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前进||一位让人怀念的“非共产党员”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在建党99周年前夕,让我们共同怀念这样一位为党的创立做出贡献的非共产党员——

一位让人怀念的“非共产党员”

张前进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来临之际,有这么一个人,她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却为我党的诞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是一个小人物,却在我党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终身未入党,却让每名共产党员铭记在心。她就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的夫人“一大功臣”王会悟女士。曾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中国1921》,就能形象直观的看到王会悟女士为我党创建奔波忙碌的身影。

1921年7月,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兴业路76号(即原望志路106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3人(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代表全国党员50多人。李达夫人王会悟虽然不是代表,但却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

王会悟,1898年7月8日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她的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开着一家私塾。母亲贤惠能干,刺绣技术远近闻名。王会悟从六七岁起就开始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她从小就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思想进步,在她的同学中,还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亲戚,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茅盾(沈雁冰)。他们之间不仅是同学关系,还是亲属关系,而论辈分,王会悟是沈雁冰的表姑。

王会悟13岁时,其父病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她不得不从嘉兴师范学校退学回到家乡,接替父业继续教书。没多久,由于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她借了一个殿堂,独自办起了桐乡县第一所女子小学,乡亲们都说:“小王先生教的也不比老王先生差啊。”为此,为了表示对这所女子小学的支持和鼓励,当地的教育部门还给教员每月5元钱的津贴费。在教学期间,王会悟边教书,边向学生们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鼓励女孩子剪辫子、放脚等。有一次,她发现一个小姑娘双脚裹得紧紧的,便动员她把脚放开。小姑娘为难地说:“那样将来会没人要的。”王会悟听完噗呲一笑:“社会在进步,你裹成了小脚后,才没人要呢。”

过了一段时间,镇上的一位秀才听说有5元津贴,四处造谣说:“王会悟小小女子,没受过正规教育,没资格当老师。”便向县里提出由他替代,他不要5元,只要3元,没想到县里还真同意了,1918年,王会悟不堪受人藐视,愤而离校,去湖州的胡郡女塾攻读英语,这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起初,她半工半读。在里面边念书、边给学校打扫卫生,后来,老师发现她中文功底不错,就将她推荐给校长,经考察,校长决定让王会悟给学校牧师的夫人们当老师,这样她成为了一名“教师”。

在校期间,她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并用白话文大胆地给陈独秀、李达、恽代英等她所敬佩的社会名流写信,表示赞成提倡白话文,拥护他们所宣传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令她意外的是,陈独秀还给她回信说:“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都影响到教会学堂了。”并夸奖王会悟“有胆识”,勉励她“多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王会悟前往上海寻求妇女独立解放的途径。经上海学联介绍,由黄兴夫人徐宗汉安排到上海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在上海,王会悟结识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时为中国留日学生总会代表的李达,不久便热恋起来,最终在1921年4月年结为连理。婚礼是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行的。

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上海,各帝国主义列强染指颇深,社会动荡不安,各种黑恶势力较多。从1921年2月起,王会悟积极帮助联系“中共一大”会址。会议前夕,李达为“中共一大”会址选择很伤脑筋。这时,细心的王会悟想到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当时尚在外地,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的李公馆正好可以借用开会。王会悟和丈夫李达马上将这一想法告诉了李汉俊,结果李汉俊也正好有此主意。与此同时,李达对王会悟说:“我们要开个会,上海你熟悉,请你帮忙找个地方给会议代表住。”王会悟满口答应下来。


王会悟曾当过黄兴夫人徐宗汉的秘书,而徐宗汉是博文女校的董事长。李达也与黄绍兰认识。她寻思来寻思去,最后考虑借用黄绍兰的博文女子学校作为代表们的住宿地较为稳妥。这里距“中共一大”会址较近,博文女校离望志路李公馆不过一站路而已。而且正值暑假期间师生均已离校,既安静又不引人注意。

