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文学】欧阳乐义||林场村70年巨变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林场村70年巨变
欧阳乐义

昔日山区茅屋,羊肠岭陡,云烟鸟兽集,农民生活,靠薯丝度日年年苦;

今朝圣地琼楼,马路车驰,电脑手机扬,时代变迁,看芝蕊开花节节高。

南江镇林场村,位于幕阜山下南江集镇西北面。北通板江岳阳,南接平江县城,东抵南江镇,西连大洲乡四隐堂。1965年前称为金家村,后与高南村合并,1975年南江公社在此造林,将合并的四个村民组分出,更名为南江公社林场,改革开放后将四个农业生产队划成5个村名小组,分布在5条山沟里,即大洞、细洞、烂泥洞、灵官咀洞、戴家洞。
解放前农民靠种红薯度日,山上到处挖着薯窖,藏薯越冬。住的是土筑墙,冬茅屋,遇上雨季,外面下大雨,房内落小雨。山上野兽成群,麂、狐狸、黄鼠狼、箭毛、野兔、野猪等,穿梭于山林之中。山上经常云雾重重,沟深幽谷,是避乱藏身的好地方,日寇侵略中国时,南江地区附近的人,一见日军来了就跑到这里来躲兵,一进山林就如进了青纱帐,无法找到人。第一次日军从板江走到小水村,因看错了地图,翻山走大洞路过,是去平江县里的一支充当日本走狗的汪精卫先头部队,村民吓得全部藏进了山林里,南江联保队的人见后面跟来的日军在打顾少卿的毛屎棚,人数不是很多,就开枪射击。人没打着,惊动了日军,第二天日军大部队路过,见找不到人,就将大洞各家各户养的鸡鸭猪羊全部掳走,一把火将大洞里的茅屋全部烧光,仅留下一个庙堂未烧,细洞里烧了两户,因太夜了要赶路才离开。待日军走后,可怜的农民才从山上赶下来重新砍冬茅盖屋,那种艰辛苦楚真是一言难尽。曾听祖父说,那年日军来到细洞里,祖父稍慢走了一步,碰上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亡命地向山上奔去,跑着跑着,日军一梭子弹射过来,将祖父的帽子打飞了,祖父赶急进入山林里才躲过一劫,差点丧命。在那年代,农民即使住在边远山地也不得安宁,驻扎在露江山茶行里的日军经常来砍柴搔扰破坏,真是国家腐败软弱,列强欺负,人民遭殃。

以前这里是没有人居住的偏僻山区,明朝年间,朱元璋血洗平江,为避战乱,人们从外地躲进山里来避乱世的,久之5条山沟住满约200来人。为了生存,在这里搭建茅屋,开荒种地,虽生活清苦,还算安宁,就这样长期居住下来了。这5条山沟,全部是森林覆盖下的沟壑流水,山上树木参天,浓荫密布。农民为了能种点庄稼度日,将山沟全部用石头靠山边砌成一条水圳走水,将其他沟壑填平,整成坵块梯田,就这样靠一张锄头,一根扁担和杂箕,常年不懈地日夜苦战,经过几年的努力,才将山沟里的沟壑全部填平整成梯田,全村若改水田80亩,旱土40亩,奠定了劳动人民扎根山区的基础,凝聚着人民的汗水和心血,也是古代人民为生活开辟山区的一个创举。

