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1.苏伟||掏地牯牛◎“墨语杯·童年旧事” 主题有奖征文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掏地牯牛

苏  伟


近日,看到一个女性文友的笔名叫做“地牯牛”。问她为啥取了这么个笔名,答曰因为喜欢。这个笔名真的很特别,也很少有人用,感觉遥远而又亲切,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深深地勾起了藏于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童年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仿佛瞬间回到眼前。
地牯牛学名:蚁狮,别名:睡虫、地牯牛、沙谷牛、沙牛、金沙牛、地拱、沙猫。幼虫入药。而且还有很多的药用价值。主治:砂淋、疟疾、腹腔症块、瘰疬结核、 阴疽久溃不敛。现在,经过研究还可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
其实,地牯牛非牛也。它就是小时候我们在煤油灯下学习的时候,来扑我们油灯的蚁蛉的幼虫。从内心里非常讨厌这种虫子,一到夏天的夜晚,这种飞蛾般的虫子就围着油灯扑来扑去,本来不太明亮的灯光,被它扑得忽明忽暗,扰得我们不能静心学习,心里很是气恼,恨不能一巴掌拍死而后快。蚁蛉虽然很讨厌,但是它们的幼虫地牯牛却很好玩儿,带给我们童年无尽的欢乐。

地牯牛的家大多安在干燥的屋檐下和淋不到雨的岩石下面,也有的在沙土较多的耕地边上,沙石土或细泥土是它们最中意的建房材料。地牯牛把它们的窝用细沙堆积成漏斗型状,细沙有很好的流动性和传感性,只要小虫子掉进沙窝里,因为细沙的流动性,一步一滑,无论如何是爬不上来的,越挣扎越往下滑越容易暴露自己的方位。细沙的传感性能够让地牯牛第一时间感知到有猎物落网,而且能准确的判断出猎物的方位,实时迅速扑捉猎杀,享受一顿难得的美佳肴。


那会儿的农村孩子不像城里孩子,既没什么玩具,也没有娱乐场所可去,连买一本小人书都觉得有点奢侈。能够玩儿的都是因地制宜,变着法儿的在黄土地上玩儿出新鲜感,玩儿出童年的天真无邪,玩儿出城里孩子不能理解的欢乐。掏地牯牛比赛就是我们孩童时代最爱的游戏之一。无论是在学校的墙角里,还是家乡大山的岩石缝里,只要哪里有地牯牛,哪里就有我们欢乐的笑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在操场里上你追我逐,玩儿得不亦乐乎。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这里有地牯牛”,大家便一拥而上,围在墙角浅浅的沙窝旁,最中间的几个小朋友用手指轻轻的拨动细沙,口中念念有词“地牯牛,地牯牛,快点起来喝酒酒”,不一会儿,一只胖胖的身上长满稀疏的黑色绒毛的地牯牛就爬出来了。它们就在掌心里退来退去,弄得我们的小手心痒痒的。小时候,我们一直天真的以为地牯牛听懂了我们的喊话,以为它们特别爱酒,才屁颠屁颠的从窝里爬出来。后来才知道,它们是感知到了细沙的振动,以为有猎物落网了,结果却成了我们的猎物。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掏的地牯牛最多最大,谁就是胜利者,就会赢得大家艳羡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


因为下次还要继续玩儿,同学们比赛完以后就会把地牯牛放回沙窝里。它们回窝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爬着进去,而是后腿在沙窝里迅速划拉退回去的,只见三两下,地牯牛就退得没了踪影。但是,我们知道它就在沙窝的不深处,只待下次再来愉快玩耍。
有时候,我们也不会惊扰它们,而是给它们捉上几只蚂蚁丢在沙窝里,安静地观察它们迅速捕捉猎物的样子。看着它们的午餐有了着落,我们的眼里是小小的爱意,心里是惬意的满足……


作者简介


苏 伟,笔名雨晨,四川蓬安人,曾在西藏边防服役20余年。长期从事部队宣传工作,爱好文学, 在军内外报刊杂志电台发表文章数百篇。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3.了解本次征文信息请点击查看:“墨语杯·童年旧事” 主题有奖征文启事

4.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下方“温馨提示标题查看提示详情—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