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娘做的棉背心

 家在黄岛 2020-07-10
韩松礼

在我的御寒衣服中,有一件母亲为我缝做的棉背心,虽然针迹歪歪扭扭,外形并不美观,可我却视为那是我最宝贝的衣裳,它的针针线线连缀着母亲的关爱。

那是十几年前,父亲去世后,我携妻儿与娘住在一起。当时还没有集中供热,天冷的时候,只能生炉子烧煤取暖。因为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为了节省,到了冬天,我们只在娘的屋里安了取暖的火炉,我和妻子还有孩子的房间就没安。晚上,我们一家聚在娘的屋里陪老人说话看电视,到了睡觉时,我们和孩子都用一个暖水袋捂热被窝。老人家既开心又不过意。开心的是,我们陪她;不过意的是,担心我们清冷。白天,我穿着很厚的衣服,在自己的房间上网,她总是不放心,时不时地到我的房间嘘寒问暖。后来有一天,她找出积攒着碎布下脚料的包袱,选了一块黑色人造棉布做表,另找了一块碎花软布做里,夹絮了一些新棉花,用了两天的时间,亲手为我制作了一件棉背心。那一年,娘八十岁了,她戴上多年不戴的老花镜,拿着多年不使用的针,吃力地穿针引线,边缝边嘟哝着:“不行了,老喽!眼不给使了,手也不灵了……”

娘年轻时可是做得一手的好针线活,我们几个孩子的衣服都是她亲手裁剪缝制的。邻里街坊逢年过节添置新衣,都找母亲帮忙。母亲人缘好,心灵手巧,有求必应,无论谁家开口,没有不成的。做出来的衣服,总是让人满意。前几年,与我一位年纪相近的老邻居、我儿时的伙伴,聊起旧事来,他说还记得当年穿着我母亲连夜为他缝制的新衣服过年,那股高兴劲,历历在目。


说实在话,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谁还穿自家手工做的衣服啊。何况那针线歪歪扭扭的也不好看。娘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心思,有些歉意地说:“做得不好看,你别嫌乎,娘老了,眼神不济了,手上也没数了,不过呢,这是新棉,咱穿在里面,暖和,别人又看不见,不丢人!”看着娘那殷切的目光,我愧疚了!有谁,能有一位八十岁的母亲,亲手为自己做一件暖身的棉背心啊?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娘的那片关怀孩儿的心哪。见我穿上,娘拽过我,摸摸这儿,拍拍那儿,问我:“暖和不?”我说:“暖。真暖和!”娘就笑了,一抹关爱的神情,从她浑黄的眼里流出,顺着她满脸的皱纹,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从那,每年冬天我都会拿出母亲为我缝制的棉背心,穿在身上,暖在心中。如今,娘去世已经十年多了,可我每每看到那一串串歪歪扭扭的针迹,就仿佛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娘;每当我穿上这件棉背心,周身的暖意,由心而生,似乎背负着娘亲慈爱的目光。

作者简介:韩松礼,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老家柳花泊西阿陀,现居青岛。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并有作品发表。后辍笔。2011年重拾旧好,先后在《青岛文学》《山东文学》《当代小说》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并有小说入选《齐鲁文学年展2015》。微信号:hsl540526,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