于是,王会悟利用自己在上海女界联谊会的关系,找到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兰,以接待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为由,向黄绍兰借了女校楼上的三间房子,接着又购买了草席打地铺,为毛泽东等大部分外地的代表解决了会议期间的住房问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李汉俊家召开了。代表开会时,王会悟就在楼下后门门口望风。突然,有个年轻人手里托着湿衣服直奔楼上跑去。王会悟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她也赶忙跑上楼,将情况汇报给了坐在门口附近的翻译杨明斋,杨明斋马上翻译给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听,马林当即宣布休会,匆匆收拾文件撤离。散会不久,法租界巡捕房就开来警车,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房子,其中几个巡捕冲进李汉俊家,追问他们上午聚会干什么?李汉俊用流利的法语答复说:“上午来了几个教授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问题,巡捕没有抓到把柄,只好悻悻的走了。事后,李达对王会悟竖起了大拇指:“你立了大功!”幸好王会悟报警及时,才让代表得以及时疏散,这样,在开会期间,由于密探的突然闯入,会议必须另选地点。

会议停了两天,代表们提了好几个开会地点的方案,有提议去上海,有提议去西湖的,但代表们经过分析都认为这些地方虽好,但又害怕太惹人注目而被否决。这时,坐在李达身旁静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想办法的王会悟,笑吟吟地开口了:“我今天又要多嘴了。我倒有一个主意:离我们浙江桐乡不远,有个地方嘉兴,是个开会的好处所。我在嘉兴师范学校读过书,对嘉兴很熟悉。那里有个南湖,离火车站很近,湖上有游船可以租用。那个地方景色秀丽,但不像杭州那样引人注目。我们不妨租一只画舫,扮作逛西湖途经嘉兴的游客。在船上开会,又安全又方便。游南湖的人,比游西湖的人少得多……而且从上海到嘉兴,只及上海到杭州的一半路程。”王会悟的意见立即得到了董必武和何叔衡的支持。

听了王会悟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代表们心里更踏实了,心中有数了。这时,李达分析说:“我看最好是坐上午7点35分的那趟快车,当天来回。因为,目前我们的会议已经被法国巡捕注意,形势紧张,事不宜迟,以早开早散为好。”李达的这一意见,马上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赞同。代表们还一致委托王会悟去安排出行事宜。

7月31日早上7时35分,一列快车从上海北站驶出,朝南进发。车上的各车厢里,分散地坐着“中共一大”的代表们。他们表面上装作互不相识,各自独行。王会悟紧挨着李达坐着。她今天显得格外高兴,脸上洋溢着一丝自豪的神情。因为她是一位身份特别的“领队”兼“导游”。她端庄素雅的妆扮十分得体而不引人注目。她那小巧玲珑的手提包一直都不离身,包里放着这次去南湖的活动经费。冒着黑烟的蒸汽火车头拖着一节节车厢,在沪杭线上行驶了几个小时,终于在上午10时25分停靠在嘉兴车站。王会悟与李达下车后走在了最前面。代表们则三三两两分开一些距离跟随其后。

走出火车站的正门,王会悟并未直奔南湖,而是领着代表们朝嘉兴的南京路走去。这里有个吸引人的地方叫做寄园,犹如上海的大世界。寄园里有假山、楼阁,唱戏的、说书的、耍魔术杂技的,济济一堂,煞是热闹。那里有一座嘉兴最高级的旅馆,叫鸳湖旅馆。王会悟安排代表们在旅馆里开了房间,洗了脸,还吃了粽子,做短暂的休息。


安排好代表们的住宿后,王会悟又立即请旅馆账房先生代订一艘画舫。她精明地提醒账房先生说:“租双夹弄的。”并且很内行地说出了租船的规格。这“双夹弄”船,是那种中舱与后舱之间有两条过道的大号船。账房先生遗憾地回答说:“对不起,小姐。双夹弄的都在昨天被预定了。现在只有单夹弄的。”这单夹弄船,是指船的中舱与后舱之间仅有一条通道,表明是中号船。“那就只好将就着用吧。”王会悟说,“另外,包一桌酒席,借两副麻将”。当账房先生听见“借两副麻将”时,笑了一下。王会悟付给账房先生8个银元:4元半是中号画舫的租金,3元是酒菜钱,余下是小费。随即,王会悟把代表们领到了湖边码头,由小船分批送上定好的那艘中号画舫。