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崇尚迷信,信神鬼和命运,在烂泥洞咀上建起一座金钱庵庙,殿内用石灰混合做的观音菩萨,端坐殿堂。人们有了病痛就去拜观音,求神问卦,道人口念咒语,用燃烧的香火画茶,方言叫“降茶”,回去泡茶水喝来消灾袪难,因心里作用,有时也有点效果。后来发展有了签板子抽签,更扩大了神明神奇的功能,其实是古代名医贤达写的单方验方和偈语,如药签和婚姻、求财签等,刻在签板子上的,通过分类,印刷成张张的小签纸,若抽中了,对症治疗或言事巧合自然有效应。南江地区的人都来朝拜,明显四方,至今仍有乡民去敬神,香火绵延不断。我曾经写过一篇金钱庵庙记,具体详细记述了此事。同时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在大洞与细洞相交的路口上建一座三关城隍,戴家洞出口处建聚福城隍,人死了由和尚或道士带领亡者亲属到城隍庙里朝拜报到,念经烧纸烧香安抚亡灵,祈福阴灵保佑后代安康阀阅。虔诚者每到7月份的中元大会时,到坟前烧家包寄冥钱,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人们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吃的是红薯、野菜,山果之类,住的是茅屋,穿的是褴褛衣服,很少见到大米,有点谷也是用原始的石臼舂出来的,费时费力。也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棉布,但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衣裳,衣服经常是补丁加补丁。湿鞋是自制的木拖鞋,上山穿草鞋,雪天踩高跷。没有学堂,基本都是文盲,只有极少数几户孩子在外面读点私塾识几个字。夜里靠松烛照明,冬天烧柴火,每家人团坐火边烤火,摸黑着过日子,习惯了也就成自然。民国时期才开始有洋油灯,也为数不多。
1949年7月17日,霹雳一声震天响,全国人民得解放。解放大军南下从湖北通城县来到南江桥,大部队进入平江县城,留下一小部份工作队员担任建设南江重任,昔日的伪乡公所改为南江区公所,首任区委书记张如恒,区长史夫贵。南江从此迎来了空前未有的欢乐。中共南江区委会安排工作组人员下到农村进行深入调查,访贫问苦,找受苦最深、压迫剥削最大的贫苦农民出来参加革命,担任农村基层工作及贫协工作,一起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金家洞有李福桃(长工出身)、李有平等人首任村干部。将金家洞的自然村落设为金家村,办公场地因陋就简设在金钱庵庙内。基层组织机构建立起来后,工作开展活跃,农村建立互助合作组、合作社,山区农民欣喜若狂,从而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1952年中央颁布实施土改政策,划成分,重新分配田土,纳归集体所有,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工作,破旧立新。为使这一工作顺利开展,全国实行清匪反霸,镇压不法份子。金家村因系偏僻山区,大家生活本来就很穷困,没有一户够地主富农的。根据5个自然村落划为4个生产小组,即烂泥洞与灵官咀合并为烂泥组,从此走上集体化道路。区公所安排桥东四房组里的欧阳托初先生来金家村办教育,因无校舍,就在金钱庵庙内腾出一间房作教室,办起小学堂,孩子们才有了读书的机会。各组还起办了扫盲夜校,让农民读书识字,改变了这里的文盲区。当时流行的口号是:文化大跃进,文盲一扫光。
因靠老一辈人开发出的一点田土,随着人口的发展,维持生活远远不够,人们处在极其艰难困境中度日,于是国家给予每年返销粮指标3-4万斤扶持(每百斤稻谷价9.50元),并组织农民积极开荒种地,截止1962年有水田90.3亩,旱土48.3亩。充分利用山区油茶树较多(年产油量2000多斤)的特点,组织农民上山垦复油茶林,产油量增至3000多斤。当时该村只有67户,240来人,因村太小,与高南村合并。又因山沟里改的水田,一到秋旱就无应救水,高南村支部发动全村人民于1967在细洞团咀上前及戴家洞曾家坪侧修筑了两口小型水库,有效地解决了农田旱涝保收问题,年年栽上双季稻,产量翻番,令村民欣喜若狂。1970年户户安上了广播舌簧喇叭,可随时收听党中央发出的声音和当地政府的通知精神。使寂静的山村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了。因庙宇学堂光线太暗,影响学生视力,1973年在细洞组金家庄建小学校一栋,设两个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们苦中求学,上进心特强,学习刻苦用功,成绩直线上升,曾被全区教育办评为成绩优秀学校,以前林场村没有一个人在外面工作的,自从办了学堂后,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10多个,还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如今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高级教师、行政干部等不断涌现。

