长日久,父亲无钱次次为我点一挂爆竹,便把成挂的拆开,每次送我出门时点上一两只,我在外求学的两年时间里,这种送子出门的方式一直持续着。此后,我毕业回乡劳动,不管是出远门修筑拦海大坝,还是跨省区做小生意,都在父亲的爆竹声中出门,又在父母的苦苦期盼中回家。

十七岁那年,我推起父亲的独轮小车,独自走向了荒原。在我的身高发育到刚刚超过小车的高度时,我却要跟随大人去堆筑几十米的拦洪大坝。初次出门下苦力,父母有一万个不放心,可也抵不住每日10元酬劳的诱惑,因为家里太需要钱。送我出发时,父亲点放了一挂长长的爆竹送我出门,我已行至村口,仍听到家中的爆竹声不断。也就是那次出门,更坚定了父母关于爆竹避邪的信念,那一趟,我顺顺利利躲过了一场灾难。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及村里的十多位村民夜宿荒滩的地窨里,当劳累至极的我们酣睡进入梦乡时,大海飞潮淹没了我们的住处。惊悚中的村民们被突发的灾难搞蒙了,慌乱中,辨不清逃命的方向在哪里。也许我年少气高,临危时竟出奇地镇静,奔着远处依稀可见的石油井架微弱的灯光拼命奔逃。那次海难,不少壮年不幸葬入大海,而工地上年龄最小的我,却有幸活着回来见到父母。

最初听到海难的消息,不知我生死的父母三天呆坐,不睡不吃,当我满身油泥跌跌撞撞地进入家门时,他们惊喜不已,不停叨念,多亏了那挂爆竹!现在想起来,这挂爆竹是否对我的生还起到什么作用没必要深究,道是父母对我与生俱来的本分教育和平安教育,却是我受益终生的财富。

驿路迢迢,征途漫漫,奔波于人生原野,不知道前路是什么样子,坎坷、磨难、痛苦、委屈……只要想起父母祁祝不息的爆竹声响,想起父母期待成长期待平安的眼神,我总会不断地抖擞精神,坚强地面对所有困苦,挺直腰板,勇往之前。


2008年5月12日,史无前例的特大地震灾难降临四川,眨眼间街道撕裂,房屋倒塌,成千上万来不及呼救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之中。听到灾讯的第一时刻,我受命奔赴救援一线。那时,持续不断的余震和次生灾害不断出现,满世界和所有媒体都在传递着灾区的消息,父母知道这个时候去一线意味着什么。听到我出发的那一刻,父亲急火火地跑到商店,买了最大的一挂鞭炮,朝着四川方向点燃,为他的儿子祈福,也为千千万万的灾民祈福。

我在父母送行的电话里,听到了故乡小院里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我含泪告诉父母:请二老放心,我会好好工作,好好照顾自己,安安全全回家!

在灾区一个月,我经历了诸多生死考验,数次在滔滔激流和滚滚山石下捡回生命,虽然我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但我还是冥冥中感受到是父母的爆竹声和父母的慈爱意念无时不刻地保佑着我。这是一种连心连筋的心灵沟通和大爱互动,那种力量足使一切不幸遁影。

如今,我及兄妹各自远离家乡,事务繁忙和纪律约束等种种理由牵制我们回返故土的次数渐少,家中小院里的爆竹声也似乎日渐稀疏。年事已高的父母还是天天在牵挂和期盼中等待儿女的回归。去年春节,我携妻带子回故乡与父母团聚,返程时,父亲从尘土厚积的木箱里取出一挂爆竹为我们送行,噼噼啪啪,响了足足十几分钟。我踏着那厚厚的一地爆竹碎屑,如同踏着父母操碎的心瓣,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爆竹噼啪作响,儿女渐行远去,短暂的欢聚场景骤然在老院消失,留给父母的又是什么?是难挨的寂寞空落,是无尽的牵挂眷念!儿女走得有多远,父母的牵挂有多长。当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一些成功时,能否也会想到,军功章里有你小家的一半,也有老父老母的一半啊!

听过数不尽节日喜庆的爆竹声,听过若干庆贺商家店铺开业的爆竹声,也听过不少迎亲婚嫁的爆竹声,总觉得这些爆竹声响是那么索然无味,平白无奇。只有家乡小院里父母送行的爆竹声,一次又一次激荡起我无尽的动力。只要耳边回荡起来自故乡小院的爆竹声响,就如同父母的呓唤荡入耳鼓,那是真正的爆竹声响,是由人类滚滚不息的生命岩浆和蕴蓄着大肺活量的情感矿藏凝练出的热能的迸发,是所有世间父母给予儿女深爱的强度共鸣!有父母的温情在我血液里涌动,我的生命将迸发着勃勃向上的生机与力量。

写这篇小稿时正值2019年春节来临,耳边不时传来阵阵喜庆的爆竹声,在这个时候,我不由又想起父母那一次次送子出门的爆竹声响,勾起关于父母和爆竹的诸多深情回忆。此时,我也即将踏上回归故土与父母团圆的路途,我在盼望团坐在父母身边唠古谈今的幸福时光,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也足矣,因为在相聚之后,我又会亲眼看到父亲颤颤巍巍地为我们点上一挂送行的爆竹,那是我一辈子的前行动力,是我终生的平安庇佑!    

作者简介

李增瑞:山东东营人,军旅作家,诗人,大校军衔,现任军队报刊主编,编审。曾出版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等专著多部,现居北京。

(上下滑动点击作者姓名查看本人作品)

“人间有爱”作者方阵

(上滑点击作者姓名可查看本人作品)

001.朱雪梅002.朗夫003.邓红波004.姜瑞君005.耿兵006. 吴朝兵(湖北)007.蔡莹莹008.叶冰09.姚小红010.刘同福011.问玉012.邵玉亭013.何光燕014.星翰015.牛泇闳016.君羊017.赵兴国018.申学举019.雪逸020.张长胜021.杨小武022.李兴盛023.罗伟024.赵新安025.萧思林◎026.饶金027.贾克昌028.苏伟029.风华秋逝030.肖永清031.叶李芬芳032.周连钧033.恒笙034.杨宗潮035.张洪军036.张燕明037.竹凌038.贾克昌039.杨全华 040.陌上听风041.许立祥042.奕欢043.星子044.热冰045.高永利 046.有兰兮047.邓承泽048.邵光娥049.秋硕050.叶冰051.唐玉贵052.王玉杰053.王留平054.刘林平055.点苍烟霞客◎056.张春玲◎057.秋硕058.王冰059.爱的地上河060.牧仁061.梅香生062.默缘063.余仕开064.高久进065.李大国066.尹仲隆067.闻墨068.路宁069.杨全华070.牧仁071.秋硕072. 田冬青073.伍周菠……

重要提示

1.赐稿平台请查看:新时代文学社公告
2.支持平台倡议请点击:关于坚决反对求读求赞求赏求转的倡议书和《做一名有良知的文字爱好者!》
3.了解征文事宜请点击:【齐工开物杯】“人间有爱”主题有奖征文启事
4.了解2019年纸刊选稿详情请点选稿公告。
5.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点击标题均可查看详情)


【打理平台那点事】

前文链接

01.文学公众号平台不愿意刊推的稿子有哪些?
02.想让更多的平台刊推自己的作品怎么办?
03. 作者想让更多读者看到自己的作品怎么办?
04. 文学公众号是个啥东东?


本刊承诺

平台流量主收入均用来筹办纸刊

免费提供给入选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