画舫里的中舱虽然比上海李公馆的餐厅小一些,不过八仙桌四周一把把太师椅摆得开,坐上去还是挺宽敞的。舱里金碧辉煌,雕梁画柱,楹联添彩。无论谁置身于这般风景宜人之所,都会心旷神怡的。八仙桌上放着一套宜兴紫砂茶具。王会悟笑盈盈地给代表们沏上龙井绿茶。随后,哗的一声把麻将牌倒在八仙桌上,代表们都会意地笑了:这是为了防止意外而采取的障目术。王会悟来到后舱跟船老大打个招呼,递上一包香烟,船便缓缓在湖面上移动起来。她走过中舱来到前舱,表面上一副漫不经心、轻松自在地赏景的神情,内心里却高度戒备地透过舱门望着船外的“风景”。

当时,湖上的游船不算很多。遇有船只从近处经过时,王会悟就用折扇在船板上敲一敲,里面的代表们便会立即领会其意地“哗啦啦”洗起麻将牌来,并且高声叫着,好象打麻将打得正起劲的样子。

时近中午,下起一阵小雨。游人四散,湖面上更为安静。此时,这只特别意义的中号画舫也正好荡入湖心。于是,在这天赐良机之下,“中共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开始了。就这样,在王会悟等人的精心安排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一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那艘在烟雨苍茫、湖波浩渺中轻摇缓行的画舫,从此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

 “一大”会议结束后,王会悟创办了我党最早的一本妇女刊物《妇女声》,该刊物是1921年12月10日创刊,王会悟则是该刊物的主要负责人,她除了负责组稿、审稿外,还经常亲自撰写稿件,先后在该刊物上发表了《中国妇女运动新动向》、《湖南女工之觉悟》等文章,《妇女声》虽因种种原因只出了10期,但作为第一本妇女刊物,它对传播世界各国妇女运动的最新消息,介绍妇女运动的先进经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2年,王会悟参与创办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王会悟担任该校工作部主任,这是在中共领导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学校,之所以称为新型,是因为该校不仅是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在当时也成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1922年底,李达应毛泽东同志之邀到长沙湖南自修大学主持教务,王会悟随同前往,并在该校附属中学教英语。大革命失败后,她化名王啸鸥,组建笔耕堂书店,参与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7年5月,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出版。在这本书里,无论是抄写、出版,还是发行,都凝聚了王会悟的不少心血。她还想办法将书送往延安,毛泽东十分高兴地阅读了该书,并作了详细的眉批,称这本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还在写给李达的回信中,热情地称赞他们夫妇:“你们是真正的人。”

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因当时王会悟正好在重庆参加进步活动,也参加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会后,还受到了毛泽东的单独接见。

建国后,毛泽东欲留李达在京工作,因热爱教研,李达婉辞。1950年2月,李达出任湖南大学校长,后调任武汉大学,并兼任中国哲学会会长。王会悟在政务院从事法制工作,住在北京北河沿法制委员会大院。后因多年劳顿,体弱多病,离职休养。“文革”开始后,李达被“造反派”迫害致死。但她坚信是非颠倒的混乱日子终将过去,教育子女相信党、相信马克思主义,坚持信念。随着“文革”结束,1980年李达获得平反,骨灰迁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会悟年轻时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妇女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她心怀坦荡,安于平淡,一生未任要职。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寓所病逝,终年96岁。


王会悟终身没有踏进党组织大门,留下了历史遗憾,但她作为我党的功臣,为我党建设贡献的一切,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每名共产党员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

 

张前进,一名普普通通的80后,出生在昌潍平原上的一个小县城—安丘,曾有过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兴趣爱好广泛,工作之余写点小心得,自娱自乐,聊以生活。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3.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下方“温馨提示标题查看提示详情—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