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茶文化集翠(十)

 碎玉h43ve28g9l 2020-07-10

中国茶文化集翠()

茶舞茶戏

茶农随着经济上的日渐富足,文化上的不断提高,正如民谣所说:手采茶叶口唱歌,一筐茶叶一筐歌,歌声更是不绝于茶园,回荡在山欲。与此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到茶乡采风,使茶叶民歌由山乡登上舞台,走进银幕,响彻大江南北,传遍长城内外。

据记载,采茶歌舞最早见于明王骥德《曲律》(1624年初版),云:“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杆》;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不啻郑声,然各有其致。至清代,采茶的发展更趋完整。这说明,采茶早在17世纪时已盛行于南方诸省。茶舞中最著名的要数《采茶扑蝶》,歌词清新,动作优美。浙江的《采茶舞曲》展现了一幅清新的江南茶山风光画卷。

采茶戏,是直接由采茶歌和采茶舞脱胎发展起来的。如采茶戏变戏曲,其最早的曲牌名,就是采茶歌。再如采茶戏的人物表演一,又与民间的采茶灯极其相近。茶灯舞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所以亦叫二小旦、一小生或一旦一生一丑参加演出。另外,有些地方的采茶戏,如蕲春采茶戏,在演唱开工上,也多少保持了过去民间采茶歌、采茶舞的一些传统。其特点是一唱从和,即由一名演员演唱,其他演员和乐师在演唱到每句句末时,和喝啊嗬咿哟之类的帮腔,演唱、帮腔、锣鼓伴奏,使曲调更婉转,节奏更鲜明,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蔻,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

我国茶戏,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茶叶产区。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其中以江西最为著名,亦流传最广,分支繁多。江西采茶戏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分支剧种。

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内容。茶对戏曲的影响,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这种戏曲,更为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的,是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是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须臾不能离开茶叶。如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艺术流派,叫玉茗堂派(也称临川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而引起的。

在明、清时,凡是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一般统称之为茶园茶楼。因为这样,戏曲演员演出的收入,早先是由茶馆支付的。换句话说,早期的戏院或剧场,其收入是以卖茶为主;只收茶钱,不卖戏票,演戏是为娱乐茶客和吸引茶客服务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名戏、名剧,不但都有茶事的内容、场景,有的甚至全剧即以茶事为背景和题材。如我国传统剧目《西园记》的开场词中,即有买到兰陵美酒,烹来阳羡新茶,把观众一下引到特定的乡土风情之中。

 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交互影响。茶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其产生的时间,较采茶戏和花鼓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大致相差不多。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等都比较接近,所以在这三者之间,自然也主存在相互吸收、相互营养的密切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