1976年与高南大队分开建立南江公社林场管委会,值1978年改革开放的致富春风吹绿大地,林场人民不弱志,跟随改革的步伐向前阔步飞奔。记得我是1977年5月从海南制种回来的,大力推广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挺身而出担任制种技术员和植保员,当年杂交制种夺高产,获南江公社产量第一名,受村民的信任选我当林场会计,我积极进取,向党组织靠拢,1980年入党,1981年任支部副书记及林场主任,我跑信用社及供销社借贷款购进金橘苗3万多株,分到农户栽插管理,几年后大见效益。后来金橘子远销岳阳、通城、崇阳县等地,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利用原与高南村分队所得的资金,结合向村民筹款及向公社报告争取资金支持,架设高压照明线路和打米加工厂,以前靠石臼舂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同时带领村民修通村通南江集镇公路,虽是机耕毛路,但基本上可通货车,使村民与外界交流联系便捷多了,信息灵通了。1986年我招干调离了林场,但我的老家是林场,因而也时常关注着林场的发展。随着劳务外出打工大潮的兴起,林场的青年男女也加入了打工族的浪潮,每年的劳务收入不断汇入林场村,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有了钱便开始建砖瓦楼房,砖、瓦、沙、水泥一车车运进林场村,一栋栋水泥结构的小楼房拔地而起。1995年林场正式开通程控电话,接着户户拥有大哥大,平板手机,到2008年后家家兴起了智能手机和电脑及彩色电视机,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2003年南江集镇选址垃圾场建在林场山区,为搞好与林场村的协调关系,彻底改变林场山区落后局面,南江镇党委政府决定让县扶贫工作队进驻扶贫,于是有了2005年平江县县长王洪斌亲自带领电力局单位一班人来扶贫,并由县电力局安排1名干部驻扎林场村指导扶贫工作,热心为民办实事,令人称道。县长也定期来看扶贫工作进程,并现场办公拍板,协调县局单位支持,落实特困人员及特困户数,进行一帮一带扶助,督促修通村组机耕水泥路,电网线路全面改造,低产田改造,实行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从高山上架设自来水管进入农户,户户实现自来水供应等。扶贫政策温暖民心,三年扶贫,完全彻底改变了林场山区的落后面貌,有诗赞王洪斌县长下村扶贫:
春风吹绿金家洞,县长扶贫百姓家。走户串门知冷暖,谈心促膝话桑蔴。
挖塘开圳增高产,修路通车致富赊。低改照明人雀跃,为民务实足堪夸。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林场村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巨变,至今人口增长到400余人,有一部份人在南江集镇和县城建了新楼房,林场山区,交通四通八达,小车飞扬,晚上路灯照耀如同白昼。尤其移动、联通通讯网络的开通,微信用户遍及千家万户,微信付款,视频通话,微群聊天,人人乐不可支。打开房门,山水清幽,绿荫掩映,窗明几净,家家生活美如画。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山里人能过上如此幸福美好的生活,令人称赞不已,人们从内心深处深深感谢共产党,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欣余感吟七律诗一首及填词一阕:
惠民政策喜洋洋,闭塞深沟车辆扬。土屋更新成玉宇,春风吹绿遍村乡。
退耕栽树风光美,装塔调波网络忙。微信经商通四海,如今山野变天堂。

【满庭芳·林场村70年巨变】

穷沟僻乡,山山接壤,鸟兽行藏。昔艰度日民生强,岁月沧桑。感解放,林场变样,水库修,路谱新章,兴微网,霓灯墅窗亮,跨步小康忙。  
 

作者简介 

欧阳乐义,助理经济师,南江诗联学会副会长,南江老年科协会员,特约记者,曾任天岳诗社理事,平江县文联、史志学会、档案学会、 岳阳市作协、诗词协会、楹联协会、湖南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六十拾零》、《浮生漫记》。在全国、省市县报刊杂志及网络公众号平台发表文章2百多篇、诗词联700多首副。时有诗文作品参赛获奖

 

 

重要提示

1.赐稿平台请查看:新时代文学社公告

2.支持平台倡议请点击:关于坚决反对求读求赞求赏求转的倡议书和《做一名有良知的文字爱好者!》

3.了解征文事宜请点击:【齐工开物杯】“人间有爱”主题有奖征文启事

4.了解2019年纸刊选稿详情请点选稿公告。

5.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点击标题均可查看详情)


【打理平台那点事】

前文链接

01.文学公众号平台不愿意刊推的稿子有哪些?
02.想让更多的平台刊推自己的作品怎么办?
03. 作者想让更多读者看到自己的作品怎么办?
04. 文学公众号是个啥东东?

本刊承诺

平台流量主收入均用来筹办纸刊

免费提供给入选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